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法人》记者 肖岳
在抢票软件盛行的背后,一系列问题值得用户深思,莫让便利成为隐私泄露的隐患
伴随着十一长假刚刚过去,旅行成为众多消费者的回味。近年来,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境内或境外游,成为人们假期休闲娱乐的选择。在众多出行方式中,火车因其价格实惠且便捷,成为很多旅客的首选出行方式。由于部分热门地区的车票非常紧俏,因此抢票软件也在大行其道。
抢票软件并非新型互联网产品,最早是互联网企业研发的浏览器插件,应对于春运等车票紧俏时期,解决用户买票等需求。其对于通过正规渠道买票的用户所造成的不公平争议,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
彼时,随着抢票软件对于购票环境影响的争议愈演愈烈,当时有关部门负责人还曾就这一问题对外界进行过回应,包括通过技术措施维护购票顺序,并提醒市民要谨慎使用抢票软件,更要谨防在使用抢票软件过程中个人信息被盗和泄露的风险。
但抢票软件并未就此消失,相反,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下,还引来越来越多的入局者。
“抢票软件”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尤其是出差较为频繁的人群。回顾抢票软件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其备受争议已有时日。
《法人》记者就抢票软件是否公平的问题,随机采访了部分使用一款甚至多款抢票软件的用户,部分使用者向《法人》记者表示,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能够抢到一些票源紧俏的票,是可以接受的,毕竟相较票价来说加的费用也不多。
而另外一些仅仅通过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12306)购票的用户,则向《法人》记者表示,抢票软件的泛滥,使得部分较为紧张的票源更难抢到了。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基于用户对于更快购票体验的需求等,目前各类抢票软件屡见不鲜,为软件使用者购票的行为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同时也使得不使用这些抢票网站的消费者,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而这种现象也的确需要得到正视。
《法人》记者随后也通过网页搜索发现,目前一些第三方网络购票平台大都存在抢票服务的现象,而在这些第三方网络购票平台的介绍中,又各自具有各自的特点,比如有些网站可以实现收藏用户选择车次等功能。
而对于其所提供的车票途径,虽在网站上并未提及,但一位接受《法人》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抢票软件最主要的刷票方式还是通过机器不断刷新的方式,对旅客退票进行抢购,当软件扫描官网上全部车次情况后,会对余票进行追踪,一旦获得退票信息,便会进行订票的操作。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调解中心副主任乔聪军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12306作为官方且唯一的购票渠道,是被购票者使用最为广泛的平台,而被《法人》记者所提到的这些抢票软件也多是模仿个人购票的行为。
互联网专家李阳则表示,相对而言,大部分人在购票时还是会首选12306。而一些年纪大的老人,甚至连网络购票这一途径都不熟悉,因此使用抢票软件购票的人群是存在,但目前还不足以影响到整体的购票公平。
“我觉得当你获得便利的同时,由于通过第三方平台而非通过官方的12306订票,个人信息,如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等等,有可能存在泄露的风险,所以非紧急情况下,我基本订票,还都是会通过12306的途径。”,一位既使用过抢票软件,同时也使用12306购票的用户向《法人》记者讲道。
谈及抢票软件对于个人信息保护这一话题,乔聪军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用户而言,个人信息录入到第三方平台上,就存在信息泄露的可能。另外,即便脱离开抢票软件本身而言,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当别人拥有了你的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等诸多信息时,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通过撞库等方式,所能破解和得到的信息往往是个人很难预估的。
同时,乔聪军也表示,虽部分第三方抢票平台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可能,但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更有甚者,一些小型的第三方抢票平台,其初衷就不是帮用户买票,其通过用户上传的个人信息,积累用户数据,并存储在服务器的数据库中,此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出卖,这就不仅仅是说“公平与否”的问题了。
最后,乔聪军指出,还有一种情况,则是一些用户反映称,在通过第三方平台抢票后,虽并未抢到票,但平台收的服务费却出现了退返个人账户延迟,甚至未退的情况。另外更有甚者,一些小型不法网站,就以此作为幌子进行套钱的实质行为,这也使得使用抢票软件的用户,要承担一定的被欺诈的风险。
“我个人觉得,抢票服务费不退的情况应该是少数,但一些抢票平台,资金退还延迟的情况的确存在。”李阳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抢票软件的存在,本身就具有打擦边球的嫌疑,而正经的大平台,肯定不愿意再因小额的抢票手续费或交易费使得麻烦缠身,从而引起监管层的注意。
至于未抢到票时手续费延迟退还,可能是平台的另一获利渠道,当票数过多时,很多小笔手续费用的总额也是很可观的。如果在延迟返还时间内,平台将此部分资金用于投资等,是可以获得一些收益的。而对于用户而言,未抢到票,平台又将费用原封不动地退回到账号内,直观感受上,自身并未受到任何损失。
刘俊海则指出,抢票软件对于用户个人详细信息的搜集,比如姓名、身份证号、行程等等的存储,对于重视个人隐私的用户而言,的确值得深思。但同时抢票软件备受热捧背后,在看到其对消费者带去的不公平等作用外,其实也通过引入竞争,倒逼相关平台和应用提升自身产品质量。
《法人》记者注意到,在抢票软件备受争议的同时,“抢票软件是否为新型‘黄牛’”这一说法更是备受关注。
乔聪军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从大多数抢票软件而言,并非以囤票再以高价向外出售,从而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的形式存在。另外,对于这些抢票软件,其实12306系统也会有一些自己的应对措施。因此第三方平台在赚取的费用合理,并提供了相应的服务,为用户带去切实的便利体验,又不扰乱市场秩序的情况下,至少可以说是合理的存在。
刘俊海则指出,对于抢票软件的出现,有利有弊。因为对于不使用这些软件的用户而言,显然造成不公平,而对于使用者而言,又要承受信息被泄露的担忧。因此对于抢票软件的开发者而言,更要反思自身的商业模式,如果商业模式本身就是损害部分人的权利,造福另外一部分人群,则软件的开发价值堪忧。另外对于软件开发行业来说,也要注意核心价值观,将公平公正、包容普惠、创新、诚信等精神并重并进行弘扬,才能从小到软件,大到企业自身茁壮成长。
据《法人》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其实12306与抢票软件之间的战争早已打响。此前,曾有媒体报道,在为了抵挡黄牛党肆虐和抢票软件刷票,12306曾多次对验证码识别系统进行更新。比如在2015年3月,12306验证码改版后,启用了图片验证码等手段,使得大部分抢票工具都无法登录。
李阳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抢票软件的存在首先是与部分用户的需求相挂钩的,作为官方的唯一渠道,12306也可以试着研发出自己的升级版购票方式,甚至可以探索类似会员等形式,收取用户一定费用,帮那些需要加急购票的用户买到票。对于用户而言,如果能够有一个官方的渠道提供更好的购票体验,同时又不用承担信息泄露之忧,用户肯定会更青睐官方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