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与3D打印技术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2018-11-19 21:21赵侠
决策探索 2018年8期
关键词:虚拟现实文化

文/赵侠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虚拟现实下的文化互动研究与大数据收集——以唐崖土司城为例”(17G132)的阶段性成果】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即为推进我国民间宝贵文化的传承、发展,有着极高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有别于传统文化保护。由于非遗的特殊情况,不易于博物馆收藏、呈现,所以我国鲜有针对非遗展示的民间艺术博物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虚拟现实技术、3D打印技术等信息技术在非遗保护中得到了一定推广,并收获了良好的应用成效。由此可见,对虚拟现实与3D打印技术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阐述虚拟现实与3D打印技术的内涵特征,对虚拟现实与3D打印技术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旨在为如何促进非遗保护的有序开展提供一些思路。

一、虚拟现实与3D打印技术的概述

(一)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20世纪信息化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基于网络技术,依托先进科学技术及模拟人的功能特性,使人浸入到一个虚拟环境中,并通过自然的方式开展实时交互,构建起一个多维的信息空间。虚拟现实技术汇集了方方面面的技术,是仿真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一种计算机高级人机界面,有着交互性、沉浸性、多感性等特点,并且还涵盖了模拟环境、自然技能、感知等内容,是在现代化技术基础上得以实现的。

(二)3D打印技术

3D打印技术是一项基于数字模型文化,利用粉末状塑料等可粘合材料,经由一层层累积堆叠途径来建立物体的技术。近年来,该项技术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推广,诸如生物医疗、产品设计、珠宝设计等。作为新型增材技术,3D打印技术具备降低成本、制作周期短等优势,被称作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生产工具。值得一提的是,该项技术可极大地缩减人力、物力等的投入。

二、虚拟现实与3D打印技术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非遗保护的相关人员要紧紧跟随社会前进步伐,不断开展改革创新,强化对先进技术的学习引入,切实推进虚拟现实与3D打印技术在非遗保护中的科学合理应用,笔者认为,促进非遗保护的有序开展可以将下述内容作为切入点:

(一)虚拟现实技术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

在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过程中,因其系统内部伴有各式各样的感知信息、模型,所以,该项技术还涉及数据转换技术、数据合成技术、信息同步技术等。有别于传统文化,非遗文化空间有着活态化特征,因而要想推进非遗保护,就应当将其赋予在相应的文化空间中,倘若未有特定的文化空间,便不可被称作非遗文化,所以,在非遗保护中,务必要保证非遗的活态化。在此过程中,虚拟现实技术可发挥十分有效的作用,一方面,虚拟现实技术可消除传统保护方式存在的局限性,在以往非遗保护中,其保护方式大多以图片、录像等方式为主,该种保护显然存在一定局限性。另一方面,虚拟现实技术可实现数字化管理体系,在非遗保护中,通过建立相对应的信息数据库,可实现数字化管理,进而促进非遗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3D打印技术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

1.无形变实体。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是民族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3D打印技术可依托3D建模对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予以真实再现。神话传说、民间故事通常是口口相传得来的,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有些也仅仅是文字记载。结合故事内容及当地实际情况可预先构建3D模型,然后综合当地民众的意见,在计算机上进行反复修改,进而设计出理想的艺术模型,最终开展实体打印。

2.精确实体复制。传统工艺品是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愿意制作传统工艺品的人越来越少,而原有的工艺品材质也难以长期保存。针对该种情况,可通过对3D打印技术与扫描技术的结合应用,对实体对象予以扫描、复制,进而制作出精确的副本。例如,民居建筑的造型、选材、风格等均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升,一些少数民族逐渐被汉化,这使得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建筑逐渐消失。而通过对3D打印技术的应用,既可以尽可能真实地对民族建筑风貌予以还原,还可实现长时间的保存。

三、结语

总而言之,如何开展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工作,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民族精神的延续。鉴于此,非遗保护的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钻研研究、总结经验,提高对虚拟现实与3D打印技术内涵特征的有效认识,切实推进虚拟现实与3D打印技术在非遗保护中的科学合理应用,积极促进非遗保护的有序开展。

猜你喜欢
虚拟现实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论虚拟现实艺术的“沉浸”
REALITY BITES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虚拟现实:另一个真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