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梦晴
摘要:通过观察东沙河两岸的人文地理情况,深入了解化肥、农药、生活污水等东沙河的污染情况,利用系统学原理、路径依赖原理对东沙河水污染治理提出建议,如加大宣传力度,完善水污染治理制度建设、动员群众参与水污染治理等,以期为东沙河水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污染治理 农村 污染源 治理规划
一、东沙河现状
在东沙河商丘农业用水区水体污染中,COD占4.7%,氮氧所占比例为1%。据我实地考察,东沙河一岸是农村或城乡结合部及自留地居多,一岸农田居多,水污染治理无村民参与。
二、东沙河水污染的污染来源
(一)面污染源
1.化肥和农药污染。一般来说,约30%~40%的化肥、10%—20%的农药能被作物吸收利用,残余的化肥和农药通过农田排灌水及地表径流等方式进入地表水体,引起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并且由于我国对于化肥使用量的安全上限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对化肥的使用大都带有盲目性,村民一年在下雨时至少给庄稼施两次肥。对于东沙河而言,虽然雨水径流不是较为丰沛,但却是高农药使用地区,因此,农业方面对于水体的污染是不容忽视的。2.生活污水和废弃物的污染。在农村,由于没有污水排出体系,生活污水往往在每年雨季来临时会随地势流入東沙河。沿岸村庄的小沟渠的废弃物,也会随雨水流入东沙河。
(二)点污染源
1.养殖场污染。由于资金有限,在东沙河流域的畜禽养殖场的畜禽排泄物或堆放一处,任其发酵。或若紧邻河流,用水冲向河流,造成水体污染。杨翘强报道指出,由于畜禽粪便及尿液中含有大量的寄生虫卵、病原微生物等病原体,若处理利用不当,易导致人畜疾病传播。在夏邑县的东沙河水污染治理文件中,也专门提到了养殖场污染这一点,可见,其在东沙河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性。2.工厂污染。东沙河流域的工厂,其污水会直接或间接排入东沙河。并由于经济和技术的原因,工厂在污水处理方面的投入也比较少,90%以上的工厂没有污水处理系统,余下的即使有污水处理系统,要么因为处理能力不足,要么因为成本问题,都成了摆设。因此,直接或间接造成了东沙河水体污染。
三、东沙河水污染治理规划方案简介
总的来说,就是运用系统整体性原理,使整体的性质和功能不等于各个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加和。在我看来,东沙河水污染治理牵涉到水、生态、文化、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假使这些要素形成有机整体,那么水污染治理的效果将会大大加强。另外,农村养老问题也可有效解决。
(一)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环保意识
首先,各级政府部门和职能部门可组织村级领导班子学习环保常识及方法,提高其自身素质。其次,通过广播宣传、工作栏贴相关图文并茂的资料,或组织文艺汇演,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二)因地制宜处理生活污水。
在国外的农村,美国是采用高效藻类塘系统、分散污水处理系统德国是分流是污水处理系统,韩国是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这些方法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系统实际情况,利用物质循环与能量循环原理,促进污水的循环利用,既最大程度的保护了环境又经济实用。鉴于此,我认为,对东沙河来说,应综合考虑各个方面,采取最优方案,解决生活污水问题。
(三)利用村民自治力量,开通村民参与渠道
曹海林认为,政府行政承揽水环境保护的一切权力与责任的做法已经不能够达到预期目标。随着农村社会改革的不断推进,水环境保护陷入诸多实践困境,出现了“边治理、边衰退”和监管乏力的尴尬局面。为了实现有效的水环境保护策略,构建政府、市场和社区(农户)三者之间权责界定清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的水环境保护新行动策略将是,必然选择。以上观点,充分说明引入村民参与东沙河水污染治理的,必要性。
(四)以水污染治理为媒介,适当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在我看来,东沙河水污染治理可以水为媒介结合多方面问题并综合解决。在东沙河两岸,村庄老年人居多,养老已成为问题。如果建立养老院,虽可以解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但精神需求是没法解决的。地方政府可仿照社区养老模式,在东沙河两岸建设堤岸,种观赏类树木,并安装路灯,为附近村民的交流、娱乐提供场所,并在某个点建立个小广场,此点相当于圆心,可最大可能的辐射到周围村庄。
四、东沙河水污染治理制度建设
(一),必要性分析
一种制度一旦形成不管是否有效,都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并影响其后的制度选择,就好像进入一种特定的“路径”,制度变迁只能按照这种路径走下去。沿着既有的路径,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变迁可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并迅速优化,称之为诺思路径依赖Ⅰ;也可能顺着原来的错误路径往下滑,称之为路径依赖Ⅱ。就东沙河水污染治理来说,在初期,如果问题的解决方法,没有让老百姓满意,将使政府的公信力下降,老百姓一旦对政府失去信任,水污染治理的后续工作会更加困难。再者,由于“搭便车”的心态存在,老百姓对于政府制定的制度可能采取漠视、抗拒等态度。这时候就进入了诺思路径依赖Ⅱ,如果弄不好,将会进入“锁定”状态,水污染治理再展开也是无效率的。如果在初期,水污染治理的一系列制度有效的促进了政府与百姓的合作,很可能会在村民直接形成“非正式组织”,形成“非正式制度”,这时候会进入路径依赖l的情况,东沙河水污染治理会进入良性循环。
(二)建立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是通过资源价格政策来实现的。对于东沙河而言,沿岸大都是农田,农田又是属于周围的农户。可以把监督维护两岸的环境、水体清洁与农田灌溉有效挂钩,谁监督维护了,谁就有权使用河水灌溉。为了防止纠纷,想监督维护的要向村里争取,每年要完成多少天,才能有灌溉的权利,各村庄可以依据村庄大小,因地制宜制定明确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