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之缘

2018-11-21 06:01李晓东
散文诗世界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中国馆世博世博会

李晓东

如果想考察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建筑如何完美融合,中华艺术宫无疑是最佳样本。建筑外形就是一幢巨大的鼎,庄严而稳重。上海博物馆以收藏青铜器著名,一楼展厅,商代青铜大鼎让人惊叹铸造工艺之精湛、设计构造之科学、审美想象之瑰丽。鼎,祭器、也是礼器,更是食器,“民以食为天”“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中华艺术宫原为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世博会的标志建筑。那届世博会成功举办,“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传播到世界每个角落,更深入到上海这座城市,浦东这片热土。鼎,所代表的三件事,正乃国之大事也。常有人开玩笑,说“陆家嘴三大神器”,注射器——东方明珠,搅拌器——金茂大厦,开瓶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其实,真正的神器,是定鼎九州、一言九鼎、钟鸣鼎食、承故鼎新之中国馆。

中国馆通体披中国红。颜色,在中国文化中,从来就不仅仅是自然的光学现象,而蕴含了丰富深厚的文化内容。五行、五脏、五音、五方、五彩,五彩与五行,颜色与天地自然之道相对应。红色,不仅是革命的象征,更是太阳的面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二者的颜色,都为红,也就是中国馆的色泽。记得2010年世博会期间,凡进入中国馆的参观者,都得到一枚中国馆图形的印。一个中国红的“华”字,繁体、草隶,是中国馆平面图形。大写的中华,屹立于浦东大地,屹立在改革开放、创新发展之前沿,向世界展示中国,融合最民族的和最世界的。

作为2010年世博会第一标志建筑,中国馆已成为浦东最靓丽的符号。但世博会申办时,提出的标志建筑却和宝鼎中国的中国馆相距甚远。

2002年7月,我从华东师大博士毕业,到上海市委宣传部工作。8月,被借调到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申办宣传办公室,因定于2002年12月3日在巴黎投票确定举办国,申博宣传办公室又称123办公室。分给我的一项主要工作,是撰写采访口径。记得当时最坚定的理念是,一切始于世博会。

当时讲得最多的话是,2010中国上海世博会,将在南浦大桥至卢浦大桥之间,4.3平方公里的区域举行,世博会参观人次将达到7000万,世博会的标志建筑是人行花桥。据设想,桥跨越黄浦江两岸,是继杨浦、南浦、卢浦大桥之后,连接浦西浦东的第四座大桥。所独有的,是桥不走车,只行人,如不远处南京路步行街,桥栏鲜花装饰,五彩缤纷。行人在距江数十米的桥面驻足,眺望黄浦江两岸,一边百年沧桑,繁华依旧,一边大厦如林,青春靓丽。而且,市民和游客不需借助任何交通工具,即可浦西到浦东、浦东到浦西……

申博宣传办公室一项主要任务,是陪同中外媒体拍摄上海建设成果。中央电视台四套中国报道栏目,拍摄申博专题片。其中一个拍摄点,是从正在建设的卢浦大桥桥面拍摄规划中的世博园区。2003年6月通车以来,卢浦大桥早已成为联通浦东浦西的交通动脉。这座世界上跨度第一的钢结构拱桥,如一道永恒的彩虹,飘落黄浦江两岸,又如一幅正弦函数图像,时刻标示着浦东发展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此次采风活动,第一站就是参观浦东开发开放展示馆,门楣上鲜红的大字——“在国家战略引领下”,改革开放四十年、浦东开发开放二十七年,确定地说,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浦东。因此,在大格局中,改革开放是自变量,浦东是因变量,但浦东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在经济、科技、文化、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创造,众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又成为自变量,带动更广阔领域的发展变革。

平时远观,或乘车经过南浦、杨浦大桥时,并未感觉多么雄伟,而且,以精致自豪的上海,也似乎不以雄伟为尚。亲临现场,却绝对给你不一样的感觉。我陪着中央电视台的摄制小组,乘小艇到达江面上的工作平台。建成后的卢浦大桥,通体没有一个桥墩,建设时,却有数座直插江底的钢铁支架,用于运送建筑材料和施工人员。我们乘施工罐笼到达桥面,不是直达,中间还换乘了一次才到。“罐笼”一词,也是我当时直观想到的,说是电梯,显然太简陋了,但也不是吊篮,我想起了煤矿工人上下矿井乘坐的罐笼。同是施工所用,同是工人所乘,应该最贴切。

