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晗
他原本沒有什么大的名气,因为没有做过大官,也没有留下多少有名的诗篇,可是他还是被后人记得,因为他活在那个年代里有自己的操守,他的为人处世令人称道,他的高洁的品德不仅让同时代的人传颂,也为他赢得了爱情,得到了终生与他相伴的妻子。
而她本是一个不太漂亮、甚至可以说相貌有些丑陋的女子,而且年龄偏大,眼看着是找不到婆家的老大姑娘了,可她还坚守着自己择偶的高标准,命运之神让她终于等到了他。
他与她可谓一见衷情,从此不离不弃,两人结为夫妻,相亲相爱,举案齐眉,彼此尊重,白头到老,共同书写了一曲即使现在也让我们感动的爱情歌谣。这对夫妻,男的叫梁鸿,女的叫孟光,东汉时期的人。他们的事儿被记载在范晔所写的《后汉书》中。
梁鸿,字伯鸾,陕西扶风平陵人,生于官宦之家,其父亲梁让在王莽政权建立以前和之后都当过朝中不小的官。但是王莽夺刘家汉朝大权建立的“新”王朝很是短命,随着绿林赤眉起义的爆发,新王朝也很快倒台。在天下大乱之际,梁让举家逃难,途中他得病死去。梁让一死,昔日的官僚家庭就此衰落,成了一个赤贫户。如同树倒猢狲散,那些宾客、仆人、僚属见自己的主子不在了,都纷纷抢掠财物,远走高飞另谋出路。梁鸿的母亲不是一个好女人,在那样的境况下,竟然丢下了年幼的梁鸿,和尚未掩埋的丈夫的尸体,独自离开了梁家。少小的梁鸿,顿时陷入了举目无亲的境地,只得用一张破席草草地埋葬了父亲。战乱与家庭的变故给小梁鸿的心灵以极大的震撼。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深深地刺痛了梁鸿的心,这对他成年以后淡泊名利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为了能自力更生,人小志大的梁鸿不得不离开故乡到当时的京师长安谋生和求学,那里有全国的最高学府——太学。梁鸿到达长安后,无依无靠,一度曾流落街头,幸亏他父亲昔日的几位朋友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既给他解决了衣食困难,还通过关系将他送入了太学学习。
当时在最高学府读书的人,几乎都是官二代或富二代,个个穿戴阔绰,一掷千金,趾高气扬。唯有梁鸿衣着破旧,经常为温饱发愁。这样,不免招来了那些纨袴子弟的嘲笑和欺凌。这给梁鸿的心灵又以极大的创伤,看透了荣华富贵的虚幻性,使他萌发了逃避尘世的念头。
人穷志不穷,梁鸿在太学里不顾一切,抓紧时间,好学不倦,博览群书,经书、诸子、诗赋等无所不通,他对当时儒学中那种皓首穷经,拘泥于一字一经的做法不屑一顾。梁鸿不愿钻研章句之学,无异是自绝了做官的门径。
梁鸿结束在太学的学业后,没有找到体面的工作,他也不再愿去求父亲的朋友帮忙,就在长安郊区的皇家林苑——上林苑中放猪为生。在偌大的上林苑中,只见梁鸿早出晚归,放牧不辍。放牧之余,梁鸿夜夜在昏暗的灯光下苦读。清贫的生活,本来就使梁鸿吃尽了苦头。不料屋漏偏遭连夜雨,行船又逢浪头风。一天,梁鸿在家中边做饭边读书,读到入神处,疏忽了灶中的火种,引起了火灾,当火光热浪使他醒悟时,他的小屋已是烈焰冲天,无法抢救了。不仅如此,大火还蔓延到了邻家,烧坏了邻居的部分财物。
事后,梁鸿主动来到被火灾殃及的邻家,把自己喂养的那群小猪全都赔出。邻居一看梁鸿如此忠厚老实,贪心顿起,不肯放过梁鸿,说区区十几只小猪不足以抵偿他家的损失。梁鸿说:“如今我孑然一身,没有任何财产可以赔你了,我给你家干活吧。”邻居答应了。
梁鸿成为无偿佣工以后,将邻人家里里外外的活统统包揽,粗活细活无所不做。夙兴夜寐,不懈朝夕,勤勤勉勉,绝无怨言。村里人见他举止不似常人,便为他抱不平,纷纷责备那位邻居贪心失礼。邻居也为梁鸿的宽厚忍让精神所感动,不仅不要梁鸿干活了,而且把那群小猪全部退还给他。梁鸿坚决不肯收回,说:“火因我的过失而起,已给你家造成损失,我理应赔偿,岂能收回?”
