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实践育人体系,拓宽实践育人途径

2018-11-20 11:01王鑫
中国德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育人科学活动

《指南》颁行一年来,在实践育人方面,各地通过构建实践育人体系、拓宽实践育人途径,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取得明显成效。

2017年8月,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通过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六个方面,将德育工作全面落实到生活中,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操作化策略。《指南》颁行一年来,在实践育人方面,各地通过构建实践育人体系、拓宽实践育人途径,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取得明显成效。

一、构建实践育人体系

为落实《指南》,构建实践育人体系,需要在实践活动的管理、设计、衔接、资源等方面作好整体设计,达到整体育人的效果。

(一)实践活动管理贯通化

为深入落实教育部印发的《指南》中实践育人精神,要实现两个贯通。

1.系统内和系统外的贯通

系统内,行政、教研、科研和宣传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工作组,分工合作,协同推进中小学实践育人工作。系统外,建立联席会制度,宣传部、文明办、妇联、团委等部门以社会资源整合利用为重点,共同推动实践育人。例如,北京市以“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落实实践育人,它是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各有关部门以及行业管理机构,整合利用北京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科研院所、企业、农村、社区等社会资源和有条件的高等院校、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等教育系统内资源为依托,本着“合力建设、成果共享、服务学生”的原则,通过提供免费或优惠的场所条件、安全的活动环境、相适应的教育教学内容,为共同推动实践育人创造条件。社会大课堂建设采取市、区县和学校合力建设,市级统筹、区县管理、学校实施的方式,努力形成上下衔接的可持续发展管理运行系统。

2.学校工作各个环节的贯通

中小学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将实践育人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发挥学校主阵地、课堂主渠道和管理保障作用。例如,北京市教委为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在全市中小学继续开展“四个一”活动,组织学生走入国家博物馆一次、抗日战争纪念馆一次、首都博物馆一次和瞻仰天安门升旗活动一次,充分发挥实践育人作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拓展学生视野,各学校据此制订本校活动的实施方案。

(二)实践活动设计系列化

在实践活动建设中,如何呈现活动系列化没有硬性的规定,既可以按照“德、智、体、美、劳”五育进行设计;又可以按照知識应用、调查研究、生活技能、职业体验、体育艺术、实践活动、校园文化等,把实践活动资源划分成若干学习领域;还可以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来设计。关键在于能够清晰界定和区分各类实践活动资源的边界,避免各类资源目标和内容的交叉重叠。成都市棕北中学率先进行了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践活动系列化的探索,成立了航天模型、航海模型、3D打印、四驱车、机器人等科技社团,开展了走进博物馆、走进都江堰等活动,进一步优化了实践活动设计,创新了活动实施模式,构建了以学生实践体验为主题、符合学生成长发展需要、具有校本特色的实践活动体系。

(三)实践活动衔接模块化

实践活动的衔接可以采用横向、纵向相结合的“模块化设计”思路。

横向模块化设计:可以按照讲授、互动、实践、准备和考核等来设计模块。如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则可按照传统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传统技艺、传统礼仪、节庆民俗、传统体育和游戏等组成模块。

纵向模块化设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依据《指南》的总目标,从责任意识、理解认同、了解文化、增强自信四个方面,突出实践活动中的价值体认与践行。按照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按照学段目标设计贯穿中小学全过程的实践活动体系。我国的中小学校之间因分级管理而造成的信息不通非常普遍,除了少数九年一贯制学校外,中小学校间没有隶属关系。在管理决策层面,各级领导要作好顶层设计,为实践活动活动顺利实施提供“无缝”对接。[1]

横向纵向相结合模块化设计:按照学校的实际需要,将不同学段、不同模块活动排列组合、重新建构,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各个学段衔接的本校实践活动体系,有序地、阶梯地推进实践育人。

(四)实践活动资源一体化

实践育人要通过开展各类主题活动、研学旅行、志愿服务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拓展教育资源,丰富教育载体,聚集各方力量,形成教育的合力,实现实践活动资源一体化。

1.学校内的资源

中小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特别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建立,是一个极为关键的时期。实践育人资源的开发首先立足于本校资源。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除了利用学校内的实验室、科技馆等作为实践活动基地外,还要充分利用其他校内资源。

