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近年来,重庆市关工委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把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党建带关建工作机制,破解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难题,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呈现出新的局面。
我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关心下一代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市委三届、四届、五届党代会都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写进了工作报告。市委将市关工委列入市委、市政府的议事协调机构,明确由三位市领导任关工委名誉主任,配齐配强领导班子。市委、市政府两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意见》,强调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党建目标考核,并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全市80%的区县将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了常委会研究和党建工作考核的内容,使基层关工委建设成了“硬任务”。
各区县关工委积极探索党建带关建、推进基层关工委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九龙坡区2015年出台了《关于加强“党建带关建双促双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把关心下一代工作列为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的主要职责,党支部带动各级关工委在组织、思想、班子、队伍建设等方面得到显著加强,基层活力充分激发。江北区委将关工委纳入群团组织统一管理,区委组织部、区委老干部局、区关工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党建带关工委建设”的实施意见》,关工委组织在镇街、社区和中小学校实现全覆盖。綦江区中峰镇将“一老一少”作为民生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探索建立关工委和老龄委、老年人协会、老体协一套班子几块牌子的“四合一”工作模式。
一是解决了基层关工委领导班子弱化的问题。全市有90%以上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书记或党委委员兼任关工委主任。各级关工委组织配齐配强了驻会的主任、常务副主任或副主任。各地对空缺人员及时选配补充。二是解决了基层关工委覆盖面不广的问题。全市各级各类关工委组织17913个,同比增加25%左右。已经形成了区县、镇街、村(社)三级关工委并向机关、学校和企业延伸的组织网络。三是解决了基层关工委五老队伍来源不足的问题。在党的组织生活带动下,全市从事关心下一代事业的五老骨干队伍由三年前的10余万人增加到22.6万人。四是解决了基层关工委工作不落实的问题。全市有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0余处,四点半学校、儿童之家、校外辅导站等课外活动场所4264个,为青少年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各级关工委依托这些平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安全法治教育,增强了教育活动的吸引力、感召力,使关工委的各项工作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