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刘世龙 整理/王高岩
1953年初秋,我从中央电影局北京电影学校(北京电影学院前身)毕业,当时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急需演员,我便被分进“东影”,成为新中国第一代职业电影演员,从此开始了电影表演生涯。进入电影厂几个月后,我首登银幕,参加了故事片《沙家店粮站》的拍摄,随后连续参加了《董存瑞》《妈妈要我出嫁》《刘三姐》等多部影片的拍摄,在拍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
1964年,长影投拍重点影片《英雄儿女》,导演武兆堤在选择饰演男主角王成的演员时,先是请长影演员剧团推荐了两个人选,都感觉不太理想,于是拍板选择了以饰演朴实的社会底层人物见长的我出演王成。
接到任务,我甭提多高兴了,因为我从小当兵,对部队有深厚的感情。我对组织上提出,要在影片中完美再现志愿军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必须深入部队体验生活。于是,组织上安排我到驻扎在长春郊区的16军某连当起了普通一兵。当时该连正处在我军“大比武”训练时期,参加训练的战士都是20岁上下的小伙子,而我已经30多岁,训练压力很大。但我不以年龄大为借口,坚持和年轻士兵一起出操、跑步、刺杀、投弹、射击、站岗。投弹抻得胳膊肿了,咬牙挺着!练刺杀浑身疼得像散了架,咬牙挺着!累得晚上觉不够睡,咬牙挺着!3个月下来,我不仅各项训练成绩全部优秀,有些科目的成绩还名列前茅。当我回到“长影”时,导演武兆堤看着脸膛黑红、四肢粗壮、腰板笔挺,一副标准军人模样的我,高兴得合不拢嘴,对厂领导说:“我绝对没选错人!”
《英雄儿女》开拍时,是炎热的夏季。拍王成在战场上激战那场戏时,我要冒着高温、端着机枪在爆炸不断、烟火遍地的场景里冲来杀去。实拍时,工作人员点燃事先准备好的蒿草树枝后,导演一声令下,我立即冲进“阵地”,谁知我身体带起的风一下子使火焰腾空而起,迎面扑来,滚滚浓烟呛得我眼泪夺眶而出,裸露的皮肤更是被火舌烧灼得异常疼痛。通常,遇到这种情况,演员完全可以喊导演停机,但当时我想:“拍电影的胶片很贵,一停机就要受损失。我不能喊,要向英雄学习,反正也烧不死自己,顶多受点伤,这与抗美援朝牺牲了的英雄们相比,算得了什么!”正因为有这样的想法,我完全融入了“我是王成,王成是我”的意境中,义无反顾地在火堆里左冲右突。第一遍跑下来,眉毛、鬓发全烧了,胳膊也受了伤,导演要我停下来处理一下伤势,我坚决不肯,坚持继续拍摄。我又连续跑了3遍,直到导演满意地喊停为止。
拍摄王成被敌人包围、拉响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那场重头戏时,为了营造逼真的效果,现场布置了108个爆炸点,每个爆炸点都有两公斤炸药。拍摄时,炸药起爆后,现场顿时地动山摇。面对逼真的战争场面,我不顾危险,马上进入角色,激情迸发地手握爆破筒,摇动对讲机,大声高呼:“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由于情感真挚,一次便完成了拍摄任务!就这样,我饰演的“王成”成为银幕上的英雄,观众记住了王成,也记住了那句“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而主演《英雄儿女》,也成为我从影经历中一次终生难忘的饰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