铁的栏杆,钢网铺成的桥面。小心翼翼地走在桥上,向脚下看,透过网眼,直视黄浦江心,不由地有些心惊。虽然确定安全无虞,依然小心翼翼,同去的央视女记者直呼害怕。平时读书,喜欢“浩然正气”“天风浩荡”,更向往凭栏远眺,“把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慷慨深沉。到卢浦大桥施工现场才知道,真正浩荡的天风是怎么回事。栏杆更不敢去拍,却饱饱地放眼遍览黄浦江两岸,我知道,这样的机会,大约再不会有。其时,规划中的世博园区,还是一片工厂。这次浦东采风,见到一组照片,从1990年浦东开发至今,每年同一地点拍一张,2003年的浦东,和我的记忆重合。

说实话,到底能不能如愿取得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举办权,申博队伍内部,也不是信心十足的。果不其然,巴黎国际展览局投票共五轮,第四轮结果出炉,韩国丽水比上海多三票。韩国人已开始庆祝了,中国代表团士气有些低落。现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当时是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现场指挥大家唱国歌、《歌唱祖国》,气势上压倒韩国人。随行记者记录下这场面,多次在电视里播放,殊不知并非激动的庆祝,而是决战前的鼓舞。

申博成功之日,距离今天,已一十有六年。但那天的紧张、期待,与欢庆,依然活跃在记忆中。前方代表团去了巴黎,按时差,大约北京时间晚上10点出最终结果。夜幕刚刚降临,我们便从市政府所在的人民大道200号步行到南京路步行街的申博成功庆祝现场。和我边走边聊的,是现任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王伟,时为市政府新闻办事业处处长,不料岗位变化,他到香港大公报工作多年,我则调到北京,却又回到同一领域。

南京路步行街南侧,搭起庆祝的舞台,可现场观众并不太多。节目已经开始,却是彩排。正式演出,要等申博成功的消息传来。如果不成功,演出也就取消了。我被分配的任务,是维护臧天朔乐队的演出秩序。第一百货大楼下,木头搭就一座两米多高的台子,臧天朔乐队在上面演出。有粉丝冲上来求签名、合影,就被站在梯子上的我拦住。臧天朔乐队卖力地敲着架子鼓,却没有唱歌,唱歌的,是主舞台上的演员们。人不少,有的不认识,记忆深刻的,是刘欢和廖昌永。

尽管是彩排,或者说暖场,而且前途未卜,但演得都很认真。刘欢唱的哪首歌,我真忘记了,唱之前,刘欢说,我唱了两次奥运会、一次世博会。我闻之一懔,想起1993年,志在必得的2000年奥运会申办失败,从中央电视台,到全国各种庆祝,顿时黯然失神,一片哀叹。不知今晚结局如何?所以,南京路上,仿佛往日繁华,并无太强烈的气氛。廖昌永演唱时,台边试放烟花,有残火未尽,落在他的头上。却没有打断进行的歌曲,只有曲终下场时,才抚摸头顶,看来,是烧疼了。后来,几次见到廖昌永,和他说起这件事,本人却一点想不起来。我感觉,上海,包括浦东能飞速发展,敬业精神,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等待总是漫长的,何况如此重要的等待。三年申博历程,好像都无今夜漫长。虽然歌在唱、舞在跳,但不是欢乐,而是担心,连臧天朔的激越和沙哑,都有些心惊胆战。所有的人,两眼盯着、心里吊着的,是万里之外的巴黎,是那方显示屏上突然出现的消息……

终于,胜利的消息出现了!中国成功了!上海成功了!突然的,不是成功的新闻,而是瞬间巨量增长的人!原来,各高校和县区来的庆祝人群,都等在南京路步行街旁边的街道,坐在大巴车里。成功,下车庆祝,失败,悄然返回……《解放日报》申博成功号外,在人群中散发,鲜红的报头,映照着冬日里激动的心,温暖的脸。节目正式开始,但已没人看了……