南宁市滨湖路小学为使小学生增强环保意识、强化环保养成、提高科学素养,开展了“护绿小天使”实践育人活动。在校内开辟了为学生亲手实践提供平台的种植基地—“童趣廊”,以“绿色的春天”“火红的夏天”“金色的秋天”“蓝色的冬天”为主题,发挥“童趣廊”种植基地的作用:通过竞投标方式获得本班“种植乐园”,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具有季节特性的种植实践活动,在劳动中感受乐趣,在收获中分享喜悦,从实践中学会护绿。通过开展植物种植活动,通过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学会科学的种植方法,学会观察、实验、比较的科学研究方法,初步学写科学小论文。通过劳动实践,既能培养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珍惜生命的情感,从小形成环保意识,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实现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的平台,使他们从小养成热爱学校、热爱劳动、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浓厚的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氛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社会公共资源

2011年,教育部联合相关部委建立了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各地有很多爱国主义教育、科技教育等主题的教育基地,学校可充分利用这些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实现实践活动的经常化和制度化。为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在选择社会公共资源作为活动场所时,学校应遵循“三优先”原则:国家、集体的活动场所优先,符合国家规定免费的活动场所优先,具有代表性、影响力、有适宜的教育内容的活动场所优先。

对学校来讲,社会公共资源已成为实践育人校外资源的主要渠道,促师生共成长。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开展实践活动,有助于增强青少年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增强青少年跨学科知识应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科普活动锻炼青少年社区服务技能,增强社会责任感,传递正能量;在自主研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科学现象和规律,并尝试创新应用,形成科学研究课题。

对社会公共资源来讲,校馆共建实践育人成为开展科普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完成社会服务职能的方式。引入学校工作室联系纽带和专业支持后,将使得校馆合作更有效、更高效、更持久,弥补了实践育人基地的空白。

3.学生家长资源

中小学实践育人活动可以聘请不同职业的家长组成导师团来实施。如,成都市棕北中学实践育人活动选定了八个职业大类,包括科技、医务、公安、金融、环保、城建、文艺、农林。每个大类再根据常见职业进行细分,例如医务分为医生、护士、药剂师等。为了避免授课内容重复、碎片化,学校将相同大类职业的家长导师组成导师团队,定好负责人,由他们相互协商授课内容及授课方式,尽量形成序列化、可持续的活动内容。

4.毕业校友资源

学校也可以聘任毕业校友组成导师团,充分发挥毕业校友中的专家学者的导师作用。导师团根据学生的特点,为他们确定实践育人题目,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科学或某项工作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拓宽实践育人途径

为落实《指南》,在实践育人的途径方面,要根据实践活动种类的特点,把握好教育的重点。

(一)开展各类主题实践,使学生个性发展

实践育人是推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学校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唯一方法。[2]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在做中通过儿童充分自主的活动丰富经验,通过经验促进发展。儿童智慧、情感的发展是以儿童自身的活动为中介实现的,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儿童的发展不是外在强加的,而是通过主题实践活动实现的。只有通过主动探索,才能使自己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准得到提高。《指南》指出,要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各类校外活动场所、专题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资源,开展不同主题的实践活动。

在实践育人中,清华附中上地学校开发了“爱胡同·爱北京”活动,深受学生欢迎。该活动要求:查阅胡同资料;绘制出行线路图;拍摄或绘制看到的胡同景物;小组成员合影;推荐胡同看点及小组发现;写出活动日志及汇报PPT。通过看胡同、读胡同、听胡同、写画胡同、说胡同、品味胡同,体味京韵,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北京,充分走到社会生活中去学习、去实践;把课堂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整个城市空间,让美丽的京城能久驻学生心里。无论他们以后有怎样高远的发展,都心系家乡,心系北京。

在实践育人中,北大附中农耕体验系列项目—富通农场行,围绕“种子课堂、植株生长史、家庭园艺、农业灌溉”4个主题展开。首先,了解农事,从种子开始认识不同蔬菜,知道蔬菜从小到大的成长状态,生长过程中的现代灌溉方式、熟悉现代农业中家庭园艺的应用等科普知识。接着,通过学习、参与体验农事活动,树立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充实学生的生活乐趣。

