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与创新:党报提升引导力、影响力路径浅析

2018-11-19 21:12:40
新东方 2018年5期
关键词:公信力党报影响力

李 颖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次讲话把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从“喉舌论”“阵地论”上升到“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高度,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继承与发展,更是结合当前新时代新国情所提出的合理认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提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将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奠定了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依据和行动指南。

一、提升引导力、影响力的必要性

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四力”相互依存,不可割裂。其中,传播力就是实现有效传播的能力和效力,是传播者和受众(用户)对信息进行有效编码和解码的能力;引导力是传播者引领受众(用户)把握正确方向和纠正舆论偏差的能力;影响力就是传播者是否能采用受众(用户)乐于接受的方式,改变其原有认识或行为而表现为遵从或效仿的能力;公信力就是新闻信息被公众信任的程度和结果①中国传媒大学党报研究中心课题组.提高新时代党报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十四届(2017年)年会综述[J].新闻与写作,2018(1).。“四力”之间紧密联系,传播力是基础,公信力是保障,引导力和影响力是目标。

对于党报来说,拥有丰富的新闻传播资金、信息、人才等资源,对采集的信息能够即时、有效、专业地解码和编码,提供给受众专业的新闻报道,传播力是其已经具备的能力。党报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传播党和国家的政策、决定,在受众心中是新闻来源的权威。即使在当前网络高度发达,人人都拥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传播者,自媒体内容侵占专业新闻媒体的内容领地,但工信部发布的《2017年中国网络媒体公信力调查报告》显示:“在用户信任度与社会责任感方面,位于第一梯队的新闻网站有人民网、新华网、腾讯网,同样位于第一梯队的新闻客户端有人民日报、澎湃新闻、腾讯新闻。体制内媒体在用户信任度和社会责任感方面表现非常好,商业类媒体较为欠缺。”党报的公信力在受众心中有口皆碑,党报的真实、准确、深刻成为难能可贵的资源。因此,党报的公信力与传播力是与生俱来的优势,也是引导力和影响力提升的保障。

党报自确立起就有政治家办报的传统,通过新闻策划、议程设置等方式引导舆论。然而互联网技术赋权令受众(用户)生产内容成为现实,用户内容生产,即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甚至反超了媒体的专业内容生产,即PGC(Professionally Generated Content),舆论格局由传统媒体主导转向微博等新媒体推动、传统媒体被动应对的新格局。特别是在突发事件中,新媒体的即时性、交互性、低门槛性等特点令其成为舆论产生和迅速传播的主阵地,这对新闻舆论的引导形成巨大挑战。与此同时,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诞生改变了信息的传播形式,图片、视频等形式的内容比文字更受欢迎,娱乐化、碎片化、“鸡汤体”等传播方式风靡一时;党报宣传化的长篇大论报道显得生硬而无趣,受众沉溺于娱乐化的漩涡中不可自拔,党报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削弱。

因此,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线上线下、虚拟现实、体制内外界限越来越模糊的舆论生态下,党报提升引导力和影响力是责任担当,也是自身发展之必须,而引导力和影响力的提升应处理好坚持和创新这一对关系。

二、提升引导力、影响力必须明确“四个坚持”

第一,坚持党性原则。党性原则最早由马克思提出,列宁从政治角度考虑新闻事业的性质,强调党的各种报刊“应该完全服从于党中央委员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之后逐渐探索报刊理论的党性原则,在继承中不断发扬。1942年《解放日报》在社论中提到:“使《解放日报》成为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报,成为一切愿意消灭民族敌人、建立民族国家的人的共同喉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党性原则,强调:“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的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②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02-20.党报是党和国家的宣传阵地,必须牢牢遵守党性原则,宣传党和国家的主张,传播正能量,塑造政府形象,引导舆论方向。这既关系着媒体自身的发展,更关系着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长期坚守不动摇。

第二,坚持人民性原则。人民性原则发端于马克思主义新闻学,马克思恩格斯在《〈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出版启事》中提到:“报纸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每日都能干预运动,能够成为运动的喉舌,能够反映出当前的整个局势,能够使人民和人民的日刊发生不断的、生动活泼的联系。”这里提出报纸是人民获取信息、主张革命的武器,报纸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我们党的报刊自创立之初就一直以人民性为原则,《新华日报》在抗战的烽火中指引着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为,被称为“茫茫黑夜中的一座灯塔”。《渤海日报》作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渤海区影响最大的报纸,鼓舞着人民群众的战斗热情。《渤海日报》共有编辑80人左右,除二三十人留守主持日常工作,其余人员全部到各县、各部队实地采稿、组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内心的想法,并把革命的主张和火种播撒到群众心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①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4.强调党报应当坚持人民性原则,作为人民群众获取信息的“耳目”,表达观点的“喉舌”。