梁鸿的品德赢得了村里人的称赞。从此,人们见面都称他“先生”、“夫子”,由此他的名声也渐渐传了出去。后来,他见上林苑已无法安稳宁静地生活,便悄然回到了平陵老家。
梁鸿回到家乡后,耕种自给,读书养性,并无什么惊人之举。但是金子总有闪光的一天,天长日久,他的学问、人品还是慢慢显露了出来,为人们所了解。特别是他在上林苑中牧猪及失火为人作佣的一段逸事不胫而走,传入扶风,使得很多人慕其高洁。人们见他已届而立之年,都争相来提亲,可梁鸿岂能看中那些庸俗脂粉?他一概加以拒绝。
那时候,扶风县有一户姓孟的人家,虽不是高门贵族家庭,然却靠经商,聚积了不少钱财,算得上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富家。孟家有一女儿,粗眉大眼,身材矮小肥胖,肤色黧黑,是一个典型的丑姑娘。别看这孟家女长得不怎样,可她心气很高,一般人根本不在她眼中,别人不挑她,她不在意,因为她想把婚姻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倒挑起别人来了。
这期间,有几次好机会,孟光原本可以找到夫君,可她竟然没有看中对方。
有一次,一个落魄书生,在行路途中饿昏在荒郊野外,被好心的孟光发现背回家救醒,疗养月余,渐渐康复。穷书生感激孟女的救命之恩,对其长相并不在意,有求婚之意,想做个上门女婿。孟家父母都感到非常满意,认为是天意,巴不得女儿快点与这书生成婚。但孟光却不同意,还把那书生数落了一顿:“你们读书人,不缺胳膊不少腿,到处请托权门。得意时,正眼都不瞧我们;失意时却饥饿不能自存,还痴心妄想娶媳妇呢?我如果在这时候答应你的求婚,人家会说我趁人之难。你还是不要这样打算吧!”书生只好答谢她的救命之恩,快快而去。这件事一传开,乡里大为震惊,都佩服孟女的侠义,不少人前往求婚。当地一家财主的儿子求婚,遭到孟女的拒绝之后,顿生羞恼,指斥道:“我上门求婚是抬举你,凭我的财富,找一个漂亮媳妇难道还成问题吗?瞧瞧你那丑样,还能找个婆家?”孟光毫不示弱,针锋相对:“有钱就财大气粗吗?模样丑是天生的,你有钱就买‘俊的,就是买不去我这‘丑的。”
縣令的小舅子听说有这么位女子很有性格,不知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态,也决定来碰碰运气。他尽量打扮得儒雅一些,装出斯文相,登门求亲,与孟女相见,开口夸赞道:“久闻姑娘高义,实在佩服!”孟女莞尔一笑:“高义怎比高官?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我哪里值得您如此称道?”县令的小舅子一听,也就悻悻地走了。
孟女几次拒婚以后,再也没有人敢登门求亲了,及至三十岁时,仍是待字闺中。父母终于失去了耐心,问她:“女儿,你到底要嫁个什么样的夫婿?”女儿不假思索地应声而答,“我要嫁个像梁伯鸾一样的贤士!” 看来这个不同一般的女人早有自己的打算与择偶标准,非梁鸿不嫁呀!
也是多次拒绝别家提亲要求的梁鸿听到这个消息后,深感孟光是奇女子,对她心生好感,认定那就是自己一生应当与之相守的夫人,马上请人送去聘礼,决定娶孟光为妻。孟家人喜出望外,满口答应;又唯恐梁鸿反悔,很快议定了嫁娶之期。孟家女儿知道后,当然也高兴,但并没有像她父母那样乐昏了头,而是有条不紊地准备陪嫁的物品。
到了结婚那天,孟光被人打扮得花枝招展,浑身上下珠光宝气,人虽长得丑,可打扮后显得富贵。满心欢喜的孟光未想到的是,新婚之夜后一连七天梁鸿对她不予理睬,既不与她同房,也不与她说话,整天沉默不语。孟光心里一惊:莫非夫君还是嫌自己长得丑陋?看来他也是徒有虚名、只看外表、不在乎心灵美?她很是不安,婚后第八天的早晨,她终于忍耐不住,诚恳地问梁鸿到底是何故?
