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丽旦
摘要: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国家,其中包括满族、回族、维吾尔族等众多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发展至今,其民族文化依然在广为流传。在少数民族文化中,舞蹈文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舞蹈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本文以少数民族舞蹈为切入点,对少数民族舞蹈的形式与发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少数民族舞蹈;形式;发展
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源远流长,传承至今的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对现代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少数民族舞蹈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地融入新的内容,不断地完善,至今为止,已经趋近于成熟。具有自身独特风格的少数民族舞蹈,是我国舞蹈文化中的重要组成,是中华舞蹈艺术中的瑰宝。
一、少数民族舞蹈的形式
舞蹈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舞蹈的存在,将少数民族文化展现的淋漓尽致,鉴于少数民族舞蹈的重要性以及价值,对少数民族舞蹈进行分析是非常有意义的。在分析少数民族舞蹈过程中,可以从舞蹈形式入手。少数民族舞蹈常见的舞蹈形式有三种,分别是宴席曲舞,坐舞以及新花儿,下文中就这三种舞蹈形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内容如下:
(一)宴席曲舞
在少数民族风俗中,当遇到重要的喜事,节日的时候,都会载歌载舞。在重要的宴席上所跳的舞蹈,被少数民族称为宴席曲舞。不同地区的宴席曲舞有不同的地域特色,比如说,青海地区的宴席曲舞,其主要的特色在于男女对舞时男扮女装,而甘肃省的宴席曲舞,其主要是以男子对舞为特点的。少数民族舞蹈中的宴席曲舞,其舞蹈欢乐喜庆,动作粗狂且潇洒大方,能够展现少数民族在宴席中的喜悦之情。
(二)坐舞
在少数民族舞蹈中,坐舞也是主要的舞蹈形式。所谓的坐舞,顾名思义就是大家围坐到一起,然后共同来唱“酒曲”,当曲响起来的时候,可以双人对舞。这一形式的舞蹈,相比较宴席曲舞来说,动作细腻,以柔为美[1]。同时,在坐舞中,女子可以弹奏口弦,弹奏形式既可以是一人独奏,也可以是三三两两合奏,形式并不拘泥。
(三)新花儿
在少数民族舞蹈发展过程中,这一舞蹈类型也是不断发展的。自新中国成立之后,少数民族舞蹈在创新过程中,创造出了新的舞蹈形式---新花儿。这一舞蹈形式是以美好的爱情为主线的, 在舞蹈中,既有双人舞,也有单人舞,还有花儿剧。这一新形式的舞蹈,自出现以来快速发展,而且在其发展过程中,舞者将众多的现代化舞蹈元素融入其中,从而使得这一舞蹈形式的内涵更加的丰富,舞蹈艺术形式丰富多彩。
二、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
少数民族舞蹈是我国舞蹈艺术中不能忽视的组成部分,在我国舞蹈艺术创新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舞蹈作为核心舞蹈组成之一,同时少数民族舞蹈也需要与时俱进,跟随社会的发展步伐而创新发展。少数民族舞蹈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借鉴其它民族舞蹈素材
少数民族舞蹈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可以对其它民族的舞蹈素材进行借鉴。少数民族舞蹈是少数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每个民族因为民族文化的不同,所以形成的舞蹈素材也存在差异。因此,少数民族舞蹈在创新过程中,可以对其它民族舞蹈的素材进行借鉴。在借鉴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其中的尺度,借鉴并不是照搬,若是将其它民族的舞蹈素材直接搬过来应用,不仅无法起到创新舞蹈的作用,同时还会丢失少数民族民族舞蹈中的精髓,这是得不偿失的。所以说,在借鉴的过程中,需要立足于自身舞蹈形式,以自身的舞蹈内涵、舞蹈文化为主,根据少数民族舞蹈内涵来对其它民族舞蹈的素材进行吸收,在吸收过程中要对其进行改编,这样借鉴来的内容才可以为少数民族舞蹈增添色彩,并且不会改变少数民族舞蹈原有的特色。
(二)构建少数民族舞蹈语言符号体系
在舞蹈中,肢体动作起到了语言传达的功能,每一个肢体动作,能够将舞蹈的内涵传递给舞蹈观看者,所以在舞蹈创新发展中,应立足于肢体动作,以身体为原点,构建少数民族舞蹈语言符号体系。少数民族舞蹈创新发展中,要对舞蹈形式进行创新,但是在创新过程中,不能一味的注重形式而脱离原有的舞蹈文化价值,在形式创新中,需要对肢体动作进行更加深入地分析,同时可以将原有的肢体动作进行分解,在分解过程中,将新的节奏元素、情感特征等融入其中,这样的少数民族舞蹈动作不仅在形式上发生了改变,而且其舞蹈内涵更加的丰富,既可以将原有的舞蹈内容传递出来,又可以增添新的内容,这样的少数民族舞蹈动作更有魅力,少数民族舞蹈将会更受欢迎。
(三)在舞蹈發展中回归民间
在对少数民族舞蹈现状进行分析中可以看出,少数民族舞蹈在发展过程中,民间的少数民族舞蹈逐渐地减少,少数民族舞蹈更多的是集中在艺术团体中,这样的少数民族舞蹈发展形式较为单薄,对少数民族舞蹈的创新有着不利的影响。舞蹈是属于人民群众的,舞蹈最开始就是由基层的劳动人民所创造出来的,但是在舞蹈发展中,舞蹈逐渐地被上流社会所认可,一些民间的舞蹈艺人被集中起来,从而导致了民间舞蹈逐渐地凋零。这样的舞蹈发展较为局限,对舞蹈的创新有着不利的影响。要知道,舞蹈是来源于生活,以实际生活为素材的,所以当少数民族舞蹈脱离基层劳动人民的时候,舞蹈的发展空间受限[2]。面对这样的情况,在促进少数民族舞蹈发展过程中,就应该回归民间,将舞蹈还给劳动人民,由基层劳动人民与舞蹈艺术团队等共同来发展少数民族舞蹈,这样可以拓展舞蹈发展空间,促使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少数民族舞蹈发展过程中,这一舞蹈艺术形式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少数民族舞蹈是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载体,少数民族舞蹈的创新发展,有利于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传承。因此,鉴于少数民族舞蹈的重要性,在以后的舞蹈艺术创新中,应提高对少数民族舞蹈的重视程度,同时在少数民族舞蹈传承中,应对这一舞蹈进行创新,应通过借鉴其它民族舞蹈素材、构建少数民族舞蹈语言符号体系以及在舞蹈发展中回归民间等做法来实现少数民族舞蹈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阿健.浅谈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创作的发展状况及前沿[J].决策与信息,2016(9):97-97
[2]薛一村子.情感的力量,舞蹈的魂——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民族情感的教学[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
[3]吕沁聪.原生态少数民族舞蹈初探[J].明日风尚,2018(1):327-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