我们在浦西庆祝,但所有人都知道,世博会最大的获益者,是浦东,是浦东腾飞又一次伟大机遇。七年的等待,漫长而紧张。申博队伍解散,我回到原来的岗位。工作变动,居然有机会参加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

六年半之后,我在卢浦大桥眺望向往的世博园区,已成为真正的世博园。记得2000年,参加上海高考语文试卷阅卷,盛夏的华东师大体育馆里,一派紧张认真的气氛。我虽不阅作文,也乘机看了几篇,题目刻在脑海里,是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确定一个主题。学生答卷五花八门,遗憾的是,没有一篇接近最终“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世博会举办,实实在在把浦东一大块地方推动到全世界最高端的层次。七年不到,沧海桑田,浦东飞跃而起。至今,浦东开发二十七年,最高建筑,由20米的消防塔,变而为632米的上海中心,高度,就是对面“万国建筑博览群”的总长度。东方明珠浪漫依然,将上海的声音和影像,源源不断地发送到全球、发送到无边无际的宇宙空间。由由大楼已遍地开花,越长越高,不仅农民出了头,而且在整体上、根本上城市化了。上海开埠一百五十年来,外滩是舞台,农村的浦东是看台,如今,浦东陆家嘴,是中国经济最靓丽的风景线,无数创业者实现梦想的绝佳舞台。

2010年4月30日一整天,全上海都沉浸在世博来临的兴奋中。电视里反复播放申博成功的镜头,在一片挥舞的旗帜里,我瞪大眼寻觅,当然未发现自己,往事却历历上心头。抽屉里的申博成功纪念牌已有些陈旧,上海、浦东,只会越来越年轻。我也有些小确幸,既参加过申博成功庆祝会,又参加过世博会开幕式的人,估计不多,相隔七年,我能见证两场经典,是该感到幸运的。

如果说外滩是西式经典建筑的展览馆,浦东,就是现代最具创意和美感建筑的荟萃地。自东方明珠始,浦东仿佛现代建筑试验田,鳞次栉比而又千姿百态。无数人间奇迹,在这块一千平方公里的东海之滨展现。上海被称“魔都”,最具魔力之处,无疑当属浦东。飞碟,既似天外来客,又若翩然欲飞。“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借用亦可,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寻啊!飞碟,鬼斧神工、巧夺天工,似非人力可及,又仿佛要把浦东的神奇带给外星人,让他们惊叹人类的智慧。

开幕式简洁、唯美。身为曾经申博队伍的一员,想起在材料、口径中写过无数次的“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7000万人次游览量、人行花桥……不禁又是向往,又有些担心,人行花桥,最终没有建成啊。7000万人流量,很大程度上,也是“大胆假设”的,真到举办的181天里“小心求证”,都还是未知数。

结果,魔都上海,魔力浦东,让世界惊喜。我到达卢浦大桥施工桥面的一刻,就直观感觉,人行花桥不可能建成,桥面太高,行人上桥不易。不料,奉献给盛会、世界和历史的,是更富内涵气质、造型气势、风神气象之中国馆。移动的清明上河图,是宋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典范,令后人憧憬了一千年。而今,汴河已成连接东海、太平洋的黄浦江,骡马骆驼化而为汽车、飞机、高铁,画中虹桥,变身南浦、杨浦、卢浦三座大桥。千年不变的,是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自求多福的执着努力。

时间又过八年,2010中国上海世博会已嵌入历史,那个天气热、人更热的夏天,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小白菜们也都长大了。留给浦东的,还有已成经典的建筑和已成熟的广阔区域。再进中国馆,念着她的新名字,穿过近现代艺术精品的群阵,站到清明上河图前。依然灵动的光影,水波潋滟,市声悠然,两个世界级都市,在眼里和心里拼图。

猜你喜欢
中国馆世博世博会
为申办2030世博会,釜山将全力以赴
世博会中国馆昨日竣工
题目:好……又好……
小八腊子游中国馆
给“世博”拍张照
品会徽
迎世博:海宝带你游世博(六)荷兰馆和卢森堡馆
走近世博,走进石库门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亮相
争做世博外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