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少伟
【本文系2017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研究”(2017B31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副教授)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成为不容忽略的社会问题。对于河南省来说,农村中有为数众多的老年人,并且不乏年龄较大的老年人,而且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年轻人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如何照顾农村的老年人就成为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在过去几千年的农业社会中,我国农村养老模式一直遵循的是“养儿防老”的家庭模式,这与当时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有关。但是近代以来,由于工业的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并且社会福利不断提高,养老方式开始出现新的模式。在这些模式中,对于我国农村地区的老年人来说,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是老年人心中最为满意的一种模式。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探索,目前缺乏相关理论研究,本文希望能够进一步探索河南省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
我国在过去长期采取的养老模式是家庭养老,但是当前我国社会正面临着急速转型,同时老年化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面对这种新形势,过去的养老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必须改变我国延续上千年的家庭养老模式。
所谓人口老龄化,就是说一定时期中,某地区或国家中老年人人数占比不断变大。人口老龄化反映了社会中人口年龄结构的发展趋势,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入老年期。而我国目前不容讳言的是,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通过分析第六次人口普查得到的数据,河南省还是一个老龄化大省。在全省人口中,超过60岁的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例达到12.72%;而这些人中超过65岁的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例达到8.36%。通过数据,我们能够看出河南省老龄化问题非常严重。而人一旦步入老年,身体开始越来越衰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健康问题,并且劳动能力也会逐渐丧失。如果不能够妥善安置为数众多的老年人口,不仅不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也不符合我国政府“服务人民”的原则,不利于河南省经济建设的大局。
目前我国处于改革机遇期,在过去到未来的几十年中,我国社会会有更大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在积极推动城镇化进程,希望能够突破城镇和农村之间的壁垒,让农村也享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福利。社会转型不仅仅是社会宏观结构的变动,也会导致各个方面的变化。特别是21世纪以来,农村社会出现了过去没有出现过的巨大变化。首先是家庭规模越来越小,过去那种家族聚居、几世同堂的情况不再存在。其次,农村中的成年劳动力为了获取更多报酬选择外出打工,致使“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而随着这部分老年人的岁数越来越大,养老问题就成为了社会安定的隐患。最后,虽然我国政府在近些年一直推动农村改革,建立完善农村社保体系,但是客观上就养老问题来说,城镇和农村还存在一定差距,这种资源不平衡客观上损害了农村老年人的权益。
目前来说,如果农村家庭中需要照顾卧病在床的老年人,那么不管是经济压力还是生活压力都会大大增加。并且为了照顾老年人生活,势必会导致一部分劳动力不能够外出务工,影响家庭的收入及稳定。社区居家养老集中了机构养老和传统家庭养老两种模式的优点,以老年人熟悉的家为居住地,以社区为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模式。住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能够极大地慰藉老年人的内心,并且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必需的照顾。把这些需要照顾的老年人交给那些有专业知识的人来照顾,不仅有利于为老年人提供更科学的服务,而且能够让子女放心工作,进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但是我们必须强调的是,社区居家养老不是说子女就不需要赡养和照顾老人了,子女反而更应该多和老人交流。