(二)开展劳动实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

劳动实践是推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举措。辽宁省昌图县大洼镇中心小学将“走进家乡特色农业,体验科学种植——大洼小学马铃薯种植”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一环。通过“走进家乡特色农业,体验科学种植”,小学生参与了马铃薯种植活动,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意识和参与科技实践的能力;在实践中获得较为丰富的马铃薯科学种植实践知识,提高了爱劳动、爱家乡的情感;教师在指导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提高实践育人的方法;通过实践活动,推进学校科技活动的开展,为学校“马铃薯生产实用技术”特色项目创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劳动实践中,牡丹江市兴隆中心校针对学生来自农村、掌握一定的种植知识,但又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动手实践能力欠佳的现状,开辟了种植园,开展了从种葫芦到雕刻葫芦的“七十二变”活动。通过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葫芦的种类、习性、寓意、价值。通过种植葫芦过程,使学生认识葫芦的根、莖、叶、雌花、雄花,果实及种子;通过掌握葫芦的成长过程,使学生知道葫芦从种子到开花结果的不易,进而延伸到爱惜花草,珍爱生命;通过对葫芦雕刻和后期艺术加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开展科普教育,渗透科学思想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清华附中为了使学生见识科学研究、体验科研过程、习得科学方法、养成科学习惯、渗透科学思想,在实践育人活动中开发了“走进科学殿堂”活动,旨在为学生亲近科学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让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科学、了解科学、参与科学探索过程。该活动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聆听科学—通过听科学家讲故事,了解科学的基本要素。二是感受科学—走进气象局,通过体验测量、数据收集、学习如何处理、分析数据,请专家讲解PM2.5相关数据分析,参观国家气象局,培养学生探索和求知的欲望。三是触摸科学—具体项目研究。利用校内资源和校外专家学者组成导师团队,根据学生们的特点,为他们确定研学题目,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基础能力,使他们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习惯和解决具体科学问题的能力,增进对基础学科理论的实践认知,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行为习惯。

(四)开展非遗教育,传承民族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在非遗教育中,泉州市第九中学围绕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刺桐,开展了“千载泉州城,悠悠刺桐情”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把目光从课堂与书本投射到社会与生活。泉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因古时城中遍种刺桐,开花时节刺桐花红遍全城,赢得中外人士的赞誉,故别名“刺桐城”。以“探究刺桐”为题,通过一系列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亲近刺桐、触摸刺桐,提高学生学科素养,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合作中体会,在实践中升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对于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开展环保教育,实现生态文明

资源和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决定着生存的质量,能源影响着未来的发展。在世界水日来临之际,湖北省襄阳市方圆学校开展“保护汉江,爱我家园”志愿者活动。志愿者们从月亮湾公园出发,一路沿着汉江河,弯腰捡起河边的果皮纸屑。垃圾的捡拾清理,使汉江河更加洁净,使家园更加美丽。该校还开展了“爱我长寿岛,保护母亲河”环保实践活动。学生实地探访长寿岛国家湿地公园,多种形式参与实践。采用摄影、拍照、绘画、写生等形式展示长寿岛的美景;现场维护长寿岛生态环境;现场宣讲湿地公园保护知识。

在环保教育中,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初级中学开展了“走近玉湖”活动。延津县地处黄河故道平原地带,由于人们的生态意识淡薄,树木乱采乱伐现象时有发生,因而植被覆盖率较低。近年来,城区的生态环境有了改善,特别是玉湖的成功注水,标志着延津县的碧水蓝天工程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了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现状,提升环保意识,学校开展了“走近玉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作了“延津玉湖概况”“玉湖水”“玉湖水生植物及岸坡植物”的三方面的调研。同时,还在学校招募志愿者,开展“保护碧水蓝天,让生活更美好”一系列活动,为建设“天蓝水绿”的延津作一份应有的贡献。

实践活动具有鲜明的教育性。实践活动要覆盖所有普通中小学校,普惠到学校内的每一个中小学生,確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走出去,都能享受到实践育人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黄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立意与实施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8(2):68-72.

[2]冯新瑞,田慧生.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策略[J].教育研究,2015(11):69-75.

【王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秦 岩

读者热线:010-62003990

栏目投稿信箱:zgdy_huati@163.com

猜你喜欢
育人科学活动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活动随手拍”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