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40个样板地区

2018-11-20 02:19
领导决策信息 2018年49期
关键词:旅游

昆明:从「西南边陲」迈向「辐射中心」

区域性国际综合枢纽建设步伐加快,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人文交流中心的辐射能力不断提升,“世界春城花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健康之城”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地处西南的“边陲之城”昆明,正阔步向“辐射中心”迈进。

“一个枢纽” 夯实城市发展基础

2018年上半年,昆明至南亚东南亚的通航城市达35个。长水机场已成为继北京、上海和广州之后,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连接欧亚的第四大国家门户枢纽机场。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从1978年的一片空白,到如今加速构建“3大物流枢纽+7大物流集聚区+9大城市配送中心+16条物流通道”的物流枢纽格局;国际通信枢纽和信息汇集中心建设全面提速,昆明市城域网出口带宽达到8T,成为全国继北上广外第四大国际通信业务出口局。

“四个中心” 提升城市辐射竞争力

“人文交流中心”建设步伐加快,“经济贸易中心”建设同样蹄疾步稳。2018年6月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6》中,昆明入选“改革开放40年经济发展最成功城市”名单。与此同时,“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建设持续发力。

“三个品牌” 锻造城市功能品质

花卉成就了“世界春城花都”,而交融荟萃的历史文化资源,也让昆明有了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底气。目前,昆明市共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607项。

围绕“医、药、养、健、游、食”六大产业,昆明市重点打造生命科学创新中心、健康产品制造中心、候鸟式养生养老中心、高原健体运动中心、民族健康文化中心、高端医疗服务中心,擦亮“中国健康之城”品牌。

宁德:“弱鸟先飞”谋发展“滴水穿石”促脱贫

作为总书记曾工作过的地方,福建宁德,过去因贫困落后,被称作中国东南沿海“黄金断裂带”。数十年来,宁德始终抓住扶贫不放松,以“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精神久久为功,书写了脱贫致富生动样本。

告别“海漂”“山居” 活出新天地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宁德市在福建率先将长期散居偏远山村或偏僻海岛的村民,整体搬迁到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地方。连家船民上岸成为这一工程的重中之重,政府先后投入资金700多万元,对下岐村船民实行“分期分批、全面搬迁”。如今,3000多名曾经长年“海上漂”的连家船民,实现岸上安居乐业。

唱好“山海经” 财源滚滚来

闽东脱贫、增收靠什么?宁德市历届党委政府厘清发展思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宁德,几大特色农渔产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加速器”。行走在当地,处处可闻清雅茶香。目前宁德市茶园有100多万亩,种植面积在全国名列前茅,红、绿、白各种茶类兼有。

党建引领 成效彰显

近年来,宁德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扶贫领域突出问题,成立扶贫领域专项巡察组,在巡察中紧盯扶贫救助、低保五保和惠农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等问题,与基层群众“无缝对接”,做到线索处置“零积压”。数据显示,近5年来,宁德市15.5万贫困人口脱贫,24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摘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万余元。2017年底,全市贫困发生率降到0.028%。

桂林:青山绿水里的生态文明路

近年来,桂林严守生态底线,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截污治河,保护漓江最美山水,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力度,在青山绿水里走出一条生态文明路。

严守生态底线,保护漓江最美山水

党的十八大以来,桂林市将漓江生态保护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专门成立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完善了漓江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利用联席会议制度,一改过去“九龙治水”局面。桂林环保部门监测数据显示,漓江桂林市区河段水质连续3年达到国家地表水二类水质标准。

走可持续之路,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2012年以来,国务院先后批复桂林成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桂林市恭城大力推行“沼气+种植+养殖+加工+旅游”“五位一体”的生态循环经济,被联合国评为“发展中国家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的典范”,并相继荣获“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称号。

对外交流,让开放成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近年来,桂林不断推动开放发展,探索了多项旅游改革政策,其中不少成为全国第一。2014年,桂林对日、韩、美、英等51个国家公民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成为全国首个实施此政策的地级市。如今,桂林连续11年成功举办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成为国际旅游数据研究与趋势展望的“智慧中心”之一。

大连:凝心蓄力谋划东北振兴新引领

40年前42亿元的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017年跃升到7363.9亿元。东北开放“龙头”大连,并不满足于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成绩,正在凝心蓄力,谋划东北振兴的新引领。

平地起新区开放结硕果

如今高楼林立的大连金普新区,34年前则是一块刚刚收割的玉米地。这里首创“日本工业团地”模式,即中方出让土地使用权,由日本方面“包片开发工业组团”。日前,开放精神在金普新区结出硕果,辉瑞制药、英特尔、蒂森克虏伯、佳能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在此投资,大连保税区、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金石滩旅游度假区等一系列标志性先导区在此发展。

