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敦民
“和朋友聚会,怎么这么穿?不好看!赶紧换了!”这是一个女儿对将要外出赴约的母亲的指责,盛气凌人,充满嫌弃……母亲心里一沉,满脸恓惶,不得不换一身衣服。生活中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有些做儿女的对老人说话往往很不客气,做父母的一直隐忍压抑,伤心而无奈……
如今,这种无礼的言语,具有很大的普遍性。一项调查显示,超过90%的被调查者对父母说过以下类似的话语:
1.好了,我知道了,别罗嗦了好不好?
2.还有事吗,要是没事儿就挂了吧——我这儿忙着呢。
3.你们那是什么年代,那一套早就过时了!
4.唉呀,你别问了,说了你也不懂!
5.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你怎么还这么弄呀,弄又弄不好。
6.叫你别收拾我的房间,你看,我的东西找都找不到了!告诉你别动我的东西,又给我弄乱了!
7.我喜欢吃什么我自己夹,别给我夹了!
8.说了别吃剩菜,怎么老不听?
9.让你扔了这些破烂玩意儿,怎么就不扔啊!留着能发财啊?
10.别说了,我自己做事儿自己心里有数,总这么说,烦不烦啊!
11.别说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了,多少年了,都说几百遍了!
看看这些顺口而来的话语,多么刺痛人心!
在这个世界上,父母应该是最亲近的人,也是我们最能随意交流的人。然而,有的子女把这种随意交流变成了一种随意指责,动辄对老人抱怨不满,表现得不耐烦,这些都深深地刺伤了老人的心。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的子女也许是无意的,但实际上父母却在被迫地默默承受着一种精神虐待,直接影响身心健康。
对朋友甚至陌生人,我们总是笑脸相迎、尽量友善;而对父母,却好像越来越不耐烦了,总是把最坏的脾气留给他们。于丹教授在一次讲座中说,儿女有钱了很容易做到给父母买车、买房,但是最难做到的就是不给父母脸色看。孔子曾经对他的学生们说过,孝敬父母什么最难,是“色难”,就是不给父母脸色看最难。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为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
我們不要忘记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应该学会孝敬老人。这里要强调的是,“孝”和“敬”要连在一起,既做到孝顺,就需要同时具备尊敬。
其实,恭敬父母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怀有一颗对老人的恭敬之心,就能在生活的点滴之中显露出来。首先,与父母交流时要注意态度和语气,不要先入为主觉得老人“不行”“过时”“老土”,即使父母的意见不正确、反应“慢半拍”,也应该用尊重和商量的口气说话。老人在某种程度上是老小孩儿,最好能把指责变成鼓励。其次,面对老人某些不好的习惯,可以指出来并劝他们逐步改正,但不要粗声大嗓地叫喊,可以轻言细语,轻松调侃,甚至撒娇。这样,既显得有教养,客观效果也好,远胜于斥责和抱怨。
父母是子女最亲近的人,子女对父母的敬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孝经》说:“爱敬尽于事亲”,亲爱之情与恭敬之心,是子女对父母应有的最好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