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饮辅助灌注化疗治疗气阴两虚型膀胱癌疗效及对免疫功能、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影响

2018-11-20 04:10李贤威孙莹莹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33期
关键词:膀胱癌丹参膀胱

李贤威,许 云,孙莹莹

(1. 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北京 100048;2.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 100091)

膀胱癌是临床常见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患者早期症状隐匿,确诊时超过70%进入中晚期[1]。目前医学界对于膀胱癌患者推荐在微创手术基础上给予膀胱灌注化疗,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控制肿瘤复发转移[2];但会造成明显胃肠道不良反应和免疫功能抑制,严重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耐受性,部分患者甚至因此中断化疗,不利于近远期临床预后改善[3]。近年来大量基础及临床研究证实,中医疗法可在提高病情控制效果的同时,有效减少膀胱癌化疗后不良反应,改善机体免疫系统功能[4]。2015年4月—2017年4月,笔者观察了丹参饮辅助灌注化疗治疗气阴两虚型膀胱癌疗效及对免疫功能、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海军总医院上述时期收治气阴两虚型膀胱癌患者100例,均符合《膀胱癌临床诊断与治疗》[5]和《中医内科学》[6]中相关诊断标准,初次化疗,TNM分期为T1~T2期,年龄18~75岁,KPS评分≥60分,具有可评价病灶,预计生存时间8周以上;排除入组前8周应用研究相关药物者,远处转移者,其他系统恶性肿瘤者,有化疗禁忌者,伴免疫系统疾病、精神系统疾病、心脑肝肾功能不全者,妊娠、哺乳期女性及临床资料不全者。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男39例,女11例;年龄29~73(59.82±6.24)岁;肿瘤直径7~12(9.61±1.30)mm;TNM分期为T1期27例,T2期23例。观察组50例,男37例,女13例;年龄32~74(59.95±6.28)岁;肿瘤直径7~13(9.53±1.27)mm;TNM分期T1期29例,T2期21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灌注化疗,即丝裂霉素(日本 Kyowa Hakko Kirin Co.,Ltd.生产,注册证号H20090868,规格:10 mg)40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长春豪邦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23484,规格:150 mL/1.35 g)中,在尿液排净后经尿管灌注入膀胱内,每次留置45 min,每周1次;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饮治疗,组方:丹参30 g、黄芪20 g、广木香15 g、鸡内金15 g、莱菔子15 g、炒枳实15 g、焦神曲10 g、檀香5 g、砂仁5 g、甘草5 g,1剂/d,水煎分2次早晚顿服。2组治疗时间均为8周。

1.3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后对主要中医证候(尿血、疲乏、纳少气短、大便干结、舌红苔薄、脉沉细)进行评分,分值越高提示症状越明显[7]。②治疗前后采用QLQ-BLM30量表[8]对功能量表、情感认知功能、症状量表、疼痛及总健康状况进行评分,评估日常生活质量。③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学法检测CD3+,CD4+及CD8+水平,计算CD4+/CD8+;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IgA和IgM水平。④治疗8周后评估近期临床疗效。CR:病灶消失,且维持4周以上;PR:病灶较基线水平缩小超过50%,且维持4周以上;SD:病灶较基线水平缩小不足50%或增大不足25%;PD:病灶较基线水平增大超过25%或可见新发病灶[8]。客观缓解=CR+PR。⑤统计2组胃肠道不良反应,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抗癌药毒性标准对胃肠道不良反应进行分度,分度越高提示不良反应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 果

2.1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2组尿血、疲乏、纳少气短、大便干结、舌红苔薄及脉沉细积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以上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组别n大便干结治疗前治疗后舌红苔薄治疗前治疗后脉沉细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503.99±0.841.52±0.34①3.98±0.821.38±0.36①3.91±0.811.57±0.35①观察组503.93±0.810.79±0.16①②3.92±0.780.82±0.20①②3.97±0.840.73±0.16①②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治疗前后QLQ-BLM30评分比较 治疗后2组功能量表、情感认知功能及总健康状况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症状量表和疼痛评分均显著提高(P均<0.05),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QLQ-BLM30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2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治疗后2组CD3+、CD4+水平及CD4+/CD8+均显著降低(P均<0.05),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CD8+水平显著提高(P均<0.05),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2.42组治疗前后IgA和IgM水平比较 治疗后2组IgA和IgM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但观察组以上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表3 2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5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客观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2.62组化疗后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4 2组治疗前后IgA和IgM水平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5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6 2组化疗后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流行病学报道显示,我国膀胱癌发病率占恶性肿瘤总数的10%~15%[9],患者以血尿、尿频、尿痛及排尿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甚至出现肾积水和尿潴留,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10]。目前医学界对于膀胱癌发病机制尚未彻底阐明,病毒感染、化学致癌物、吸烟、膀胱黏膜炎症持续刺激及遗传因素与该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1],其中病毒或化学致癌物诱发膀胱细胞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紊乱,膀胱细胞增殖调控异常为关键促进因素[12]。

目前西医治疗膀胱癌首选外科手术切除,短期病情控制效果尚可,但远期复发风险居高不下,随访5年复发率接近80%,而1年内复发率为40%~50%[13]。近年来膀胱灌注化疗方案开始被广泛应用于膀胱癌术后,其中化疗药物可在局部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可提高生存率,但化疗导致毒副作用仍难以避免,其中尤以消化道反应和免疫抑制最为常见,严重影响正常化疗进程[14]。

祖国传统医学将膀胱癌归于“尿血”“血淋”“淋病”范畴,认为该病属本虚标实之证,正气亏虚、外邪内凑、久积脏腑以致阴阳失衡为基本病机;而标实则为痰、湿及瘀毒互结[15];同时术后化疗可加重机体虚弱状态,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名医方论》曰:“气虚者当补之以甘。”故中医治疗当以扶正行气、祛邪散瘀为主[16]。而针对化疗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多发问题,依据《黄帝内经》 “胃主受纳,行气则生,气以和降为顺”观念,需同时加强胃气通降[17]。本研究所用丹参饮组方中,丹参活血化瘀,黄芪益气健脾,广木香行气止痛,鸡内金消滞健胃,莱菔子降气和胃,炒枳实理气散结,焦神曲温胃消积,檀香和胃行气,砂仁醒脾化滞,甘草则调和诸药以共奏活气血、健脾胃及消积滞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丹参具有拮抗肿瘤细胞端粒酶功能,干扰增殖复制效率,激活细胞免疫功能等多重作用[18];檀香能够刺激模型动物免疫功能上调,发挥高效镇痛抗炎作用[19];而砂仁则可抑制胃黏膜细胞凋亡,加快损伤部位修复进程,并有助于增强局部屏障防御功能[2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主要中医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功能量表、情感认知功能、总健康状况评分和CD3+、CD4+、CD4+/CD8+、IgA及IgM水平均显著降低,但明显高于对照组;症状量表、疼痛评分及CD8+水平均显著提高,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客观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化疗后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丹参饮辅助灌注化疗治疗气阴两虚型膀胱癌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并有助于降低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膀胱癌丹参膀胱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Analysis of compatibility rules and mechanis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bladder cancer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膀胱镜的功与过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优质护理在预防全膀胱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
膀胱癌患者手术后症状簇的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