聚焦高质量谋划大发展

2018年上半年,大连工业投资增长67.5%,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44.8%,高技术投资增长54.9%。大连正把目光投向创新平台和高科技人才。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超分子化学与催化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正在为科技创新蓄力。领军人才培养、企业博士后集聚等引智工程,上半年为大连新增专业技术人才18960人、高层次人才145人、高技能人才4434人。

抓营商环境蓄势再出发

2018年上半年,大连市本级各类行政审批事项精简26.9%,减少材料申请42.6%,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492个事项实现群众“最多跑一次”。营商环境改善带来经济活力的增加,数据显示,大连市上半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56987户,其中新登记各类企业21562户,同比增长15.3%。

延边:绿水青山富农家

延边州是我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今日的延边,农民富裕、农村振兴,边境安全稳定。漫山金达莱花,正幸福绽放。

全域旅游助增收

守着一流的绿水青山,延边州确立了以发展“绿色经济”为主、向“绿色生态”要红利的发展战略。谋划“旅游兴州”,推广“旅游+”产业,便是延边州绿色发展的缩影。

如今,全域旅游成为延边州绿色崛起的新引擎。据统计,2017年,全州旅游接待人次突破2000万,旅游总收入突破4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州GDP的16.7%。全州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连续6年分别保持15%和20%左右的增长率。旅游行业直接就业人数达4万人,间接带动12万人就业。

返乡创业兴乡村

2015年,延边州启动实施返乡创业工程,出台192项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建立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人才库、项目库、专家库,推进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政策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等。

数据显示,目前,全州已经取得联系的外出务工人员达10万余人,返乡创业的近1.8万人,创办各类经济实体1万余个,提供稳定就业岗位2.6万个,带动就业5.9万余人。

团结一心谋发展

延边州共有5个边境县(市),18个边境乡镇,109个边境村。“党坚强有力的领导是做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关键。”延边州委党校教育长石云玲总结说。近年来,延边州通过“边陲党旗红”工程,强化边境农村基层党建;培养过硬一线“带头人”,强化边境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军警地“同心筑堡垒”活动,创新边境党建载体,构建党政军警民企“六位一体”合力治边机制。

延安:退耕还林20年荒山秃岭都不见

纵横的沟峁中、光秃秃的山梁上风沙漫布,曾是陕西延安给人们的印象。然而,对近些年来过延安的人来说,眼前的景象完全颠覆:哪见荒山秃岭?触目皆是青山。

记忆中的荒山秃岭

20世纪末,延安水土流失面积高达2.88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入黄河泥沙2.58亿吨,约占入黄泥沙总量的六分之一。1999年,中央启动退耕还林政策,延安人从“兄妹开荒”变为“兄妹造林”,这为黄土高原上的延安带来了绿色转机

艰辛努力逆转生态

退耕还林20年,延安共完成退耕还林1077.46万亩,植被覆盖度从2000年的46%提高到2017年的81.3%。在延安市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公室提供的4张卫星遥感植被覆盖度图像中,从2000年的“半黄半绿”到2010年的“一片碧绿”,再到2015年的“整片深绿”,时间的刻度显示出生态恢复的艰辛历程。

“绿海”中的“金饭碗”

在延安,宝塔、安塞的山地苹果,延长、宜川的花椒,延川的红枣,黄龙的板栗、核桃,成为退耕群众重要的收入来源。在主导产业支撑下,延安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退耕前的1356元提高到2017年的11525元。目前,整个延安林果面积已达676万亩,实现产值在百亿元以上,森林旅游年直接收入达1.2亿元,林下经济年收入8.1亿元。

湖南 韶山:发扬红色传统建设美丽乡村

“韶山市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王君尧说,韶山创新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培训,专题教学、现场教学、访谈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紧密结合,2017年直接参加培训人数就达8万人次。”

传承红色基因,筑牢精神根基

自觉弘扬红色精神、甘于奉献的党员,在韶山比比皆是。毛泽东广场入口处,设有志愿服务台,全村党员人人是志愿者。

用好红色资源,走向共同富裕

随着连通韶山内外的交通线路陆续建成,人们纷纷到毛主席家乡瞻仰,游客越来越多。村集体抓住机遇,在1983年办起了故园饭店。而今,包括旅游开发在内的村集体经济每年为韶山村带来800多万元净收入。村民年年分红,老人乐享福利,孩子上大学有奖励,农村医保由村集体承担。如今,以韶河、银田示范园为代表的现代农业,以“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大型实景演出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以韶山丰圆工贸为代表的制造业,给韶山带来蓬勃生机。

