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强调,海南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先行一步,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表率。为此,本刊“他山之石”栏目推出一组全国各地在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方面的好做法、新经验,为我省加快补齐生态短板、改善薄弱环节提供借鉴参考。
再“智慧”的垃圾清运车要搞清一个小区哪户居民没有遵守垃圾分类规则,也不太可能。而在浙江杭州,这项“深究”的职责交给了小区的“桶长”。
9月20日11时,杭州圣奥领寓小区3幢1单元前,“桶长”吴德芬挑出餐厨垃圾桶内一只绿色垃圾袋,用手机扫描袋上的二维码,页面自动显示这只垃圾袋来自503室居民。吴德芬打开袋子,确认只有餐厨垃圾后,在“巡检评分”一栏内打了满分5分。
吴德芬说,如果一个月天天满分,一户家庭最多可换15个鸡蛋;整个单元如果月终成绩排行小区前二,“桶长”还能领500元奖励,买些生活用品激励大家,因此居民们都很积极。今年以来,这个小区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超90%。
也有一些居民根本不在乎鸡蛋或生活用品,小区发给他们的厨余垃圾专用袋不用,随便套个袋子,也不分类,直接往垃圾桶里扔。对于这类“拖后腿”的居民,“桶长”就会很严厉:在值守时间内碰到他们就毫不客气拦下,直到他们把袋子里的垃圾分清楚再放行。
如果说“桶长”只是个临时虚职,那么一些小区物业则迫于合同等压力,动起了真格。“开发区内负责83个小区的物业,彼此间是竞争关系。”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治废办科长顾登坦言,如果在考核中,垃圾分类相关指标不合格,将直接影响该小区未来示范小区的申报,也与物业公司年终考核评定挂钩。在压力倒逼下,各个物业公司使出浑身解数推进分类,员工天天去敲居民家门,把垃圾分类的宣教工作落到实处。
(据2018年9月25日《解放日报》,文/陈玺撼)
“受东北风影响,外来污染输入叠加本地污染排放,预计10月8日福州、漳州、泉州、莆田等沿海地市可能会出现臭氧轻微超标。”福建省环保厅大气处马上启动轻微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指挥指导相关地市开展本地污染管控和区域联防联控……10月8日19时,4个沿海地市的臭氧轻微污染成功消除。
福建率先在全国建成省级生态环境大数据云平台(生态云平台),通过打造“一平台一中心”三大体系,让海量数据跑起来、用起来,助力福建环境监管形成一盘棋、一本账,环境决策更高效更精准更智慧。
生态云平台注重“信息汇”,通过建设全省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中心即“一中心”,不仅打通数据“孤岛”,还打破部门壁垒。目前,平台汇集数据117类80多亿条,日容量增长约1TB,同时整合汇聚40余个信息化系统。其中包含工商、水利、公安、交通等21个部门41类数据。
(据2018年10月26日《中国环境报》,文/魏然)
10月24日,苏州市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平台上线。该平台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环保、水利、农业等各项生态环境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为政府推进环境治理提供“超级大脑”。记者从平台上线仪式上获悉,苏州这一做法在全国尚属首创。
苏州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蒋勐介绍,这是一个集数据整合、目标分解、协同作战、调度指挥、分析决策和跟踪督办于一体的新型环保大数据平台。该平台最大的特点在于生态环境治理理念和方式的创新,对污染防治工作目标、措施手段进行数字化、可视化管理,做到按图施工、挂图作战、协同共治,用数据支撑管理、辅助执法和科学决策。
以吴淞江赵屯断面为例,该平台通过不同颜色,清晰地展示了吴淞江干流、支流水质状况,可关联查询吴淞江周边排污企业、工业污水厂、生活污水厂等信息,实时查询污染源排放数据。一旦有企业偷排,平台会及时发出预警。以往揪出类似偷排行为“基本靠人”的传统方式将得到根本改变。
这些功能的实现依托于“超级大脑”的强大数据库和分析系统。从5月15日正式启动建设以来,“超级大脑”先后清理、整合了17个部门、135项数据清单,集纳的数据覆盖全市8657平方公里土地,10个区(市),90个乡镇街道,19个工业集中区,159个湖泊,816条河流,3.6万家排污企业、934个入河排污口。
(据2018年10月25日《苏州日报》,文/王芬兰 王小兵)
“1+7+N”是山西省推行的新型水域生态治理运作体系,其中1指省水务企业,7指7个流域投资公司,N指区域公司。11月5日,山西省水利厅、太原市、忻州市等签署了《组建汾河流域投资公司合作框架协议》,流域投资公司将以项目为载体,与地方政府合作组建区域公司,开展项目建设及运营管理和产业开发等工作,形成生态环境治理的市场化运作体系。
山西省的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沁河、涑水河、大清河等七大河流流域总面积占全省的72%。实施以汾河为重点的“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对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山西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标志性意义。山西省提出要创新规划机制、建管机制、政策机制、奖补机制、补偿机制、责任机制的六大机制。着力抓好水污染防治、河流生态补水、河流源头保护、地下水超采治理和岩溶大泉保护、节约用水等重点工程。
山西省通过盘活经营性的资产收益,鼓励流域投资公司按照省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规定,积极参与到流域内水库、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项目的投资建设、经营管理中来。积极推行政府购买生态服务,导入多元产业。
(据2018年11月6日《山西经济日报》,文/刘业飞)
穿上“红马甲”,在海滩捡起泡沫物,在海面捞起白色漂浮物……11月4日,浙江普陀登步人高某来到沙滩仔细清理垃圾。与普通志愿者不同,他还是一起非法捕捞案件的当事人,正在用“劳役代偿”的方式完成对海洋的“生态修复补偿”。
让符合条件的违法者用更合理的方式完成“生态救赎”,这是普陀检察机关最近在舟山市首创的一项生态修复补偿模式。
今年禁渔期,高某驾驶着渔船在东海海域,使用网眼尺寸低于35毫米的张网,非法捕捞水产品500余千克,被普陀区海洋与渔业局当场查获,随后该案被移送到普陀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在办案过程中,高某交代因为家里特别困难,想捕些杂鱼当作养殖虾的饲料来降低成本。经过评估,检察官认为高某捕捞的杂鱼经济价值低,高某主观恶性较小,犯罪情节较轻,认罪态度较好,且自愿进行生态修复,依法可以对其做相对不起诉处理。检察机关经深入调查,并多次与区海洋与渔业局等部门协商,决定对高某采用“劳役代偿”的方式,替代出资购买鱼苗增殖放流的生态修复补偿方式。
(据2018年11月6日《舟山日报》,文/方智斌 陈英)
全国果菜茶绿色发展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经验交流会11月1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召开。广西农业厅厅长刘俊在会上表示,广西以责任倒逼农业绿色发展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大力推广“微生物+”生态养殖模式,减少农业污染。
刘俊介绍,广西方面重视农业绿色发展,并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目前,官方已出台了《广西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三年作战方案(2018—2020年)》《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大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同时,建立起农业绿色发展工作机制,协调财政、食药监、工商等部门组建农村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指标工作。
目前,广西已有不少企业开创“微生物+”生态养殖新模式,以生物防治技术替代化肥农药,减少农业污染。以广西南宁合一生物防治技术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专业从事农林有害生物天敌规模化扩繁、工厂化生产和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推广。其首创研发的米蛾卵赤眼蜂工业化高效生产技术,可在一年内扩繁螟虫的天敌小卵赤眼蜂500亿头,实现防治螟害甘蔗田100万亩、500万亩次的产能。
(据2018年11月3日中新网,文/钟建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