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俏,王钦安,潘立新
(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网络环境的日益成熟、经济全球化与日益增强的流动性为个体与企业提供大量的双向选择机会,成熟企业已建立完整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以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劳动力市场。滁州学院作为应用型旨在服务地方社会、生态、经济建设的高校,从学校培养和个体提升角度的综合角度上来看,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专业理论体系与学科思维方式,更要关注对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个体角色过渡、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培养,因此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也必须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主要体现的教学方法涵盖案例讨论、情景模拟、实践调查、开放式、参与式、等诸多形式。实践教学中,滁州学院在这一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进行线上和线下的建设。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一门具有理论丰富性与层次性、实践指导性与的课程,对应的教学体系上也分成理论基础与管理实践两大支撑。其中实践指导性体现在职位分析与胜任素质模型建立、员工招聘、培训开发、绩效与薪酬管理等技能的运用上。
全国各大高校增设了类型多样的网上课程,旨在资源共享及让在校学生能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专业课的学习与研究,但学生自律性的养成以及越来越被碎片化的时间的整合性等问题都未在课程建设者的重要考虑范围内。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理论性较强的一门课程,教学过程中经常涉及各类理论基础,按照逻辑体系一步步对教学逻辑进行梳理与讲解是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但如何在网络背景下利用学生接触到的碎片化知识和常识与课程学习相结合,形成逆向思维、由因索果就变得至关重要。如如何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有趣性就变得至关重要。网络中可查询到大量企业数据,可帮助学生由果索引
网络课程在学生看不到的地方实现对学生的监督,但一直在线不等同于一直学习。也因此网络课程中缺乏传统课堂对学生的强制约束力和有效的课堂互动。
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尤其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必须在集中时间段进行系统性的学习,碎片化时间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对非系统化案例的分析与掌握上,以保持课程体系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人力资源课程中存在着丰富现实案例,借助各类网络平台指导学生由果索因,加深行业认识,借助行业特质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懂分析的同时掌握对于知识的运用,如人力资源规划章节中,让学生选定特定的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盘查,给到规划的结果。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假设中,网络平台模块化的建设是展现师生互动的有效方式和渠道,高效的虚拟团队建设是核心,引入教师-经理人-学生的循环合作讨论群体。推动与学生的互动,寻求其学习的动机,激励鼓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有效学习与讨论。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理论性与实践性均较强的一门课程,在对互联网使用上特别需要教师的指导及与教师的高效互动,针对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在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上存在的瓶颈与问题,给出在实践活动中可借鉴的多样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