接力攻坚克难,村容焕然一新

随着道路建成通车,村外企业纷至沓来。目前,全村2000多亩土地流转入股,就连山尖上的小块坡地,也被苗木公司租去种上了树。昔日的经济薄弱村变成了小康村,还被评为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国环境整治示范村。1044户村民,一半开上了小汽车。

甘肃 敦煌 :文旅跨越升级 推动全面发展

1979 年,敦煌被国家确定为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旅游业正式起步。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敦煌推动以文化旅游为支点的产业结构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17 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达900 万人次、92.8 亿元,以文化旅游产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占全市GDP的60%以上,文化旅游产业实现从规模速度到品质效益的跨越升级。

文物数字化保护形成一整套技术体系和工艺流程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文物保护越来越重视。”敦煌市博物馆馆长石明秀深有感触。“保护第一、有限容量”,敦煌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过程中,始终坚持将保护放在首位。

经过近20年探索,敦煌莫高窟文物数字化保护形成了一整套数字化技术体系和工艺流程,编制了石窟寺数字化保护13项标准和规范。目前,敦煌莫高窟已完成敦煌石窟210个洞窟图像数据采集、80个洞窟图像加工、20身彩塑三维重建、120个洞窟虚拟漫游节目制作和两处大遗址重建。

游客平均游玩时间从1.5天上升到2.1天

数据显示,2017年,敦煌市各个景区的门票收入仅占旅游总收入的23%,吃住行等六要素中游客在“购”和“娱”方面的消费比重逐渐提高,游客在敦煌的平均游玩时间从1.5天上升到2.1天。在敦煌智旅的基础上,敦煌市成立了文旅集团,将沙洲夜市、雅丹景区、玉门关景区等敦煌的优质旅游资源都纳入其中,逐渐形成涵盖全域旅游的全产业链。

平均每4人中就有1人从事文化旅游产业

从2013年开始,敦煌的游客接待量以每年百万余人次的规模跃升,旅游总收入也以每年增加10亿余元的数目增长。旅游产业链条不断拉长,“旅游+”综合效益逐步凸显。2017年,全市直接旅游从业人数2.6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3%、城市人口的32.5%,平均每4人中就有1人从事文化旅游产业。

旅游产业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了城市品质和环境的提升。敦煌市先后启动实施城市立面改造、城市夜景灯光、党河风情线等城市十大景观工程。2013年,敦煌市荣膺“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伊春:对待生态如生命

伊春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发展的“根”和“魂”,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如今,“森林之王”重临故地,不啻为伊春绿色转型发展之路的生动注脚。伊春、伊春,柳暗花明又一“春”,老林区正不断焕发出青春活力。

全面停伐,森林覆盖率从78.4%增长到84.4%

20世纪90年代,伊春市出台举措加快推动单一的“木头经济”向“林、农、多、加”复合型经济转变,过量消耗森林资源的势头得到扭转。2011年在年木材收入减少7亿元的情况下,率先在国有林区停止森林主伐,2013年又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彻底放下斧头锯。2007年,伊春森林资源历史性实现了“长”大于“消”,近几年森林蓄积年均净增长1000万立方米,2017年已达3.2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也由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时的78.4%增长到如今的84.4%。

靠林不吃林,向林下经济、旅游转变

不甘贫守青山的林区人嗅到了外界的机遇:健康的森林食品、洁净的空气、世界面积最大的原始红松林。伊春靠林不再吃林,而是向吃林下、吃风景转变。如今,依托星罗棋布的261个林下种植养殖基地,森林食品产业已成为支撑伊春绿色转型发展最靓的参天大树,预计到2020年产值将突破100亿元。

护生态、谋发展更要保民生

伴随着伊春绿色转型发展的进程,一套“向林中转、向林外转、向域外转,公益性岗位托底”的组合拳有效解决了停伐后职工就业问题。目前,伊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在岗职工月均工资由2000年的275元提高到现在的3027元。2018年10月,黑龙江伊春森工集团正式挂牌成立,延续60多年的政企合一体制彻底破冰。

海南 博鳌:先行先试探新路

2001年,博鳌亚洲论坛永久落户海南。博鳌一夜成名,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海岛小镇一跃成为举世瞩目的“外交小镇”,成为我国主场外交的重要舞台和展示改革发展成就的窗口之一。

