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浩义
党的十九大将发展慈善事业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纳入社会治理和救助体系,开辟了慈善事业的新时代。近年陕西省慈善协会构建大慈善思维进行一系列创新探索,走出了一条慈善参与社会治理、精准扶贫的路子,一个省域内的现代慈善模式初见雏形。
慈善文化进校园。从2012年开始,联合省教育厅在全省1740所中小学校、200万学生中实施慈善文化教育工程。经过四年的探索积累了经验,2016年又将这一教育推广到全省8200所中小学校、420万名学生之中,实现了全省中小学校慈善教育全覆盖。
阳光行动——慈善文化进大学。省慈善协会联合省慈善文化研究中心在全省高校实施“阳光行动——慈善文化进大学”项目。在高校举办慈善文化大讲堂、慈善沙龙,组织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每年暑假深入贫困山区支教,开展扶贫帮困、支教助学、科技、环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此行动荣获陕西省政府慈善突出贡献(项目)奖。
实施社会慈善文化传播工程。从2011年开始,每年组织数万名慈善志愿者文艺团队进社区、到农村开展“爱心歌曲大家唱”活动。建立省慈善文化促进会、省慈善书画研究会,每年开展慈善歌咏、书法、摄影、诗文大赛。目前,覆盖社会各领域的慈善文化传播工程已成为省慈善协会培育公民慈善意识的品牌项目。
实施媒体慈善宣传工程。创办《善行天下》和《陕慈快讯》两个刊物。2014年以来又分别与主流媒体和网络媒体进行战略合作,设立开放性慈善基金,通过电视、广播、公众网络媒体募集善款,构建了主流媒体和公众网络宣传慈善事业、募集善款的新平台,把慈善文化传播到千家万户。
开展慈善文化理论研究。省会慈善文化研究中心秉承会校合作、学用结合、创新研究、开放服务的方针,建设了“慈善文化研究文库”;开办了“慈善文化大讲堂”;出版了21部研究专著;每年举办一次慈善高峰论坛,发表了近百篇慈善文化研究论文。研究中心还积极推动慈善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各类专题培训,推动慈善文化进社区、到农村。
实施慈善文化养老工程。面向社区开办慈善老年大学。首批开办的62所学校开设了国学、音乐、绘画、书法、养生、健身等17门课程,统一编写教学大纲,组织专业人士授课,学员免费入学,为老年人搭建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平台。
举办国际慈善高峰论坛。去年的“一带一路国际慈善高峰论坛”邀请了丝路沿线300多名国内外慈善公益机构的专家学者、实务精英参加,主论坛研讨重大课题,分论坛荟萃发展成果,高端对话互动交流转型探索,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了慈善公益的活力。
举办中华慈善日主题活动。活动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设有慈善法宣讲亭、慈善义诊、慈善项目展示等30个活动点,数十名学者讲解慈善法,数十名大夫为群众慈善义诊,数十名著名书画家现场挥毫,吸引了近千名群众参加。
慈善募集创新:拓展募集渠道,开辟慈善资源。建立了承接政府购买服务、企业捐赠、社会众筹、小额冠名基金、外企合作与中华慈善总会药品援助六大慈善募集平台。六年来,省慈善协会募集款物价值28亿元,实施慈善项目92类近千个,惠及贫困人口近千万人次。
慈善项目创新:项目管理规范化,项目质量品牌化。春节、“六一”、重阳节“三大节日”救助项目,“南桥”“北水”项目,慈善助学项目,关爱留守儿童项目……近年来,省慈善协会对传统的慈善救助进行梳理整合,新开发了50多个慈善项目,为各方弱势群体提供精准化的救助和专业化的服务。
网络慈善创新:以“互联网+”为驱动,开创慈善新业态。招聘专业人员,组建了网络慈善部;协会官网改版升级,开通了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推动省市县三级慈善网互联互通;搭建网络众筹平台,策划公众乐于参与的网捐项目。两年来,省慈善协会在网上推介众筹项目351个,募集善款4636万元,参与捐赠网民达65万人次。
慈善义工创新:拓展服务项目,提供专业化服务。省慈善协会现有3900支慈善志愿者团队,35万名志愿者。近年来,各志愿团队下农村、进社区、上门入户开展各类慈善义工服务,打造了“一元关爱”孤寡人、慈善超市济贫困等一批品牌服务项目。目前,全省志愿服务活动已从自发的、零散的、一时一事的活动向有组织、有计划、常年化的态势发展。
