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议会选举:混乱中有进步

2018-11-21 03:04施越
世界知识 2018年22期
关键词:国民议会议会选举塔利班

施越

10月20日和21日,阿富汗举行国民议会人民院(下院)选举。自2001年阿富汗临时政府建立以来,历次国民议会和总统选举均被阿富汗当局视为向阿富汗国民传播国家观念和民主意识的手段,是政治过渡时期的核心程序。依照宪法,阿富汗国民议会人民院议员以直选方式产生,任期五年。首届人民院于2005年9月选举产生,本次选举为2004年阿富汗宪法颁布以来的第三次国民议会选举。但因选举制度改革、安全形势、资金短缺和其他技术性问题,本届议会选举推迟了三年半。此次,阿富汗全国有2500多名候选人(包括418名女性候选人)在34个选区角逐249个议员席位。最终选举结果预计将在12月20日公布。

混乱中的进步因素

从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出,此次选举伴随着频繁的恐怖袭击和暴力事件。早在今年4月选民登记阶段,阿富汗武装组织塔利班就公开呼吁民众抵制选举,并以暴力手段阻碍选举工作开展。在塔利班看来,选举是对外国军队保护下的阿富汗现政府的支持,而暴力袭击则能证明现政府和外国驻军的虚弱。9月2日,帕尔万省议员候选人尼亚齐在首都喀布尔乘车途中遇袭身亡;10月17日,赫尔曼德省议员候选人卡哈拉曼死于炸弹爆炸;10月18日,坎大哈省长办公区遇袭,省警察局长和情报部门负责人在袭击中身亡,坎大哈省长身负重伤……官方数据显示,至投票日之前,与此次选举相关的暴力事件已造成近170人死伤,其中包括十名遇袭死亡的议员候选人。10月20日,即投票日第一天,阿富汗塔利班向外界证实,当天在全国范围至少发动了168次袭击,造成78人死亡、470人受伤。

2018年10月20日,阿富汗民众在投票站等待投票。

为应对严峻的安全形势,阿富汗当局为此次选举采取了严格的安保措施。与此前历次国民议会和总统选举不同的是,此次选举的安保工作主要由阿富汗军警力量而非北约部队承担。阿富汗内政部在选举前五天就开始部署超过5万名安全部队人员。投票中心由大量警力保护,社会车辆不得进入。选民需要经过三道安全检查,并由工作人员核对身份信息后方可进去投票。因此,尽管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但890万登记选民中仍有约400万人完成投票。

本次选举的另一个关注焦点是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使用。为提升选举的公信力、避免重复投票,当局在沿用此前选民登记流程的基础上斥资购买了2万多台生物特征识别设备,用于采集指纹和面部信息。选民通过安检并找到对应的投票站后,需要登记双手的食指指纹,采集面部照片,并登记证件,之后才能领取选票并投票。但因组织不力,阿富汗政府在选举前一个月才陆续开始接收这些设备,且仅有原定数量的五分之一顺利送达该国。因缺乏足够时间测试性能,有些设备未能正常运转。另一方面,因培训时间有限,许多工作人员并不熟悉操作流程。此外,许多投票站并没有投放备用设备,因此当机器出现故障后,一些选民未经录入生物特征信息便投票。

可见,在安全因素之外,新技术设备的使用增加了选举流程的复杂性,为许多地区顺利开展选举增添了新困难。根据阿富汗独立选举委员会的信息,10月20日原计划开放7355个投票站,但最终只有4530个投票站开放。其中,坎大哈省因为安全问题,将投票时间改为10月27日。加兹尼省因为族群矛盾无法开展选举,该省议会选举将与明年总统选举的投票流程合并。另有401个投票中心因无法按时完成投票,故开放时间顺延到10月21日下午5时。但在21日投票结束之后,仍有148个投票中心未能如期运作。

本次选举至少有三类得票数据:姓名登记在册并附有生物识别信息的票数;姓名登记在册但无生物识别信息的票数;未登记且无生物识别信息的票数。混乱的选票信息可能导致计票阶段出现更多争议。尽管流程尚不尽如人意,但此次选举更多依赖阿当局军警力量承担安保工作,同时引入生物信息识别技术以提高选举透明度,这些细节反映了阿富汗当局对全国性选举的重视和保障选举顺利开展的努力。