梁鸿这才开口道:“我一直希望自己的妻子是位能穿麻、葛制作衣服的人,并且能与我同甘苦,能够与我一起能过隐居生活,而现在你却穿着绮缟等名贵的丝织品缝制的衣服,涂脂抹粉、梳妆打扮,一副贵夫人模样,这哪里是我理想中的妻子呢?”
孟光听后,不但不恼,反而欣然道:“我前些日子的穿著打扮,并不是我的初衷,我只是想验证一下,夫君是否真是我理想中的贤士。其实妾早就备妥了劳作的服装与用品。”说完之后,便将头发卷起来,穿上麻布衣服,架起织机,动手织布。梁鸿见此,又惊又喜,连忙走过去,笑容满面地对妻子说:“你是我梁鸿真正的妻子!”
自从梁鸿妻子换上麻布衣服,亲自纺纱织布以后,夫妇互敬互爱,男耕女织,在家乡度过了一段平静的日子。一天晚饭后,当梁鸿像平时一样拿起书本时,孟光拉住了他的手,用深情的目光注视了他好久好久,弄得梁鸿疑惑不解。这时,孟光用低沉的声音对梁鸿说:“妾早就知道夫君要遁世归隐,避开尘世的烦恼。但为何我们至今还不走?难道夫君还要向世俗低头,委屈自己想着去谋个一官半职吗?”梁鸿猛然惊悟,忙说:“贤妻说得好,此处无甚可留恋的,我们即刻归隐吧!”于是就在当天晚上,夫妻二人忙碌了一个通宵,收拾行装,将必须的生活用品打包装点,第二天天刚曚昽亮,也没有去与孟光的家人打招呼,夫妻二人背着包袱,踏着未尽的月色,悄悄地进到了霸陵(今西安市东北)山中,过起了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
一对夫妻要想过得好,就必须情趣相投,若是一人这样想,而那人那样想的话,就肯定要闹别扭,即使在一起过着,也不可能很是如意。但这对夫妻简直是天生一对,地造一双,他们完全明白各自的心思,过着只在乎双方而不管他人如何评说的生活。在霸陵山深处,他们就着岩石,用枯树枝和茅草搭起了能遮风避雨的草棚,在山谷中开垦出了一片土地,种上了小麦等作物。白天,他们共同劳动;夜晚,梁鸿就着火边或诵读经书,或赋诗作文,或弹琴自娱。孟光则或缝衣纳鞋,或夫弹妻唱,抒发他们对前代高士的仰慕之情和不为利禄所染的高洁品格。夫妻二人对自西汉初年的四皓以来的高士都曾给予了高度的赞美,对他们每一个人都作了由衷的颂词。
霸陵山山势并不幽深、险峻,更不是无人涉足之地。梁鸿夫妻隐居于此山的生活终于被外人知道了,昔日平静、恬然的日子再也无法保持,经常有人慕名前往寻找他们。有人是去向梁鸿请教经书中的疑难问题;有人是去询问为人处世的哲理;有人则是去请梁鸿出来为官主政;还有人更是怀着好奇的心理去观看他们的生活情况……
看来霸陵山已不是梁鸿夫妻生活隐居的世外桃源了。因此,夫妻二人决定从地处人口稠密的关中搬往人烟稀少的关东地区继续隐居。
他们东出潼关,取道京师洛阳。看到洛阳城中巍峨、富丽的宫殿群,想到沿途所见老百姓生活的艰难,不禁对刚刚建立不久的东汉有些不满与失望,梁鸿作了一首《五噫之歌》,讽刺统治者追求享乐,浪费民力,歌词大意是:“登上高高的北邙山,噫!俯览壮丽的帝王之都,噫!只见宫室连云遮日,噫!看不见百姓的辛劳,噫!漫漫辽辽的宫殿,噫!”
