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发出上山下乡运动的号召。时光荏苒,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社会发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动员令,号召各路人才“上山下乡”,回报乡村。抚今追昔,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对农村的关怀一以贯之,对农业的关注一以贯之,对农民的关心一以贯之。变化的是时空,不变的是初心。为响应伟大号召,我省大规模选派干部人才到乡村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三年驻村开了个好头,每个驻村干部都应一鼓作气,在乡村施展手脚,大有作为。
既要有情怀更要有本领。带着感情到乡村工作,是驻村干部应有的心态。邓小平同志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深情地爱,讲的就是情怀。有一份情怀,做任何工作就多了一分主动性和自觉性,就多了一分责任感与幸福感。没有情怀不行,但仅有情怀还不够。推动乡村振兴,关键还得靠本领高强。没有两下子,就很难干出个样子。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所要求的,努力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归根结底,既有情怀又有本领,就是要做到“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不仅把驻村工作当成一项自上而下的任务来看待,而且将其作为一种情怀加以涵养,带着真感情真本领扎根土地,才能真正把工作干好,把好事做实。
既要用足内力也要用好外力。干事创业既要靠自己,也要借外力,二者是有机统一的。选派干部驻村工作,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要坚持立足实际,坚定信心,增强自觉,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温暖民心。更要注重在扶志、扶智上下功夫,想办法激活农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把他们的精气神扶起来,不等不靠不要,让他们充满激情和斗志,心甘情愿跟着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一起奔小康。同时,要发挥好外力作用。一方面,以选派单位党组织为坚强后盾,及时主动地汇报阶段性成绩和遇到的困难、问题,形成“一人驻村工作,单位全员帮扶”的生动局面;另一方面,切实抓住机遇,用好政策,让知识、人才、技术、资金、项目等向乡村汇聚,实现内力外力同频共振。
既要立足当下更要着眼长远。驻村有时限,振兴无止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动态的,其内涵是不断丰富和提升的,乡村振兴也必然不是朝夕之功,而是久久为功。“离开之时留下什么”“离开之后怎么办”,不仅为农村干部群众所关心,也是选派干部应当深思的问题。尤其不能急功近利,切不可绞尽脑汁为个人。如果为了显示自己的本事和能力,把驻村当成“镀金”“刷经历”的资本,过分追求“显绩”而轻视“隐绩”,则与选派的初衷背道而驰,也注定是没有前途的。因此,既要立足当前,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也要着眼长远,着力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着力规范党建工作,着力建章立制,抓常抓细抓长,让“驻村”成为“助村”,帮助乡村形成一个好班子、好底子,从而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