第三,坚持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真实、客观、公正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即报道必须是真正存在的事实,否则不能称为新闻。客观是指新闻报道应当摒弃任何一方的观点,新闻工作者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叙述事实。公正则指新闻报道应当不偏不倚。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非常迅猛,以新闻报道为伪装的各种假新闻层出不穷,有的哗众取宠赚取流量;有的企图“文化侵略”,扭曲和篡改历史;有的甚至把新闻变成软性广告。面对不尊重新闻规律的乱象,党报应当以身作则,坚持真实、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原则,打造精品,坚守舆论阵地。

第四,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互联网的用户授权令自媒体风生水起,网络舆论场呈现内容冗余、缺乏深度。虚假不良信息泛滥等亟待治理的问题。党报应当牢记自身的使命担当,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生产真实的、原创的、有深度的内容,保持灵魂阵地,提供给受众可信赖、有深度、有内涵的内容。这既是建设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的社会责任,也是党报探索未来发展的现实路径。

三、提升引导力、影响力必须践行“四个创新”

第一,思维的创新。互联网的发展让世界日新月异,保持思维的创新紧跟时代步伐应是各行各业都应作出的突破。党报的思维创新,主要是用互联网思维传播新闻,以受众为中心,研究受众阅读和信息需求,提供其喜闻乐见的产品,同时在体制机制、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报道方法上将互联网思维融会贯通,探索未来发展之路。

第二,传播平台的创新。回顾人类历史,一种新发明的出现总会推动时代的变革:笔和纸的出现将口语传播时代推进到文字传播,印刷术的出现令以报纸为媒介的传播成为可能,互联网的出现则推动电子媒介的繁荣。以纸为媒介的时代终将被互联网替代,但从历史进程看,新闻从诞生之日起尽管历经种种媒介的变化,仍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党报适应时代趋势推动传播平台的创新,就要整合资源,处理好整体和个体的区别:一方面,以互联网为基本阵地,构建网络传播的立体化格局,形成“中央厨房”;另一方面,促进微博、微信、网站、APP等各种端口形成各具特色、优势的传播基地,通过大数据分析,对不同受众提供符合需要且制造精良的内容,实现用户分流的同时增加用户黏性。

第三,报道机制的创新。报纸作为受众获取信息的工具,新闻报道以消息、通讯居多。在互联网时代,受众通过网络能够更加便捷、快速、精准地获取信息,报纸信息传播的功能被削弱,报道机制的创新势在必行。在娱乐化、碎片化阅读盛行的时代,有深度、有思想的内容极度缺乏,而党报拥有优良的制作团队和信息资源,应当在主题策划、原创评论和深度报道等方面开辟阵地。

第四,报道方式的创新。报纸的阅读方式和网络有着很大区别,前者具有篇幅较长、文字为主、字体较小、排版紧密、文风板正的特色,而后者则凸显出篇幅较短、图片和视频为主、排版疏朗、文风轻松的格局。党报应当转变风格,适应受众需求,避免照本宣科、生硬宣传的文风,以树立典型、事例叙述、紧跟热点、生动有趣为宗旨,从时度效上着力,吸引受众。

总之,面对激烈的媒体竞争格局,在互联网发展大潮中,党报提升引导力、影响力应当处理好“四个坚持”和“四个创新”之间的关系,坚持党性和人民性原则,尊重新闻传播规律,提供精品内容,推进思维、平台、报道机制和方式的多角度创新,优化整体格局,为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加强舆论监督,推动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公信力党报影响力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时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 01:35:14
天才影响力
NBA特刊(2018年14期)2018-08-13 08:51:40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传媒评论(2018年12期)2018-03-21 07:51:48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传媒评论(2017年3期)2017-06-13 09:18:10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人大建设(2017年11期)2017-04-20 08:22:49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新闻传播(2016年2期)2016-07-12 10:52:19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内参影响力与媒体公信力
新闻传播(2015年10期)2015-07-18 11:05:39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