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琴
[摘 要]旅游飞地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发展形态,在不同程度影响了社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在分析我国旅游飞地与社区经济冲突演化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了旅游飞地与社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背景,为旅游飞地与社区旅游经济模式实现互利共赢提供了可行性思路。
[关键词]旅游飞地;社区经济;冲突演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22.050
[中图分类号]F5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8)22-0-02
0 引 言
旅游飞地是目前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一种“嵌入式”发展模式,旅游飞地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旅游发展形态,是区域旅游发展不成熟的结果,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表现尤为明显。旅游飞地大致包括旅游地的度假区、沿海游轮、特色公园等不同类型的游玩地,旅游地的度假区为最主要的类型。由于旅游飞地实际上是发达国家的资本与旅游流通对发展中国家旅游业的控制,因而旅游飞地发展会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对当地社区和居民的贡献也有限。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并不能为区域间的相互发展带来预想的经济效应、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区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旅游飞地的发展与国外旅游飞地在特征上具有相似性,鉴于国外对旅游飞地与社区经济的研究相对充分,本文对国外旅游飞地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旨在为解决旅游飞地与社区经济冲突提供借鉴。
1 旅游飞地的概念
“旅游飞地”是飞地经济模式(Enclaves economic model)的一种。而飞地经济模式是指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差距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区域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不同区域间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它的良好运行可为中西部发展和东部的产业转移提供一个新的平台,扩大区域间的合作范围,加深合作深度,从而实现互利共赢,有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飞地”指旅游业或休闲活动虽然依托当地的土地和资源,但是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联性很小,旅游消费的物资和从事服务的中高层人员大都来自外地,本地居民占比很小,或游客仅在旅游地开展游览活动,而食、住、娱、购等均在外地进行。“旅游飞地”降低了旅游乘数效应,减少了旅游业发展社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相反,增加了诸多消极影响。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业的建造、人员、资金、客源等都是从发达地区输入,然后又回到发达地区,当地人的参与度很低,从事的工作也相对简单,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中缺乏主动权。旅游飞地给当地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诸多消极因素。这种发展模式依托当地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资源,并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而迅速发展,但旅游飞地与社区经济发展的良性关联小甚至产生了诸多冲突,因此旅游飞地与社区经济在发展过程的矛盾不断加剧。
Mbaiwa JE通过研究奥卡万戈三角洲的旅游飞地现象发现,该地区的国际游客、外国野生动物园公司和投资者主导着奥卡万戈三角洲的旅游业,当地社区没有旅游设施的管理权和所有权,导致旅游的大部分收益属于管理阶层。旅游业对农村发展的经济影响微乎其微,主要是因为它与国内经济,特别是农业的联系较少,社区经济无法从中获益。
旅游飞地处在一个边缘经济的特殊模式下,与社区矛盾的产生来源于外来大型住宿、旅行、航空、银行和购物等方面控制了当地的社区经济。根据依赖理论的解释:一方面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旅游资源,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可以组织和控制发展中国家的旅游发展,因此飞地便应运而生。在全域旅游发展趋势的推动下,欠发达地区经济迫切需要旅游来促进本土经济发展,因其拥有极佳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可以吸引发达地区旅游者前来投资与旅游,但是欠发达地区经济与旅游都难以与发达地区匹敌,高端旅游的经济条件严重匮乏,急需外来资本支持,因而发达地区的旅游流和对旅游的控制权便产生了旅游飞地。
2 旅游飞地与社区经济冲突
随着国家推行供给侧改革,全域旅游、“旅游+”、旅游扶贫、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战略等,为旅游发展和区域旅游合作提供了契机,人们逐渐意识到旅游发展要呈现可持续发展的状态,要与经济发展的目标相协调,还要符合社会文化诉求和环境承载力的要求,就不仅仅要关注经济发展机会、文化产业价值、社会效益和旅游者的感知,更要关注在旅游业影响下社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社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考虑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参与旅游活动所带来的预期成本和预期利益。