社区慈善创新:延伸慈善根系,夯实慈善事业根基。慈善项目进社区,兴办慈善医院、老年大学等。慈善文化进社区,开办慈善文化课堂,举办慈善书画、歌咏、诗文、摄影等活动。慈善义工进社区,成立慈善志愿者队,开展服务。慈善募集进社区,发动居民志愿捐赠设立社区慈善基金,所募善款在本社区内扶贫帮困。慈善社区的创建为慈善事业的发展夯实了根基。
农村慈善创新:发展慈善互助会,开展村民互助。农村慈善互助会由村民自愿参加,建有互助工作章程、村民文明公约、红白喜事制度等,并组建志愿队开展义工服务。目前,全省农村互助会已发展到100多个。
慈善实业创新:开发慈善资源,提高慈善组织造血功能。在城市社区放置废旧衣物回收箱4500个,对社会捐赠的废旧衣物进行综合加工利用。同时,省慈善协会与爱心企业陕旅集团合作投资1.8亿元在西咸新区建设4.8万平方米的陕西省慈善总医院,计划2020年建成使用。筹划儿童科学馆、慈善文化园等慈善实业项目。
慈善信托创新:拓展慈善领域,建立慈善事业增长点。先后与金融、信托机构建立了三个慈善信托项目。一是设立“大爱长安·陕西银行业普惠金融扶贫慈善项目”,撬动扶贫信贷规模5000万元,为全省近千个贫困户致富项目提供信贷抵押。二是“生命之光医疗慈善基金公益信托项目”,增值收益用于特困家庭大病救助。三是“长安慈·山间书香儿童阅读慈善信托项目”,面向贫困山区赠送儿童读物。
公益创投创新:扩大合作领域,走公益联合开放之路。每年筹资100万元对全省慈善公益项目评比奖励,以奖代补扶持社会公益组织创建公益项目,拓展了慈善合作领域,发挥了省慈善协会在社会公益事业中的枢纽作用,走出了一条慈善公益联合开放之路。
组织建设创新: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公信型、效能型组织,打造公益形象品牌。一是建立人才培训和人员公开招聘制度,优化人才结构。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实行月评比、季考评、年考核。三是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利用协会官网、公众媒体及时公示信息,让捐赠者放心、受助者满意。四是规范财务管理,严格执行财务预决算制度,监事会定期检查监督财务工作。省慈善协会连续七年被省民政厅考评为5A级慈善组织,被国家民政部表彰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多次受到中华慈善总会的表彰,并连续三年荣获“慈善组织透明奖”。
推广运行中国社会扶贫网。全国社会扶贫网推广工作会议后,省扶贫办委托省慈善协会全面负责中国社会扶贫网在陕西的推广运营工作。经过两个月的紧张工作,全省贫困户和爱心人士注册登录用户达到280万户,需求与帮扶成功对接率达到61.2%,在全国名列前茅。注册工作任务基本完成后,又联合省扶贫办设立了扶贫基金,动员省内外45家慈善公益机构、爱心企业首批捐赠8376万元。目前,中国社会扶贫网已成为陕西精准扶贫的新抓手。
实施产业扶贫“十百千工程”。动员小企业包扶十户、中型企业包扶百户、大型企业包扶千户,为每个贫困户提供脱贫项目资金3000-5000元。省慈善协会在旬邑县帮助30个贫困户建立了127亩慈善扶贫苹果园;咸阳市慈善协会帮扶160个贫困户建起了养牛、养羊基地。荣民集团投资1.5亿元为神木市白泥镇30个村的贫困户每户建一座蔬菜大棚、每户养50只羊、每户改造10亩水浇地、每户扶持3至5万元信贷资金发展生产,贫困户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被省委、省政府誉为“荣民扶贫模式”。
开展慈善扶贫募集联合大行动。
慈善法颁布实施后,省慈善协会每年联合全省116个市、县慈善会开展“迎9·5献爱心慈善募集”联合大行动。动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自愿捐赠,发动企业和社会公众人人献爱心。2016年活动募集善款2.34亿元,2017年募集善款2.56亿元。
发挥党政干部慈善扶贫的带头作用。在慈善扶贫募集中,省慈善协会充分发挥党政机关的示范引领作用,首先在省上各委、办、厅、局宣传动员。2017年省直机关干部扶贫捐赠善款408万元。为了支持部门联县扶贫工作,省慈善协会又募集善款给予1∶1的配捐,干部的捐赠和省慈善协会的配捐全部用于部门联县扶贫联系点的扶贫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