也不知为何,这首诗传到了宫中,让皇帝知晓了。当时在位的是东汉王朝第三代皇帝章帝刘炟,章帝得知这首歌后,龙颜大怒,传令当地官员派人捉拿梁鸿夫妻二人。好在梁鸿夫妻有意隐藏自己的行踪,终于没有落入官府之手。尽管如此,梁鸿也不得不改名换姓,与孟光跋涉千里,在远离洛阳的齐鲁地区找到了一片属于他们的净土,继续过着他们理想中的生活。
齐鲁并非梁鸿所希望的净土。过了几年,他们隐居的行踪又被世人发现,并最终传到了朝廷。由于时光的推移,虽冲淡了章帝的雷霆之怒,但章帝并没有完全忘记这个曾经不与自己合作,却还攻击朝政的逸民,他向地方官吏传下圣旨,表示只要梁鸿愿意到朝中任职,以往的言行均不予追究。梁鸿深知一首《五噫之歌》给章帝的阴影始终不会抹去,即使自己能得到皇帝的垂青,至多也不过是拿自己来为封建统治者装点门面,欺骗世人而已,自己的志愿是万万不可能实现的了。因此,当征召他入京的官吏正在寻找他时,他已偕妻离开了齐鲁。
梁鸿夫妻二人不为朝廷的高官厚禄所诱。当他们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之后,为了避免因不应皇帝之命而带来的麻烦,从齐鲁地区南下到了吴地(今江苏无锡境内),象当时许多劳动者一样,成了依附于世家豪族的徒附。梁鸿一家住在当地大族皋伯通家宅的廊下小屋中,靠为人舂米过活。皋伯通开始倒未留意这个舂米人是何等人物。
一天,他偶然看见梁鸿妻子孟光给梁鸿送饭,只见妻子恭恭敬敬地走到丈夫面前,低头不敢仰视,把装饭的盘子高举齐眉,请丈夫进食。皋伯通大吃一惊,心想:一个雇工能让他的妻子如此守礼,那此人一定是个隐逸的高人。他立即把梁鸿全家请进他的家宅中居住,并供给他们衣食。
梁鸿已上了年纪,干体力活渐渐力不从心了,皋伯通热情款待他一家,又非常知趣,没盘根问底,梁鸿也就安心在皋家住下了。他晚年利用这段衣食不愁的宝贵时光,潜心著述,成书十余篇。他在写作过程中,为自己定下了两条原则:一是不是前代高士的著作不作评定注释;二是不涉及抒发自己志向的内容不写成文字。因此,他的十余篇作品,均是发前人所未发的独具匠心之作。
也就在他致力于写作的过程中,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由于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繁重的劳动,使他积劳成疾,卧病在床。临终前,梁鸿对皋伯通说:“我听说前代的高士都是不择生死之地,是随遇而安葬。我死之后,请您千万不要让我的孩子把我弄回故乡去安葬。我既然死在吴地,就把我埋在吴地吧!”
梁鸿死后,皋伯通等人将其安葬在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之一的要离冢旁,并说:“要离断臂刺庆忌,是一个壮烈之士;梁鸿终身不出仕,是一个清高之士。就让他们二人长相依傍吧!”
安葬完梁鸿,孟光带着孩子北上,回扶风老家,后不知所终。
读梁鸿与孟光夫妻的故事,总有一种敬佩与感动之情涌入心底。人活在世上,到底应过怎样的生活?什么是自己最需要的?拼命在官场上挣扎、努力向着一个职位爬行,就一定过得幸福?事实证明并非如此。这一对夫妻,由于志向相同,虽过着隐居的艰苦生活,可他们的幸福是无人能比的。梁鸿,作为一个男人,一个曾经的读书人,他的高洁自是令人钦佩,但我更要赞美孟光这位女人,若不是她的始终不渝的相随,全身心地支持丈夫的选择,梁鸿又怎么可能成为这样的高士?除非他不结婚,一直过着光棍生活。
现代社会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夫妻结婚后,男人想做点事,或埋头读书作学问,不那么积极争官挣錢,可遇到一个俗气的妻子,她岂可容你端坐于家?你就等着她一天到晚地唠叨、甚至是臭骂吧!那样的日子会让你苦不堪言,你还想着让她与你一起去隐居?还想着与她“举案齐眉”?做梦吧!所以夫妻之间,要过得幸福如意,不在彼此长相如何,不在地位高低,不在官职大小,唯在双方是否对脾气,心心相印、志同道合,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话语。若不如此,如之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