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数据库课程教学中的探索

2018-11-20 12:27周霞朱敏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45期
关键词:对分课堂数据库教学

周霞 朱敏

摘要:数据库是计算机相关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在过去的十多年里,讲授式教学、项目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分组式教学、翻转课堂、MOOC学习等若干模式都曾在本课程中进行教学实践,但效果不是非常满意。近年来“对分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完全产自本土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各学校各课程的教学中不断开花结果。本文为大家呈现采用该教学模式进行数据库课程教学的探索,详细列出了部分课程内容组织、选取和对分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并分析了实践效果。

关键词:对分课堂;数据库;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5-0223-02

传统的数据库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成熟并且发展壮大,各高职校计算机专业以数据库为核心开设了多门课程,这些课程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度,为学生建立数据管理的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做准备,我校计算机专业开设的《网络数据库技术》正是承担这样的一个角色。该课程的日常教学已经在过去的十多年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即在授课过程中将PPT和板书结合、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教学。近年来,新的教学模式推陈出新,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推进中,翻转课堂、MOOC学习都在教学中得到了一些尝试和实践,但尚未成功建立学生为主体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当前情况是学生掌握课程情况层次不一,授课教师疲于应付;另外电子产品普及程度高,学生在课堂上也不断被手机所诱惑,很多情况下难以集中注意力听讲,所以持续在数据库课程教学中探索新的有效的、适合当前环境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2013年底—2014年春,复旦大学博导张学新教授,提出了“对分课堂”新型教学模式,并亲身开展了教学实践。这种模式简明实用、切合本土,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授课愉快,教学效果有显著提升。该模式将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部分交给老师讲授,另一部分交给学生进行交互式、讨论式学习。对分课堂的关键创新在于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有大约一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在考核方法上,强调过程性评价,关注不同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能够根据个人的学习目标确定对课程的投入度。对分课堂在时间上把教学划分为清晰分离的三个过程: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对分课堂也可简称为PAD课堂。

笔者自2017年4月参加教学培训接触到对分课堂,到后来在多门课程中开展教学实践,感触颇深。下面将为大家呈现在《网络数据库技术》课程中某次对分课堂的实施情况。

一、授课内容

精讲留白用心设计第一周周二的课上讲授:基于某表中有、无AFTER INSERT触发器两种情况,为表中插入数据,观察INSERT语句执行效果;同样,基于某表中有、无INSTEAD OF INSERT触发器两种情况,为表中插入数据,观察INSERT语句执行效果。对比两种效果归纳INSERT触发器的作用、AFTER和INSTEAD OF的区别。给出创建触发器的语句语法,并进行介绍。此处为避免精讲时内容过于枯燥,决定从实际案例语句着手,给出语句语法,但不详细讲解,只以一种触发器为例进行说明演示,其余内容作为留白。

二、课后学习

内化吸收因人而异。自第一周周二开始到第二周周一这段时间,是对分课堂教学的“特色时间”。学生对触发器内容进行内化吸收;学生们从对分易或其他渠道下载资料开展学习完成作业,相互之间不进行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围绕着核心内容进行三方面的总结和学习。(1)把自己觉得感受最深、获益最大的内容总结为“亮闪闪”,有同学从触发器的功能的角度出发进行深入学习,把触发器比作“捕鼠夹”,设计出了多种使用触发器的情形,作为自己的“亮闪闪”。(2)把自己已经学懂,但是觉得此处可能有陷阱、容易让别的同学感觉疑惑的内容提取出来作为“考考你”,有同学提取出了“当某张表上有多个AFTER INSERT触发器时,INSERT语句的触发效果如何?”这样的“考考你”。(3)把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和研究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作为“帮帮我”,有学生的“帮帮我”问题是这样总结的:“如果只是禁止修改表的某个列,其余列允许修改,那触发器该如何设计和创建呢?”

三、环环紧扣

课堂讨论教师解答。第二周周一上课,考勤后随即进行分组讨论,此次分组采用的是手动分组,之前也采用过随机分组,学生们更喜欢手动分组。全班共有42人,分为8组(6组为5人,2组为6人)。学生们按照自己手机中对分易中给出的分组情况就座,讨论时间为20分钟。各组学生积极围绕触发器内容开展讨论,时而发言、时而操作演示;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有个别组比较沉闷,一直未进入状态,故引导学生从各自的“亮考帮”开始介绍,逐步掌握讨论方法和节奏。20分钟后,进入教师提问环节,教师结合平日学生各自状况和巡视情况随机点名三组各一名组员进行发言,每名组员都以“我们组……”为开头讲解本组讨论的精华或存在的疑问,以此表明个人立场,无论发言优劣所取得成绩都属于本组。本次发言有6组介绍本组的讨论内容,2组提出了问题。其中,“如果只是禁止修改表的某个列,其余列允许修改,那触发器该如何设计和创建呢?”这个问题由教师点名其他组组员来回答,回答基本正确。另外,“在同一个表中,为什么对每个操作(Insert/Update/Delete)而言可以建立多个AFTER触发器,但INSTEAD OF触发器针对每个操作只能建立一个”该问题由教师进行解答。随后进入自由发言环节,由于之前小组讨论比较充分,只有1名学生提出了1个问题,教师认为该问题为非共性问题,仅给出提示并随即进行本節课的总结归纳。本次课程结束。

四、多维评价

提升效率减轻负担。本次授课内容的作业梯度性明显,所有学生都完成了基本任务,在小组讨论环节展示了作业的完成情况,取得了“3”分的作业基本分。3名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16名学生以sql脚本形式上交了补充作业。这19份作业中,17人取得“5”分的好成绩,2人取得“4”分。有多名同学在此次课后通过对分易的“讨论区”表达了个人看法,感觉作业取得“5”分比较容易,下次也会争取。绝大多数学生对分组讨论表示欣赏,感觉这样的学习方式自由而且压力较小,过程也比较愉悦。教师不再逐个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错误,而是从完成、态度和创新三个维度来给分,减负不少;学生完成作业也更主动积极,抓大放小。

五、对分易教学平台保驾护航

对分易是免费提供给师生使用的、用于实施对分课堂教学的基于微信的教学平台。教师创建课程,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等方式加入,考勤、投票、调查问卷、教学评价都十分方便。笔者曾在授课过程中就大家讨论的一个具体问题用3分钟时间通过发起投票的方式进行了高效的学情汇总。在课前,教师通过网页版的对分易上传并整理各类课程资源及作业,形式多样化,学生在学习时各取所需。每次讨论课后,对分易的讨论区总是热火朝天的,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持续高涨,也经常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和建议,教师也会在此互动答疑。

高职校教师站在教学的一线,需要与时俱进的适应新形式下的学生情况及职业特点的不断变化,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并对相应的课程做出适宜的改革和调整。数据库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教师采用常见教学模式已经进行了多次实践。如何在教学中更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一直是教师们不断探索的课题。“对分课堂”的出现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选择、一种可能。虽然不是所有的数据库课程内容都适合进行对分教学。但通过几次“隔堂对分”实践教学,教师认真的选取授课内容,耐心的设计精讲和留白,大多数学生们还是对“对分”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尤其是作业部分,学生们发现自己都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大受鼓舞。学生们课业繁重,有时课后的学习时间无法完全保证,也出现过准备不充分讨论环节进行不畅的情况,“当堂对分”正是对这种情形的有益补充。当然,“对分课堂”不是解决一切教学问题的利器,它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细心琢磨,根据学科情况、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来实施教学。但无论如何采用“对分课堂”进行课程教学让我们收获颇多。

猜你喜欢
对分课堂数据库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