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与“卓”

2018-11-19 06:18
百姓生活 2018年5期
关键词:憨态功夫卓越

石 川

笔者近日读到一则资料,说的是一个美国心理学家以大学生为对象做了一个实验,研究了做笔记与不做笔记对听课学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听课的同时,自己动手写摘要的学生学习成绩最好;在听课的同时看摘要,但自己不动手的学生学习成绩次之;单纯听讲而不做笔记也不看摘要的学生,成绩最差。这个实验验证了一句老话叫“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也让人联想到了“拙”与“卓”的关系。

“拙”是“一个钉子一个铆”式的手段与方法,“卓”则是斐然的成绩和高超的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大凡正常的人都梦想“卓”,但在实际的追“卓”当中,总有一些人只梦想一步登天、却常常忽略“拙”与“卓”的辩证关系。天底下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会吟诗,前提是要“熟读唐诗三百首”;要把一部书弄得清楚明白,条件是“书读百遍”;要习得一番真武功,就得按照“入门先站三年桩”的规矩,打牢站桩的本领。为学如此,习武如此,想干的每一项事业都是如此,要想取得“卓”,首先必须“拙”:要有虚心待事、耐心经事的“憨态”与“笨劲”,要有遇到困难和矛盾“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愚法”和“倔强”。古人倡导的“巧诈不如拙诚”“大巧若拙”,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纵观那些从古至今的卓越者,无一不拥有“拙”的表现和“拙”的劲头。汉代司马迁著就《史记》这一不朽之作,就是通过博览、遍访、收集、整理的“笨”功夫,花了18年的“拙”劲才写成。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高峰的《红楼梦》,是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靠的是50余年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一次又一次地试验,“笨”耕“拙”耘,不懈地探索。摘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几十年如一日,为研制防治疟疾的药方,从包括各种植物、动物、矿物在内的2000多个方药中整理出640个,再从中进行100多个样本的筛选,最终才获得青蒿素样品。这些事例无不说明,建功需要“拙”功夫,卓越皆从笨拙始。

不可否认,时代瞬息万变,机遇稍纵即逝,我们也确实需要创新求变、弯道超越。也不是说我们凡事只能使“笨劲”,不能用“巧力”。但必须懂得,“巧力”的获取,靠的是日积月累和厚实功底,而不是挖空心思的妄想;“巧力”的实现,靠的是持续不断的拼搏奋斗,而不是偷懒耍滑和一劳永逸。“一举成名”的获取,其实是“十年寒窗”的铸成。真正的“魔法”“巧力”,别无其他,其实只有看似“愚劲”和“拙气”的踏踏实实苦干。

猜你喜欢
憨态功夫卓越
北湾观荷偶题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写给大熊猫的一首诗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熊猫瘫
功夫猪
功夫猪
功夫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