旅游飞地为当地提供了宝贵的教育和文化机会,外来资源的大量输入使旅游经济表面上呈现快速发展,但是实际上,这种发展损害了本土经济的发展环境,限制了当地企业家和精英的发展空间。很多欠发达地区大力发展农业旅游,这是对社区文化、生活的一种再生发展,但是旅游飞地所形成的发展模式严重冲击了社区的本土文化,并且社区居民其实是这些旅游影响最主要的承担者,特别是负面影响明显,这种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旅游业所带来的经济发展机会、文化产业价值、社会效益等鲜有或没有使社区居民成为这些旅游利益的共享者。Naidoo P在对毛里求斯地区旅游飞地和社区农业旅游实地调查中发现,旅游经济收益对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有限,甚至会影响旅游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减少了二者之间的互惠,社区生态旅游在与经济的不协调发展中会对当地居民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引发社会冲突。旅游飞地还会影响当地社区其他方面的稳定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当地管理机构对社区发展的话语权和主导力,并且会逐渐失去对当地旅游资源进行长远规划的决定权,进而引发矛盾。
客观来看,旅游飞地带来的消极影响远远高于积极影响,在这种发展模式下,旅游飞地与社区经济的冲突也逐渐加深,当地社区的经济无法健康发展时容易导致当地经济发展依赖外来资本,并且旅游飞地的经济漏损率较高,无法承担社区的本土经济成本,依靠旅游飞地产生的社区就业机会显示出明显的季节性,从而导致乡村旅游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许多小规模的乡村景区,投资商会垄断该地区的旅游经营权,导致社区居民原有的旅游收入下降。许多农民将土地的经营权交给政府或企业后通过在景区就业获得分红,但依靠这种补偿方式所获得的收入偏低,严重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旅游飞地化与社区冲突中的主客冲突表现明显,投资商在当地旅游开发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资源、客源等,与此同时也唤醒了社区居民的商业意识。但由于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乡村的知识文化水平落后,容易产生不科学的商业行为,从而会极大地降低外来游客的体验度。随着全民旅游、全域旅游的到来,游客对旅游服务质量与旅游资源的要求日益提高,而旅游飞地也使当地的本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在许多落后的地区,为了发展经济,得到了外来资金、人才、技术等支持,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使许多传统文化遭到破坏,优质的旅游资源也无法得到科学的开发与利用。原有保存较好的旅游资源不能使当地居民从中获益,这也催生了居民与投资商的冲突。旅游飞地与社区经济冲突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外来资本在旅游飞地中控制了当地的旅游设施,酒店、餐馆、景区等设施的控制权大都被外来资本掌控,从而导致当地居民缺乏话语权与主导权,社区经济从中收益甚微。二是游客以发达地区为主,旅行方式高度定向。旅游飞地中的游客大都来自发达地区,由于旅游飞地大多依靠土地资源、传统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因而对发达地区的游客吸引度较高,但在旅游飞地中,游客的旅行方式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游客一般直接往返于交通的終端与飞地景区之间,与当地的居民接触很少,特别是旅行团,其旅游路线都由旅行社规划好,导致当地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少,游客在居民的自营店消费少,更加深化了旅游飞地化。三是当地居民就业层次低。在旅游飞地中,高层管理层的工作普遍由外来人员从事且收入可观,而缺乏技术含量、社会地位低、酬劳低的工作普遍由当地居民从事,外来人员与当地居民的待遇存在明显差异。
3 旅游飞地与社区经济冲突的治理
为了解决旅游飞地与社区之间的矛盾,发展更具包容性和有益的旅游业,需要从多方面整合旅游飞地发展,采用多维度社区参与模式,在旅游经营、管理、规划、开发和监督各方面提高社区参与度,维护社区权利,实现社区旅游的可持续旅游发展之路。
(1)发展培育本土投资主体,发展以“社区主导”为原则。旅游飞地应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在旅游发展中的主导力量,让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规划与决策、开发与经营、管理与监督等活动。当地政府要严格控制外来资本进入,制定招商引资的的准入规则,提供有利的投资环境,保证社区居民的利益主体地位。在旅游发展中当地政府要积极组织旅游经营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活动,提高当地旅游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以保证当地旅游經济的可持续发展。
(2)当地旅游产业链以“本地化”为原则。旅游业不仅只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还要充分利用本土的资源,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业,挖掘本土文化,凸显地方文化特色,以此带动当地居民致富。
(3)加强旅游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后向联系。旅游飞地所产生的经济漏损可通过较强的后向经济弥补,从而促使当地社区经济健康发展。在关于后向经济的研究中发现,加强旅游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联系,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能够有效减少旅游收入漏损。
主要参考文献
[1]Mbaiwa JE.Enclave Tourism and its Socio-economic Impacts in the Okavango Delta,Botswana[J].Tourism Management,2005(2).
[2]Naidoo P,Sharpley R,Croes R.Local Perceptions of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Enclave Tourism and Agritourism to Community Well-being: the Case of Mauritius[J].Journal of Destination Marketing & Management,2016(1).
[3]宋伟河.社区旅游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浅析“旅游飞地”现象及问题解决的途径选择[J].科协论坛,2011(10).
[4]贾菲璠,张建春,李翠传,沈和江.乡村社区旅游地开发的社区角色评估——以石家庄西部山前地区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