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芳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眉山620010)
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旅游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各旅游单位在旅游管理方面的人才需求量也不断提升。面对着越来越庞大的旅游市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也需要不断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满足市场情况所需。其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中崇尚的方式,注重实践操作能力,以就业为导向,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
在当下的高职学校教学中,其人才的培养与本科教学相对容易出现同质化状态。在具体的课程安排规律方面,没有太大的区别。甚至于在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氛围上没有较多区别,缺乏针对性改良。部分高职学校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上,完全照搬本科教学的模式,没有做好高职教育本身的灵活调整。有关课程设置甚至在教学内容上都较为相似,无法针对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灵活性培养,导致最终的教学上过度注重理论教学,缺乏实践能力培养。
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缺乏完善的教学体系是常见的问题。配套的师资队伍建设、教材配备、课程设置等都存在较大的不合理。甚至于在具体的安排上随意性较强,不能有效的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做个性化的教学体系建设。在教学实践内容操作上不够深入,导致学生实践操作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的激发。整个学科建设的专业度不足,无法满足市场的真正需求,导致高职学生进入到市场人才供应环节中,无法准确找到自身的定位。甚至部分高职学生认为自身的培养与本科学生没有太大的差异,在心理上容易存在好高骛远,与本科院校学生在求职要求上相比拼,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能力上却无法达到用人方的需求。总体的教学定位不清晰,人才培养的方向较为模糊。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需要培养出基本理论常识性的人才,更是要注重人才的实用性。能够应对实际工作中的多样变化情况,让教学与实际市场需求对接。但是在实际的高职旅游管理教学开展上,存在于各方资源的不足,理论化教学过程中实践化的经验传授相对薄弱。尤其是相关教学理论教材,其内容与方法的指导都相对于滞后,不能满足新兴市场变化的需求。管理经验从生成,到不断地总结归纳,而后由专业人员编撰成对应的教学教材,需要较长时间的沉淀。但是旅游市场的变化瞬息万变,当前人的经验总结成课本材料,其内容已经滞后于实际市场所需。因此,导致了教学内容无法与市场贴合,学生学习的能力不能应对市场的千变万化。
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中,运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相对于热衷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优化专业师资团队的力量,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指导关系更为紧密,避免传统教学中教学理论与实际脱节的局面。该教学对教师的能力要求相对更高。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旅游管理经验,同时需要有专业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能力。能够将生涩难懂的旅游管理工作化繁为简,变为学生通俗易懂可以接受的内容。提升学生的理解力,优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操作的合理化规划,首要条件则是需要引起领导层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视,不断的调动各方面力量来支持该教育模式的推广。学校领导层应要发挥教学管理的主观能动性,不断的在社会上寻求优质的教学资源来提供人才的培养所需,调动学校各部门在该工作上的配合度。
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的运用中,需要充分的调动社会资源。注重校企合作,不断的吸纳企业中的专业人才为学校的师资团队做补充,弥补学校师资团队中教学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的情况。可以有效地与企业做好人才培养的定制化方案,让人才培养完成合格后可以直接输送到企业就业,有效的提升学生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的学习兴趣与信心。该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充分地与企业沟通,让企业推荐专业人才进行有关旅游实践教学的学生带教工作。也可以让专业人才在学校课堂中进行定期的课程教学,学校给予对应的薪资回馈,提升专业人才在人才培养上的积极性。学校需要与多方面旅游专业的企业做沟通合作,积极的扩展合作企业数量与质量,有效地满足学生实习与就业的需求。甚至可以将学生学习课程中50%的时间直接放在旅游企业中去锻炼,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多经验积累。
对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相关的教学理论属于基础学习任务,实际的操作应对以及经验的积累才是更为重要的培养要求。相关教学也是各学校中相对短板的部分,要充分的利用学校提供的实习机会,与学徒制关系中的教师保持良好的教学关系,充分吸收教师的,实战经验,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减少进入社会中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