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宁
摘 要:从根本上来讲,当前在双创的背景下,高校教学改革正在进行着深入持续的探索,特别是影视专业,积极推动大学生创新与创业,创新驱动发展,可以切实有效的提升就业率,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等国家政策的逐步推进,高校在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中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传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更有针对性的采取各项措施,促使各项教育教学改革更完善优化。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主要以影视专业为例,深入细致的分析在教学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希望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双创背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影视专业
引言
当前,我国高校影视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还存在着很多方面的缺陷,例如,有很大程度上的滞后性,不能真正意义上从根本上满足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影视传媒工作的内在需要。从根本上有针对性的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情况,在未来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特别是针对影视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而言,需要注意对影视专业学生的影视艺术思维进行着重培养,让学生们更加积极有效的结合大的双创政策背景,在懂得影视专业技术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的结合社会的整体背景,具备更高的艺术修养和实践技能。
1 高校影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根本上来讲,因为我国高校的影视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起步是比较晚的,很多方面的教育实践仍然处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在专业教学领域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所以,具体的影视专业实验教学还不能够真正意义上满足社会的需求,与时代的节奏不能完全符合。与此同时,高校影视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针对人才培养的方面还有很多问题。
1.1 对于学生作品缺乏切实有效的制作引导
在当前的高校影视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学生们更注重的是技术和设备方面的学习,教师在这方面会投入更多的注意力,而忽视了对学生们相关基础技能的为我所用和作品质量的把关,对于学生在作品制作方面缺少指导,这样就导致学生只是简单的会使用设备,却不能有制作方面的实际应用,作品缺乏内涵,质量大打折扣,作品没有体现双创的背景,没有创新性。
1.2 教学设备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比较陈旧落后
在高校的影视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设备,通常情况下都是很老旧的,与高校的教学改革的双创背景是不相符合的,使得学生们的作品所着重追求的创新性没有物质支撑,在先进设备的引进上没有落实,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学校所了解和掌握到的设备操作方法,在实际的工作中不能够有效应用,与社会实践存在比较严重的脱节问题。
1.3 教学方法方面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在传统意义上的高校教学实践中,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的教学,特别是针对影视专业学生而言,教师更着重强调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都是运用放羊式的教学方法,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无法沉淀下来,培养起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和全面人才,让人无从谈起培养创新型和实践型的影视人才,而学生本身对于教学实践和教育方法也在很大程度上有轻视和排斥的心理,这样就形成严重的恶性循环,使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都大打折扣。
2 双创背景下高校影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逐步进入新常态,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持续的进行,进一步切实有效的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這样能够从根本上使大学生的创新与创业拓展出全新的局面,更利于学生们能够真正的实现就业,推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
2.1 要在意识和政策层面着重强化双创的理念
针对传统意义上的高校影视专业的教学实践,要有针对性的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注重分析问题的产生原因,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在思想意识和政策层面强化双创的理念,从根本上切实有效的突破我国教育历来的重视传授知识和考试成绩的问题,从根本上规避轻视批判思维训练和开放创新精神培养的传统,而这样的问题也从根本上严重制约了高等教育在双创时代背景下“智慧引擎”作用的有效发挥。务必要在具体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切实有效的以双创背景为契机,使高校影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走向纵深,在思想上起到积极有效的引领作用,鼓励学生创新创业,从深层次把握和思考高等教育的目标和功能,从根本上真正达成大学生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积极有效的改变唯分数论的目标导向,以创新精神培养为宗旨,切实有效的引入跨界与多样化教学资源,扭转刻板规训的教学传统,践行知行合一的教学方式,激发内源性创新动力。
2.2 注重分析和探究双创时代的新需求
要有针对性的结合我国社会经济的新常态,以及对影视专业的客观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把握时代的节奏,让影视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更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要,要从根本上切实有效的把创新和创业作为必须牢固树立的首要发展理念,以此为行动方向,从根本上真正提升高校的就业水平和创新能力,更加快速的构建起更利于学生创新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重新根据社会的实践和需要重构大学育人目标和教育目标,进一步规范和优化学校的教育活动,使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进一步规范和优化,使教师的教学行为进一步完善,准确、清晰的阐释并调整高校影视教育专业的教育目标,使教育目标的分类更好的适应新时代的新变化。
2.3 要在真正意义上避免急功近利的教育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有着更加复杂和多样的时代需求,特别是当今的社会形势,各方面都比较急功近利,相对功利化和浮躁化。在我国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往往更加关注和过度强调考研率和就业率等一系列的功利化指标,要突破这样的功利化倾向,使教育教学的改革回到教育的本质,从根本上真正做到以人才成长为宗旨的目标导向,在最大程度上真正关注以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培养的目标导向。同时,也持续不断的推广多样跨界的教学方式,使创新的教育方式在知识经济的轨道上体现出团结协作的协同效应,逐步发展成一种教育发展的新力量,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校以培养实用型人才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区别,在当今的影视专业教学改革中,更强调的是创业和创新的全新社会环境背景,并与之进行有针对性的融合,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使高校影视专业的就业方式和产出也能够产生深刻的变化。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深入的改革和发展,以及社会新常态的深入推进,我国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也要随之进行深入持续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影视专业,要更体现出全新的时代性和社会性,以双创政策为大背景和行动指南,使教育改革中的知识内容传授和教学实践的拓展,更体现出鲜明的与时俱进的特征,使高校教育以更进取、开放、具有创业姿态的新范式发展,在更,综合性的角度上实现跨界合作和多样化教育设计的普及,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能够深刻体现出双创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梅红,任之光,冯国娟.创新支持是否改变了在校大学生的创新行为?[J].复旦教育论坛,2015.6(6):23-28.
[2]李媚.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4(5):23-25.
[3]梅红,宋晓平.论大学教育的基本宗旨与实现——从美国通识教育到“社会人”的全面发展[J].高教探索,2014,4(2):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