2013年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并为其量身定制了9项特殊政策,赋予先行区进口使用特许药品、医疗器械、前沿技术研究等优惠政策。2018年4月,国务院将进口医疗器械审批权下放海南。为了更好地服务先行区,海南以先行区为试点,推行极简审批改革,审批项目从70个精简到4个,审批部门由22个减少为5个。社会投资项目落地所需时间由改革前的429个工作日缩短至58个工作日;政府投资项目落地所需时间由改革前的506个工作日缩短至68个工作日。目前,先行区已在干细胞临床研究、肿瘤治疗、医美抗衰、辅助生殖等4个方面初步形成产业集聚。

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表示,将尽快推动实现医疗技术设备药品与国际先进水平“三同步”,把先行区打造成营造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先行区,健康中国、健康海南的先行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先行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先行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区。

上海浦东在改革开放「无人区」留下探路者足迹

以自贸区建设为引领 刷新改革的高度

2013年9月,中国首个自贸区在浦东成立。其后不久,上海自贸区发布了全国首张外商投资负面清单。5年来,负面清单的长度从190条缩短到45条。以上海2%的面积,上海自贸区创造了全市25%的GDP和40%的外贸进出口总额。

敢干前无古人的工作,敢走与众不同的新路,敢破不合时宜的制度——2018年7月浦东新区区委四次全会提出,以自贸区建设为引领,浦东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不断推出创新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

随后,今年10月,全国首份服务贸易领域负面清单在上海自贸区出炉。这份清单共列出159项特别管理措施,涉及13个门类,31个行业大类。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李俊说,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主要解决跨境交付、境外消费、自然人流动的问题,将为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

长江入海口南侧,黄浦江东岸,一片1210平方公里的热土,是上海浦东新区。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第一个自贸区……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浦东站在排头、走在前列、屡创第一。进入新时代,实施高水平改革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浦东正以开拓者的精神、实干家的本色,创造更加精彩的发展传奇。

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 提升创新的浓度

张江科学城,是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区域。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等10余个大科学设施齐聚张江,不断向外释放创新的辐射力。

创新必须有浓度,有了浓度才能“结晶”。以浦东的两大优势产业——集成电路和生物医药为例,前者已经形成了包括设计、制造和封装测试在内的完整产业链,产业总体规模占全国的15%。后者有122项创新药物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占全国1/10。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的一类新药近30个,研发优势全国领先。

“未来,浦东新区还将进一步加强服务载体和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切实增强创新的‘磁效应’和‘场效应’。” 杭迎伟表示。

浦东新区区长杭迎伟说,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目标,张江科学城首轮73个项目中,45个已经开工。除了活细胞成像平台等大科学设施,还包括一批教育、医疗类的城市功能项目,推动张江由“园”向“城”转变。

做好精细化管理 感受民生的温度浓度

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服务圈,已成为浦东“改革为民”的新标尺。浦东新区发挥试验田作用,推进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权力下放,全面取消街道、乡镇招商引资,强化公共管理、公共服务职能,像绣花一样将城市管理做精做细。

每一天,人们都在见证浦东的点滴变化——2017年底黄浦江东岸22公里公共空间贯通开放,完成了从“生产岸线”向“生活岸线”的华丽蜕变。全区还将建设2个郊野公园和5个楔形绿地,占地面积超过78平方公里……

坚持财力有一分增长,民生就有一分改善。浦东新区提出,要把改善民生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

在新兴与传统的转换中避免产业“空心化”

嘉定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上汽大众等整车企业和汽车零部件企业300多家。从汽车这一嘉定最为“精亮”的产业领域中,可以看出其独具特色的“实”字当头的产业之路。1958年,新中国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在嘉定诞生;1984年,中德合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在嘉定成立。汽车在如今的嘉定人看来,早已不是新兴产业。但是,嘉定的产业创新却始终牢牢扎根在这个稳固的产业基础之上。

向产业链的“全链延伸”,打造“上海国际汽车城”,这是一种产业创新。目前,国内唯一的全尺寸整车风洞实验室、国内先进的轿车专用试车场等一批汽车研发类功能性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先后建成汽车博物馆、汽车会展中心、国际赛车场,成为国内唯一的“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城区”。

推动汽车产业再出发,抓住汽车产业“低碳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变革窗口期,把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作为重点发展领域,积极抢占汽车产业新一轮发展制高点,更是一种创新。目前,在嘉定已设立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扩大到12公里,开创了国内先例。

猜你喜欢
旅游
我们一起“云旅游”
小A去旅游
旅游休闲发行名单
旅游
旅游休闲发行名单
旅游小达人
旅游小达人
减法式旅游
旅游趣事(共4则)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