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融合培育“具备国际视野的未来人才”巴蜀常春藤在路上

2018-11-21 06:23||
今日重庆 2018年9期
关键词:常春藤巴蜀国际化

◇ 文 | 图 |

巴蜀常春藤学子风貌-中国的巴蜀世界的常春藤

“中国十多年后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是身处日新月异的当下,许多家长和教育界人士经常谈到的话题。如今,社会经济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化进程为社会提供了无限的机遇和挑战,引领着教育成为至关重要的通行证,究竟怎样才能突破局限,让学校改革符合未来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符合国际化人才的需求?

“毋庸置疑,‘好学校’是在社会转型,科技迅猛发展,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个性化教育需求与日俱增的趋势下产生的。尤其目前,在政府简政放权,推进制度创新和体制改革,鼓励多元办学,多形态育人,基础教育领域全面迎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态势下,各种各样的教育探索正在进行。”巴蜀中学校长王国华说。

在重庆,有一所刚满“两岁”却蓄势待发的国际化学校——重庆巴蜀常春藤学校,正以“中西合壁古今融通”的办学理念行走在培育“具备国际视野的未来人才”这条路上。

理念相融中西教育工作者相依互通

Concept Integration Enable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Educators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我们要发挥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加强学校团建工作,定期开展团日活动,团组织生活,创优争先活动。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及使命感……”9月8日下午,一堂以“‘传承、弘扬中华五千年文明,融入全球命运共同体’国家使命”为主题的党课在重庆巴蜀常春藤学校报告厅里举行。台上,学校执行校长李潇珂讲得激情;台下,全校党员和全校教职工听得专注。

在同一幢楼里,一场喜迎开学、庆祝教师节的晚会PARTY也在热火朝天地准备着,只是忙碌的身影中有一群是来自不同国家的“老外”,他们正是这所学校的外籍教师。

而如果你在学校待久一些,就会发现在英语、探索、科技等“双师课堂”上,还会看到一中一外两个老师和谐相处,共同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将自己背后的学习心得、成功体验、科学素养和学术习惯一点一点“浸润”给孩子们,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既学到专业知识,又具备国际化的思维和视野,与国际学生无形接轨、相通。

这样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拥有完全不同育人理念的一群“人类灵魂工程师”,以一种再自然不过的方式并存、相融在重庆巴蜀常春藤——这所国际化学校。

事实上,“中西合璧,古今融通”正是这所创立于2016年、由重庆巴蜀中学直接管理的民办国际化学校的办学理念。这种理念不仅体现在师资上,而是充盈在学校每处。

站在两江新区举人坝地铁站2号出口之上,远望下方,一片或低或高的建筑物依次闪落,映入大片绿色之中,如果不是红色中式大门旁的学校名称提示,很多人会以为这是一处住宅小区或公园,不会想到这是一所k12(涵盖幼儿园到高中)的国际化学校——重庆巴蜀常春藤学校。

走进大门,教学楼、宿舍、食堂、操场……校园里每一处规划设计既体现了西方学校的轻松、随意之境,又充满了中式教育的含蓄、规整之气。

供学生们学习“中国文化”的教室里,可以随意挪动、参与小组讨论的桌椅设计,墙上的英文标语,会让人瞬间误以为自己走进美国中学的课堂;而墙上整整齐齐展示的《采桑子,夏日春藤》《如梦令清晨雨疏风骤》……一幅幅或画或写或剪的学生作品又提示着这是中国学生的课堂。

“追求卓越、吃苦耐劳、敢于拼搏的精神,这是中式教育的强项,也是巴蜀中学所擅长;但未来的人才需要国际视野,需要另一个平台支撑。为此,融合中西的重庆巴蜀常春藤学校孕育而生,旨在培养既能吃苦、敢拼搏的卓越人才,又具备美国名校联盟——常春藤那样的精神气质和人格魅力的学生“。李潇珂表示。

据李潇珂介绍,学校的诞生也跟近年来在国内,国际教育不断升温的大背景有关。据媒体报道,过去12年间,在中国内地注册的国际学校数量从22家猛增至338家,其学生入学人数增加了25倍,达18万多人。市场需求的快速扩张也让融合中西的国际学校越来越多,其教学理念、课程体系也日益本土化。

巴蜀常春藤学校教室内景

课程相融成绩与能力内外兼修

Course Integration Enable Students to Obtain Overall Development in both Scores and Ability

“王老师,这学期我想选英语阅读写作、微积分、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学术论文写作这几门课。”9月9日,刚过完周末从家里回到学校的11年级学生李思蒙(化名)便找到自己的课程指导老师王琼(化名)。

与此同时,刚上8年级、来自加拿大的大卫(化名)也在就课程规划征询老师的意见,“我喜欢中国文化,想学习书法艺术,还有中国古代文学。”

“在完成必修课程外,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来选修课程。”这样的情景不是大学生的特权,而是每学期发生在重庆巴蜀常春藤学校的常态。

为此,在巴蜀常春藤,年龄不是划分教学的主要标准,而个人兴趣特长则是制定教学计划时主要的参考依据,不同国籍、文化背景下的学生有机会在经验丰富的老师带领下一同上课,建立起更加多元的教育背景。

所以,经常会看到不同年级、不同国籍的学生选修一堂课,大家在一起讨论、交流,这也是巴蜀常春藤学校课堂一大亮点。

为此,学校既保留了本土教育中的精华部分,例如:德育、记忆、计算能力、传统文化、竞赛课程等等,又吸收了西方教育中的例如:批判性思维、项目式学习、PBL基于问题的学习、书院制、走班制等。

