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在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开展了现代化建设。建筑工程是其中重要的组成之一,更是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重要保障。建筑工程可分为工业用建筑和民居用建筑,无论是那种建筑在施工时,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混凝土工程,该环节的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整体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因此施工人员在施工时,应提高对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视。
关键词:建筑材料;配合比;混凝土裂缝
1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 建筑材料不达标
建筑材料是施工的基础,因此建筑材料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施工的质量。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部分工程采购三无的施工材料,这部分建筑材料的质量几乎不符合相应的行业标准,且使用寿命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进而为建筑工程埋下安全隐患。甚至部分建筑材料在使用中便出现了问题,严重影响到施工的进度和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并为建筑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混凝土工程的施工主要应用水泥、砂石骨料等,部分施工团队在采购时,为充分考虑砂石骨料的含水量,在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时,缺乏有效的检查,便应用到施工中,使配制出的混凝土无法达到设计的要求。
1.2 配合比缺乏合理性
混凝土原材料的配合比直接决定着混凝土的质量,进而影响到该环节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在实际施工时,通常会按照制定的配合比,进行配制实验。通过试搅和原材料,并对配制出的混凝土的各项性能进行检查,从而判定该配合比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对配合比进行调整。但是部分施工团队的实验室,在进行分析配合比和进行实验时,按照自身的要求和规定进行配制。使得配制出的混凝土无法达到实际的施工需求。部分实验室在进行混凝土的配制时,为节约成本,盲目的降低水泥的用量,使混凝土的质量无法达到相关的行业标准。
1.3 混凝土裂缝问题
混凝土工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便是裂缝问题,并且混凝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均会导致裂缝的产生。可将这些裂缝分为表面型裂缝、贯穿型裂缝、深度型裂缝。其中贯穿型裂缝和深度型裂缝对工程的质量产生的影响较大。
(1)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一个最为明显的性质便是热胀冷缩,因此当混凝土所处的外部温度发生变化时,会影响到混凝土的稳定性,进而导致变形。此时混凝土内部会产生一定的应力,在向外扩展时受到限制,应力大于混凝土承受的极限进而产生裂缝。
(2)地基变形引起的裂缝
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完成后,产生的不均匀的竖向沉降、横向位移等,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应力,且应力大于抗拉强度,继而产生裂缝。
(3)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工程的施工中还需用到钢筋,在实际施工时,若钢筋缺乏有效的保护层,則会使钢筋受到锈蚀,进而使钢筋周围的混凝土发生涨裂。
(4)施工工艺的优劣引起的裂缝
在进行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时,若为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施工,缺乏规范的施工工艺,则极易导致混凝土在后期发生裂缝。
2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 建筑材料的控制
在混凝土工程的施工中,首先应对施工材料进行有效的控制。选择具有相关证书的正规厂家生产的建筑材料,且材料的型号和质量应符合相应的行业标准、设计的要求和实际的施工需求。建筑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前,应对材料进行检查,确保质量合格且符合标准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并且将建筑材料放在专门的场地储存,由专人进行日常的管理。对材料的进场时间、数量、规格等进行详细的记录,从而做到有据可查。并进行日常的检查和管理,从而保障建筑材料的使用性能在施工时可以正常发挥。避免因管理不当使建筑材料失去应用的性能,造成资源和资金的浪费,并耽误施工的进度,且有效避免建筑材料的丢失。进行材料的储存时,应保障场地的通风性,且做好防潮工作。
混凝土工程中,材料应选择中粗砂,且砂率小于43%。筛合料也应进行有效控制,保障粉煤灰等材料的优质性。避免影响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度变化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避免结构突变产生应力集中,在易产生应力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加强措施。增配构造筋提高抗裂性能,应采用小直径、小间距的配筋,全截面的配筋率应在0.3%~0.5%之间。
2.2 加强混凝土温度控制
鉴于温度对于凝结强度和伸缩性的重要影响,我们通过科学的控制混凝土温度,也能够有效的控制混凝土的伸缩性能。具体的措施一般有两个方面:(1)对混凝土骨料即砂石材料进行降温处理,在夏天应该避免阳光照射,也可以通过喷洒水雾以及冷气遇冷进行制冷处理。同时,也可以采用冰水搅拌或者是其他的降温处理方法。(2)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毕以后,进行长期的保温养护,循序渐进的对混凝土结构内部、外部进行降温,避免内外温差过大,内外部伸缩不均匀导致裂缝产生的现象发生。同时,加强定期的测温、控温工作,及时的调整保湿养护措施,始终将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控制在25 摄氏度以内。
2.3 混凝土性能检测
混凝土强度试件的留样。判断高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重要之处,在于抗压试件的采样材料。由于高强混凝土变异性增大,强度数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故高强混凝土抗压试件的采样频数应高于普通混凝土。
驻现场技术人员对拌和物性能进行测定,并按规定留取混凝土强度试件,试件的数量应至少能满足提供早期及28天强度测定所需,每批应不少于6组(每组3块)。
由于高强混凝土水灰比很低,试件内部容易产生较大拉应力,对试件宜采取水中养护并对温度进行控制。抗压强度试验前应在正常自然条件中存放几天后进行,强度测试结果较为稳定。
2.4 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做好技术控制
根据混凝土施工用原材料的需求,现代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企业应注重混凝土原材料选用、配比、混合等控制项目的控制。根据现代商混搅拌站供应现状强化材料检验与控制,必要时派驻现场质量监控人员辅助搅拌站进行质量监控并收集相应材料以便于施工过程中质量问题发生时原因的查找。商品混凝土运送过程也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控制与管理,并在施工现场进行快速混凝土检测,以此保障混凝土浇筑施工用材料符合方案要求。
3 结束语
混凝土工程是工民建工程施工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该环节的施工质量会影响整体工程的质量,并影响后续工程的施工,进而影响施工的进度。因此在实际施工时,应对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进行有效的控制。首先应对建筑材料进行有效控制,对于混凝土配制所需的水泥、骨料、筛合料等。应从正规厂家进购,且质量和规格等应符合行业标准、设计要求和实际的施工需求。设计配合比时,应反复进行实验,保障该配合比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做好温度控制的工作,避免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导致裂缝出现。还应对混凝土浇筑技术进行有效控制,并对混凝土的各项性能进行有效检测,保障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并在此基础上保障施工效率。
参考文献
[1]郑林岚.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探讨[J].建筑知识,2017(18).
[2]马鹏亮.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探讨[J].环球市场,2017(23).
[3]郭筱薇.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7(9).
[4]罗红.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探讨[J].建筑建材装饰,2018(4).
作者简介:包喜康,身份证号:41112119841014253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