人一旦开始步入老年,各种健康问题就会出现,特别是近些年来,一些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等越来越普遍,这些疾病会让老年人逐渐丧失自理能力,越来越需要有人日常照护。我们在实际调查中也能够看到,部分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即使是通过家庭养老,能够获得照顾的老年人,因其子女亲属缺乏专业的医护知识,也仅是能够做到让老年人吃饱穿暖,有病看医生,并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给老年人提供科学有效的照护,这不利于维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并且子女也有工作,完全让子女不工作照顾老人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利于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大局的。
从现阶段来说,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基本上还是依靠家庭养老,也就是传统的“养儿防老”模式。我们在实际调查中看到,绝大部分的老年人被问希望通过什么方式养老的时候,都会回答和子女共同生活,由子女提供照护服务。这部分老年人的比例能够达到80%。可以看出我国延续了上千年的思想在农村老年人心中根深蒂固。虽然社会在发展,思想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是在相对保守的农村,老人如果选择去养老院养老,子女都会被周围的人认为是不孝顺,不愿意赡养父母。我们可以看到,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了几十年,突然让他们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养老,这需要心理上的适应过程。而且老年人更重视亲情,更希望能够多和子女见面,一旦离开家就不能天天见到亲人了。这客观上会让老年人情绪低落,进而产生一种被抛弃的孤独感。
目前在我国农村地区,老年人的照顾和护理基本上都是由子女亲属或者是同村乡邻提供的。虽然说政府会从某方面负责照顾“五保户”,但是政府仅仅能够做到提供低保,定期看望。对于“五保户”中的老年人,政府没有办法提供日常的照顾和护理。而且就农村实际情况来看,河南省的绝大部分农村并没有养老服务机构覆盖,也就是说即使老年人想通过养老院等途径进行养老,但是客观上缺乏相应的资源。特别是我国广大农村的老年人缺乏稳定收入,仅靠养老金是不能够让老年人去雇佣保姆或者入住城镇养老院的。同时老年人手中没有足够的钱,而政府也没有针对这种情况向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相应补助和优惠政策,所以这些养老服务机构就更不愿意进入农村。这种资源的不平衡对于农村地区的老年人来说并不公平。
面对当前的人口老龄化的实际情况,传统农村养老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是十分必要且具有意义的一种模式。我国的普惠政策就是要尽可能覆盖全部人口,就是在制定标准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绝大多数人的情况,尽可能让所有人都能够享受到福利。而我们之所以要求“适度”就是为了能够与经济水平匹配,要保证老年人的生活水平能够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政府在推动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时候,要在保护大多数人利益的同时尽可能照顾弱势群体,比如,那些偏远农村的、有疾病的、生活比较苦难的、年龄比较大的老年人。要看到这部分老年人在养老问题上比一般的老年人更困难,所以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针对这部分人群要额外帮扶,给予一定的资源倾斜。
这里所提到的容易获取指的是应该让更多的农村老年人能够方便地获取到养老资源和服务。特别是老年人最需要的日常照顾和陪护资源。第一,应该完善农村社区医院体系,让社区医院能够覆盖广大农村。在提供日常照顾和看护的时候可以和社区医院结合起来,定时上门为老年人检查身体,提供老年人需要的药物和治疗。第二,政府在推动这些服务体系的时候应该考虑当地的经济水平,让老年人能够放心使用,比如说医疗检查、药品等都应该在老年人支付范围内,也就是说老年人能够买得起。第三,在为老年人提供这些养老服务时不能让老年人觉得是施舍,要尊重老年人的人格,让老年人感受到热情和真诚,养老应该是有尊严的。第四,应该设置专人每天到社区集中服务老年人,这种方式更容易操作,这部分工作可以由农村的村委会负责。
社会福利或者说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就是为了保证对国民收入进行更为公平的再分配,让社会能够朝着更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避免两极分化。养老服务机构并没有覆盖河南省的绝大部分农村,并且缺乏足够的养老资源,大部分的资源比如医疗保障、养老院都集中在城镇地区,这客观上说是不公平的。我国在积极打破城乡壁垒,那么在养老问题上也应该一视同仁。因此,在建立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时候更应该注重公平公正,要让农村的老年人也能够幸福地度过自己的晚年生活。在实际操作中政府可以给予农村地区适当的资源倾斜,维护整个社会的公平公正。而且我们应该看到,如果政府不给予资源倾斜,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就不可能解决,更难以实现惠及更多老年人的目标。
我国广大农村有着数以亿计的老年人,这部分人的养老需求是我们必然要解决的社会问题。通过建立科学高效的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标准,能够让众多的农村老人做到老有所养,而且能够为农村的老年人提供更具幸福感的、健康的老年生活,让老年人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