由此可见,巴蜀常春藤既不是传统学校,也不是国际学校,而是一所国际化的“融合学校”。

“我们在课程设置上,既不全盘西化,也不照搬本土,崇尚‘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取长补短,融合课程’。”重庆巴蜀常春藤学校运营总监龚青铧说。为此,学校有一套既注重学生国内考试升学,又保证其全面发展,适宜考取国内名校和国外求学的15年一贯制课程体系研发和课程中心建设(k12课程中心),贯穿了巴蜀常春藤幼儿园到高年级所有课程的核心。

博物馆式小学立足让每个孩子学有所获,每个班不超过30个孩子。以“国家课程”为核心,以IBPYP、STEAM国际课程为支架,开设学校特有的博物课程、双语双文化课程、五感训练课程、数字化课程,并依据学生特点开设个性发展课程,建设具有巴蜀常春藤教育特征的“国家核心课程+国际素养课程+特色学力课程+个性发展课程”课程体系。

“其中,最值得的是个性发展课程。有了这个课程,孩子们在这里将真正告别校外补习班,我们学校将根据每个孩子特点开设免费的个性化学业辅导,激发每个孩子的潜能。”重庆巴蜀常春藤学校副校长廖伟说。

今年,巴蜀常春藤还成为重庆目前唯一一所国际文凭组织(IBO)授权的IBPYP候选学校。IB国际课程是全球教育界认可度最高的教育项目。IBPYP(国际文凭小学项目)是IBO专为3至12岁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设计,是一种强调以探究式方法进行跨学科学习的项目,通过课内外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国际情怀的终身学习者。

此外,为让中学生拥有“终身学力”,学校将初中课程设置为语文、政治等为分类学科课程,英语、数学等为分层走班课程,还有培养孩子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生理课程,以及了解如何在地震危难中如何求生补充课程、综合拓展课程等。“坚持‘中考要考的要教;中考不考而高考要考的要教,中考、高考不考而人生要用的也要教’的原则,给学生打下扎实基础、为学生培优补偏、促其全面发展。”重庆巴蜀常春藤学校副校长彭小珊说。

巴蜀常春藤学校博物馆式小学课程体系构成图

文化融合造就属于中国的“国际化人才”

Cultural Integration Cultivate China’s“International Talents”

四书五经、琴棋书画,这些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项目,在巴蜀常春藤的教学楼里,学生在传统文化课上的书画习作随处可见,不少学生的作品还颇有造诣。

为什么巴蜀常春藤学校作为一所国际化学校,如此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学校的办学理念强调“中西合璧古今融通”,在全球化的今天,人们已经不得不承认,未来是属于国际化人才的。但在当下,国际化人才首先应该是中国化的人才。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自身的特色,如果他把自己的特色丢了,他也就与一般人无异,又如何在众人中脱颖而出呢?中国学生要出去,保持国际化竞争力,首先得差异化,突出其优势“中国化”。

“要做到中国化,就必须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就必须做到中西文化的融合,就必须在引进西方的教育理念文化文明的同时,夯实中国的文化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具有国际化竞争力的属于中国的‘国际化人’。“李潇珂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课程理念,“我们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要有中国情怀,又有全球视野”。

为此,虽然常春藤是一所国际化学校,学生们在这里可以学习STEM,AP等国际化课程,但传统文化的洗礼也随处可见。比如,书法、绘画、剪纸、戏曲、刺绣等。目前,学校除每周必修的语文课外,还特地在选修课这块阵地打造了走进国学的平台。开设了古代文学、现代文学、茶道、武术以及《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名篇导读;学校还开设了中医基础,如四季养生及预防,穴位针灸按摩以及药食同源等常识。

不光注重传统文化教学,学校也开始注重在教学中添加中国元素。比如既开设沉浸式的中英双语课程,又在寄宿环境中塑造学生的品德和社区归属感,还在世界背景下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对中国身份的认同。既给孩子们过万圣节、圣诞节,也让孩子们一起包汤圆、粽子,了解元旦、端午等传统节日的内涵与民俗。

“虽然年龄小的孩子们不一定懂,但是让他们多接触,就可以埋下文化种子。”巴蜀中学国际部主任郑琪介绍,出国留学日趋呈现低龄化,有不少孩子去国外读了不错的大学,但不可逆的代价就是他们失去“中国血统”,不能“自我认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不了解,更谈不上传承。任何一个中国学生如果只会英语,把中国文化、中国历史撇到一边,则很难走到比较高的境界。

此外,让孩子们与日本、新加坡、美国、意大利等学校通过体育比赛、文化项目进行沟通、交流,又走进山城敬老院、学校做义工,为社会出一份力,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这样的中西文化交融下,一个个具有平民精神、贵族气质的未来行业新星正在崭露头角。

今年4月,6位巴蜀常春藤学生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闯入中国大智汇创新研究挑战赛(CTB)全球决赛并获得全球总决赛第二名;巴蜀常春藤学生杨谋在BBO英国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获得全球银奖;巴蜀常春藤学校学生黄潇霄,欧泽希,唐乙瑄在FBLA(北美学校商科竞赛)中以全国一等奖的闯入全球决赛,并获得全球第五名,刷新中国代表队在全球的最好成绩。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初一年级取得重庆市第一,全国一等奖5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2名。“科学实验嘉年华”暨“争当小实验家”全国比赛,精品初中生物组获得四金四银四铜;地理组摘得两金三银一铜。

……

时间在飞逝,重庆巴蜀常春藤学校创造历史,培育国际人才的路还在前行。

美方教务长David与学生亲切交流

猜你喜欢
常春藤巴蜀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常春藤妈妈和她的孩子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曲韵巴蜀话发展 艺荟双城谱新篇
川渝两地携手共建“巴蜀电影联盟” 联合打造巴蜀特色电影
宋代巴蜀书法综述
活动预告
常春藤
一株常春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