弱势议会选举的意义

要评价本次议会选举的意义,需要了解阿富汗国民议会人民院在阿国内政治中的地位。首先,阿富汗当前政治体制给予总统较大权力。2004年宪法规定,阿富汗实行总统制,独立候选人和政党提名候选人均可参与总统选举。卡尔扎伊在2004年10月以独立候选人身份胜选,上台后不仅没有成立自己的政党,也没有明确支持任何政党。2009年和2012年,卡尔扎伊政府曾两次修订并实施新的政党法案,对组建政党和政党活动等确立更为严格的标准,政党发展受到更大约束。

其次,受到卡尔扎伊政府的影响,阿富汗国民议会人民院的议员组织松散,难以对总统权力形成制衡。以2010年人民院选举为例,在选举开展之前,卡尔扎伊颁布总统令,任命由五名委员组成的选举申诉委员会,受理与议员资格和选举流程相关弊案的申诉。该机构与其他由总统指定成立的选举监督机构一道,成为总统干预选举过程和结果的手段。2010年9月人民院举行了选举,但各选举监管机构多次就一些议员的选举资格进行审查,一直到2011年2月才正式选出议长,结束为期三个半月的府院之争。在上届人民院249名议员中,165人为独立议员。尽管独立议员大多为普什图族,但由于普什图族内部地域和部落分化程度较高,难以形成一致政见。在其余84名有党派隶属关系的议员中,最大党派阿富汗伊斯兰促进会的议员仅有17人,第二大党阿富汗人民伊斯兰统一党和第三大党阿富汗伊斯兰民族运动各有11名和10名议员。这三个政党各自对应阿富汗国内的塔吉克族、哈扎拉族和乌兹别克族地方势力。人民院议员构成显著体现了阿富汗破碎的地缘和政治格局。这也使得人民院长期难以形成合力,故而在阿富汗政坛中处于次要地位。在本次选举中,有政党隶属的候选人仅占所有候选人数量的8%,且分属26个政党。可想而知,在新一届人民院中,政党影响力也将很有限。

可见,相比通过票决形成有效的治理机制,在一个15岁以上公民识字率仅为38.2%的国家,议会选举更大的意义是通过全国性的动员,逐步塑造阿富汗统一国家的意识。此外,400万選民参与到投票进程中,对于这个饱经战火的国家而言无疑是一大进步。因此,尽管历经诸多困难,此次议会选举仍有助于将阿富汗境内众多族裔、教派和部落整合为统一的阿富汗人民。

为明年总统选举热身

此外,本次议会选举更重要的意义是为明年的总统选举做准备。首先,在选举流程方面,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引入增添了选举流程的复杂性,但也为未来优化选举准备工作奠定了基础。其次,本次选举的安保工作主要由阿富汗当局承担,这也为其制定明年总统选举的安保方案积累了经验。再次,若新一届人民院能按原定日期顺利召开,将缓解民众对2010年末阿富汗政坛府院之争的负面印象,并在日程上保证明年4月总统选举如期进行。这对于巩固阿富汗民众对新国家制度的信心具有积极意义。正如一名喀布尔市民所说:“本届议员候选人中60%都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希望年轻的力量可以给阿富汗带来崭新的面貌。”

但从阿富汗和平进程的角度来看,此次议会选举中并未呈现积极因素。尽管今年6月(斋月期间)阿富汗政府和塔利班曾短暂发布停火声明,7月还传出美国代表团在卡塔尔与塔利班代表会面的消息,但8月塔利班对加兹尼市的大规模进攻再次为和平进程蒙上阴影。因当局和塔利班在外军撤出和阿富汗现政府合法性问题上存在根本性分歧,双方尚无达成政治和解的迹象。当局将塔利班排除在国民议会选举之外,塔利班则以恐袭吓阻民众参与选举。此外,阿富汗仍有相当一部分领土未被中央政府有效控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也没有撤出的计划。美国进入中期选举时间,阿富汗当局在议会选举结束后也将进入总统选举的筹备阶段,故短期内各方促进政治和解的意愿将受到各自内政议程的限制。况且,2014年阿富汗总统选举曾一度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明年总统选举能否顺利开展、会否影响阿富汗稳定,现在还未可知。

(作者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助理教授)

猜你喜欢
国民议会议会选举塔利班
贝内特称不参加新议会选举
塔利班为阿富汗打造“强大军队”
亚美尼亚总理:下月辞职
马杜罗威胁审判“违宪者”
塔利班战后首次宣布停火
祖马正式当选南非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