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8-11-19 02:44林晓斌
厦门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泉州创新型科技

林晓斌

2018年4月,泉州被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确定支持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城市之一,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围绕国家赋予的任务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将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抓手,着力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着力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着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质量,促进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打造区域创新示范引领高地。以全面深化改革、集聚创新人才、推动创新发展、加强创新合作和优化宜居环境等为抓手,推动泉州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创新、智造、海丝、美丽、幸福”泉州。

通过多年的努力,泉州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但与国内先进的创新型城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科学识别和理性评估泉州创新型城市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经过思考和过滤,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策,对提升泉州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泉州创新型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泉州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与福建邻近城市如厦门等还存在一些差距,如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激励创新政策体系不健全、创新体系不完善、创新氛围不够浓厚等问题还需进一步解决。

1.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

近年来泉州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增强,企业对内部研发机构和自主研发日趋重视,但因为历史的原因造成结构性问题,即研发投入资金和研发人员较少,研发创新活动不多,较少产生专利技术,更少有技术溢出。即使在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称号的企业中,具有核心技术竞争力的企业也偏少。而另一方面,本地的国企集团又主要从事进出口贸易、房地产开发、商业经营和传统产业加工生产,高新技术项目占比很少,在技术创新活动方面远不如中小科技型企业和民营企业活跃,科技创新投入强度也很低。而科技型中小企业虽然有加强自主创新的愿望和要求,但由于规模小、资金少、轻资产,人才少,普遍缺乏汇聚创新资源能力,要建立专属研发机构并大量投入研发资金是相当困难的。

2.产业创新支撑能力不足

政府激励政策是企业自主创新不可或缺的催化剂,它会影响企业调整创新研发方向、产品结构和创立效率。近年来,泉州出台多项文件,促进了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活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但这些政策的激励作用未完全达到预期效果,一方面是政策资源分散,未形成合力,另一方面是政策标的不够明确,针对实际需求的命中率不够高,企业对鼓励创新的政策持有不同意见,认为大部分鼓励措施与优惠措施相较深圳、厦门等地趋于保守,给企业带来实质性利益有限。政府在政策上的力度与开放度有待加强,而对于引进人才政策、科研政策方面,企业意见较多,认为许多政策按照传统的学术标准来评选人才与项目,事实上脱离了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此外,许多民营企业也对政府政策偏重国有企业,而轻视中小微企业等不公平表达了不满。

3.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完善

传统的科研管理体制是以科技发展规划和重大项目为主线,科技计划和基金项目为抓手,形成预算计划-发布项目指南-征集项目-评审立项-研究开发-结题验收的科研链条,在这个链条里,需求和成果联系不紧密。加之管理环节重项目申报、轻过程监管,经费投入环节重固定资产投入、轻智力活动评价,结题环节重学术科研文章、轻专利技术和成果转化,高校和科研机构每年取得的研究成果虽多,但成果转化率较低,这也是创新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为此,要彻底改革科研管理体制,让资金跟着需求走,计划跟着市场走,项目跟着人才走。科研计划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成果要以商业转化为目标,形成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在资金、技术和人才方面的优势叠加和互补,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泉州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缺乏有效的信息互通与合作机制、中介服务与紧密的产学研联合机制,缺乏合理的、与时俱进的成果转化激励制度,资金投入只有项目单一渠道,而无法直接投入到人才及其团队。

泉州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思考

1.改革科技体制

必须大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将科技管理部门转化为创新发展管理部门,加快建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促进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明确政府与市场的权责与边界。将干预型管理方式改变为引导型、调控型和扶持型的管理方式,消除制约创新产生、转化和扩散有机联系部门管理之间的藩篱,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市场化导向,不断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性,将政府工作的着力点重点放在建立和完善市场准则,在完善企业征信制度和知识产权制度,改善金融支持,第三方评估认证机制和健全激励机制、凝聚创新人才等方面,推出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配套措施,构建有力支撑创新活动的高效服务体系。

2.突出企业地位

要通过制度创新使资金、高层次人才、科技成果等创新资源不断地向企业集聚,充分发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产业技术研究院在科技联合攻关、成果技术验证和解决企业实际困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带动中小微企业产品和技术创新,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步伐,围绕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推出有利于创新创业的金融产品。

3.构建产业支撑

聚焦国家战略,围绕重点发展产业链,制定详细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技术路线图,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带动行业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构建符合城市功能定位以及能够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高精尖”产业,通过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努力实现重大突破,使其成为城市的主导和支柱产业。

4.聚集人才优势

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核心是聚集人才核心优势。创新型城市建设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支庞大的具有创新创业活力的人才队伍。必须营造更加宽松、自由的人才发展格局,继续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出台人才港湾计划,提出开展人才科技成果竞价拍卖、提升人才医疗保障待遇、建设离岸(异地)人才创新中心、建立人才举荐制度、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激励力度、支持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创新人才服务方式等7项首创措施。严格落实各项人才政策,增强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及时为他们提供子女就学、保障性人才房、税收等优惠政策,帮助企业留住急需的应用型创新性人才。

5.搭建创新平台

政府要加快培育科技中介机构、各类科技孵化器,为中小微企业和初创型企业提供创新创业及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的载体,不断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的增长点。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大力引进国内外大院名校,共建科技创新载体。推进和扶持已引进共建科技创新载体的发展,结合重点扶持产业,推进创新平台建设,用好扶持政策,围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要求和现代产业支撑体系及产业链需要,加快培育一批科技金融服务、技术转移与交易服务、技术咨询与技术推广服务等三个层次的科技服务新业态和高水平的服务机构。

猜你喜欢
泉州创新型科技
泉州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