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霞
【摘要】目的 分析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对心脏形态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5月收治的107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将其分成对照组(单纯高血压,72例)、观察组(合并2型糖尿病,35例)。分别给予两组心脏B超检查、心功能检测。结果 观察组心脏形态异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7,P<0.05);观察组EF(t=8.04)、A峰指标(t=7.6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可导致左室增大、左房增大,并加剧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心脏形态;心功能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9..02
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病,高血压多以中老年人为高发群体[1]。高血压发病后,部分患者可合并糖尿病。这两种疾病均可增加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为了探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影响作用,本研究将10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5月收治的107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将其分成对照组(单纯高血压,72例)、观察组(合并2型糖尿病,35例)。对照组男44例,女28例;年龄47~73岁,平均(60.2±1.6)岁。观察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46~71岁,平均(60.1±1.5)岁。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两组患者心脏B超检查、心功能检测:(1)心脏B超检查。选用飞利浦HD15型号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行心脏B超检查。探头频率参数设置为2.5 MHz。患者取左侧卧位,以探头扫描患者的心脏长轴切面,观察患者的心脏形态。(2)心功能检测。患者取左侧卧位,选用Agilent Sonos 5500型号心脏超声诊断仪行心臟超声检查。检测探头选用10MHz高频线阵探头。测定患者的心脏射血分数(EF)、左心室舒张晚期二尖瓣最大血流速度(A峰)。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心脏形态差异。观察患者的心功能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工具选用SPSS 16.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仅1例左室增大,观察组5例左房增大,4例左室增大,两组心脏形态异常发生率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病,高血压的发生可对患者的心脏形成一定损伤,其原因为:高血压的发生导致患者血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而心脏作为维持机体血压指标的主要器官,长期血压升高会对心脏产生一定的损害作用,造成患者心脏功能及形态的变化。糖尿病作为高血压的常见合并症,这种疾病也会对患者的心脏产生一定损伤。有研究指出,糖尿病可导致患者心室壁重量增长及舒张功能变化[2]。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可能为:糖代谢异常具有增加高血压发生风险、加剧血压指标异常等作用,而部分降压药物的使用,可能会促进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能力的提高,因此,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后,而间的相同危险因素可形成双重作用。此外,由于这两种疾病均以老年人为高发群体,老年人自身免疫力下降,且多伴有药物耐受不足特征,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发生,将为老年患者的机体带来极大负担。目前临床尚缺乏关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后机体心脏的影响机制变化的相关研究,但基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风险性,评估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对患者心脏形态、心脏功能的影响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为了探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对患者心脏形态及功能的影响作用,本研究将107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合并糖尿病)。给予患者心脏B超检查后,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心脏形态异常发生率25.71%,显著高于对照组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表明: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相比,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发生,可对患者的心脏形态产生严重影响。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为:高血压引发的血压指标异常可对患者的心脏形态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合并2型糖尿病后,血糖指标异常与血压指标异常形成协同机制,利用集体的代谢异常、血压指标变化异常,共同作用于患者的心脏形态,导致患者的左室、左房形态产生明显改变。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脏形态异常、心功能下降较单纯高血压患者加重。因此,如确诊患者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应指导患者定期入院接受心脏超声检查,动态评估患者的心脏形态及心功能变化状况,尽早识别心脏功能恶化状况,保障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夏世杰,杨成明,尹扬光.老年高血压及合并2型糖尿病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及左室结构、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01):11-13+18.
[2] 程训民,江时森,马 瑞,等.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对心脏形态及心功能的影响[J].上海医学,2015(S1):162-163.
本文编辑: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