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东亚
琼剧是海南地方民间艺术,它反映出海南本土的文化与生活风貌,也是海南本土文化的象征之一。由海口市琼剧演艺有限公司创排的大型原创历史传奇琼剧《红树林》,正是对海南本土文化的一种挖掘与展现,也是以文化艺术助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一次尝试。
对海南艺术样式的表达。琼剧流行于海南岛及两广地区,属于南方戏剧的一个支系,主要以海南话为戏曲语言。它出现于明朝,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红树林》在创作中保留了琼剧的声腔体系、表演体系。它的音乐风格地方风味浓郁,琼腔十足,中板、苦叹等唱腔的运用,展示出了琼腔粗犷质朴、腔由字生、音域宽广、优美动听的特点。通过唱念做打的综合运用,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视觉、听觉和心理上都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享受。
《红树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诸多创新。如该剧的音乐在汲取黎族及海南民间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巧用民谣小调,使之有机地嵌入琼剧传统唱腔中,同时积极探索琼剧传统八音与现代音乐的融合,使琼剧更具鲜明的时代特点,又不失剧种本体的神韵。
对本土人文精神的表达。《红树林》讲述了明洪武年间,倭寇进犯琼州,督军郑子刚败走红树林之后的故事。倭贼穷追不舍,大兵压境,当地的黎族同胞待郑子刚为至亲,视红树林为生命之树。在性命攸关、家园存亡之时,黎峒铁骨铮铮少壮阿昌挺身而出,用热血书写英雄的传奇。这个英雄传奇有着真实的历史背景,明朝中后期倭寇多次冒犯海南岛,给岛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在抗击倭寇的斗争中,海南人民团结一心、英勇无畏。
剧中的英雄人物阿昌为救郑将军和黎族人民,为保卫家园,勇于牺牲自己,同时善良、勇敢的黎族人民与汉族守军将领同仇敌忾共抗外侵。该剧对祖国的讴歌、对人民的讴歌、对英雄的讴歌,表达出海南本土的人文精神,也表达出时代精神。这些精神是从海南本地文化中提炼出来的,是在特定历史、特定环境中经过岁月沉淀形成的海南人文精神。
对本土民俗文化、自然风貌的表达。《红树林》融入了黎族的民俗文化,如图腾崇拜、红树崇拜、祖先崇拜等。黎族是海南岛的原住民,他们信奉万物有灵,盛行图腾崇拜、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剧中的黎族人民,在受到倭寇威胁时,聚聚集在树神前举行仪式,祈祷树神保佑免受灾难。对红树崇拜展现出了黎族的独特文化,也展现出黎族人民积极向上的民族个性。《红树林》开场,黎族青年背着篓筐的生活画面,是黎族人民的幸福生活,也是黎族文化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剧中的婉转、深情的海南民歌《久久不见久久见》,就是传唱于黎族聚居区的民歌。这首歌在剧中的运用,一方面展现了阿昌和阿秀的爱情,另一方面展现了黎族人民对阿昌的思念。
“红树林”作为剧名,源于红树林丰富的象征意义。在作者看来,“红树林是南国海滨绿色屏障,是民族兴衰、家国存亡的基石,南海和平的晴雨表。红树林的叶冠是绿色的,红树林的领地却沾满捍卫者与侵略者的鲜血。一株红树就是一个生命,血染的红树林,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战争与和平的墓志铭。”这样的认知,在剧作中被充分展现。当倭寇冒犯黎族的生活领地后,黎族人民拜红树神,“红树林繁衍海边千百载,挡风雨固堤岸避祸消灾。红树林似兵俑傲视沧海,筑铜墙垒铁壁抗击狼豺!”字字句句,表达的都是作者对这片土地的挚爱深情。
《红树林》向世人展现了海南的本土文化,传递了海南特有的文化生活风俗精神之美。它对本土文化的表达,积极地推动了海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对当下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起到了积极的文化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