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评估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2018-11-19 05:08邓国祥
现代金融 2018年11期
关键词:市场化金融机构利率

□ 邓国祥 李 堃

一、引言

美国经济学家McKinnon(1973)和Shaw(1973)在研究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后提出了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金融抑制论指出政府部门对金融市场的过多干预阻碍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导致经济发展落后,造成恶性循环。金融深化论指出,政府放弃对金融市场的干预,建立健全金融体系,当利率和汇率能充分反映市场供求时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步伐加快。对金融市场的管制放松后,金融资源特别是资产价格可以根据风险定价,投资的效率大大提高(Abiad, Oomes, and Ueda, 2004)。在金融发展理论的指导下,诸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开始了利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市场化体现了“金融机构在竞争性市场中的自主定价权,反映了差异性、多样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求关系以及金融企业对风险的判断和定价”(周小川,2011)。但是利率市场化后,利率会根据经济发展、通货膨胀、国际金融市场等因素不断调整,存贷款利率的波动幅度都会增大(费磊,2015)。1965年,美国开始利率市场化改革,当利率管制放松后,市场利率迅速上升。在其他实施利率市场化国家,如墨西哥、日本等国的实践中也证实了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出现实际利率水平升高是大概率事件。利率波动加大了金融机构的经营难度,短期利率急剧上升造成了大量银行倒闭,美国80年代每年倒闭银行数量由原来的十家左右迅速上升到一百家左右(绍伏军,2004)。Kaminsky和Reinhart (1996)通过实证研究也证实了利率市场化与银行危机呈正相关。

我国是从1996年开始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改革采取了“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路径。1996年人民银行推出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市场根据资金供求情况确定利率。随后,1999年财政部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国债时采取了招标的方式,由市场确定利率。目前,债券市场发行利率已经不再受到基准利率的限制,而是主要根据市场情况、企业自身资质及期限长短确定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已经基本实现了市场化。2000年9月开始,人民银行先后放开了外币贷款和大小额外币存款利率,外币存贷款利率在2004年末基本实现了市场化。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的改革也一直在进行,从逐渐扩大存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到2013年7月贷款利率放开,2015年10月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完全放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周小川曾说:“存款利率市场化是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利率市场可以推进建立健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利率市场化对金融机构的挑战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目前对我国金融机构还未产生明显冲击,但由于我国的金融体系发展尚不完备,利率市场化势必会对我国金融机构的发展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一)金融机构竞争压力日益凸显。克里斯蒂安·韦勒(Christian E Weller,2001)对金融自由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实际利差在金融自由化之后趋于降低。利差降低对银行的利润影响最为直接。自2011年以来,我国银行业的利润增速已经不断下降,2015年,银行业的利润增幅整体进入了个位数阶段。银监会数据显示,总资产超过千亿元的71家商业银行有37家银行利润增幅出现了大幅度下滑,高达10家银行的利润增幅下滑超过三成。利率市场化后,金融机构有了自主定价权,可以通过提高存款利率的方式增加市场份额,导致经营成本上升。同时,贷款利率放开后,金融机构对优质客户争夺更加明显,议价能力进一步降低,利润空间降低,金融机构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大。

(二)利率波动增加金融机构经营管理风险。利率管制放开后,利率和其他经济变量的协同作用会使利率波动更加频繁。利率的频繁变化,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风险加大。一方面,利率的变动对商业银行的定价能力提出了挑战,对头寸和流动性管理要求也有很大提高。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后实际利率提升,高风险的客户更愿意选择银行贷款,产生逆向选择风险。利率市场化后,金融机构不仅要应对存贷款结构错配风险还要面对不良贷款率攀升的负面影响,经营管理能力受到挑战。

(三)利率市场化促进金融机构产品创新。利率市场化后,金融机构为加强自身竞争力,会对非价格因素更加关注。在日趋成熟的金融市场中,传统的利差收入比重会逐渐降低,非利差收入比重逐渐提高,这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结构中已经有所体现。要获得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金融机构的业务品种就要不断丰富,中间业务创新能力强的金融机构才能在市场上占得先机。

三、分析评估利率市场化对金融机构利率风险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波动容易产生期限错配风险,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利率风险。基于对效益的考虑,商业银行一般都会以短期存款作为长期固定利率贷款的来源。利率上升时,贷款的利息收入固定,但存款的利息支出却会随着利率的上升而增加,从而使银行的未来收益减少和经济价值降低。

本文接下来将采用利率敏感性分析法对利率市场化对16家上市银行的净利息收入的影响。下表显示,除了民生银行三个月内的利率敏感性缺口为正,其他银行三个月内利率敏感性缺口均为负数,这就表明几乎所有银行都是负债趋向短期化而资产趋向长期化的配置结构,资产负债错配很明显。

表1 16家上市银行利率敏感性缺口统计表(基于2015年年报)单位:百万元

假设各银行收益率曲线随利率变化平行移动、资产负债组合无变化并且一年内重新定价或到期的资产负债在有关期间内重新定价或到期,则16家上市银行因利率上升1%而产生的净利差损失见下表:

表二 上市银行利率敏感性分析表单位:百万元

从上表可以看出,如果短期利率上升100个基点,根据利率敏感性分析,除民生银行外,其他15家上市银行净利息收入都会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全部上市银行净利息收入将减少783亿元,占上市银行利润总额比重为6.3%。特别是,宁波银行资金错配比较明显,利率敏感性分析显示,利率上升一百个基点,净利息下降占全年利润总额的16.47%。

根据国际经验,利率市场化后实际利率上升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在我国利率市场化后,金融机构的利率风险逐渐增大,如果银行不及时调整业务结构,严格把控风险,将对自身利润产生较大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

金融机构作为金融市场重要组成部分,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必须重视挑战,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应对。

(一)加大业务创新力度,着重发展中间业务。如今,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还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面对利率市场化冲击,净利差收入很容易出现波动影响商业银行经营成果。改变传统的业务发展模式,加大创新力度,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特别是增加非传统结算类业务收入,如咨询服务、投行业务等,可以增加银行的经济增加值,减少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冲击。

(二)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积极应对利率风险。对商业银行来说,短期存款特别是活期存款成本较低,而长期贷款收益较高,因此资金错配风险显著。在利率变动频繁时,银行的风险就会增大。因此金融机构需要不断加强对利率风险的研究,积极应对。具体来说,可以结合资产证券化业务,把流动性较低的资产通过证券化的方式转移给其他载体,提高资产的流动性。

(三)提高资产议价能力,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利率市场化后,资产定价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因素之一,商业银行特别是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应该结合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对每一笔业务的收益进行衡量。对客户进行定价时,应该结合风险补偿、客户费用等多方面因素考量,提高在市场化下的定价能力。同时金融机构需要进一步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加快商业银行的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市场化金融机构利率
为何会有负利率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负利率:现在、过去与未来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