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 Lp(a)、CRP、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2018-11-17 04:25范文锋黄韶荣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19期
关键词:二聚体脑梗死急性

范文锋 黄韶荣 罗 维

广东省佛冈县人民医院,广东佛冈 511600

急性脑梗死为我国人群较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发病实质为脑供血障碍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1-2]。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率也随着这一趋势不断上升,带来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3-4]。现阶段,我国临床迫切需要能够辅助诊断和评估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性指标,以实现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5-7]。基于上述现状,本研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Lp(a)、CRP、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表达变化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旨在寻找能够指导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治工作顺利开展的指标,进一步改善该疾病患者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急诊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同期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12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将两组研究对象设为急性脑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急性脑梗死组纳入标准:(1)疾病诊断结果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2)发病时间未超过48h。排除标准:(1)本次发病为疾病复发;(2)入院前1个月内服用过能够影响血清Lp(a)、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表达的药物;(3)合并心、肝、肾等其他重要脏器功能异常;(4)合并恶性肿瘤。健康对照组排除未成年者和年龄大于80周岁者。急性脑梗死组中,男119例,女81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7.24±4.55)岁。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划分为三个亚组,其中轻型组69例,中型组81例,重型组50例。健康对照组中,男64例,女56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66.92±4.48)岁。对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随机样本组间统计,结果显示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基本均衡,具有研究意义。本研究在获取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后开展。

1.2 方法

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Lp(a)、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

标本采集及处理:(1)健康对照组于体检时采集5mL外周血,以1500r/min的速度离心20min,分离血清,在-70℃的冰箱中保存待测。(2)急性脑梗死组患者于发病后24h内和治疗周期结束后采集5mL外周血,以1500r/min的速度离心20min,分离血清,在-70℃的冰箱中保存待测。

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法:在患者入院后给予患者吸氧、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改善脑循环药物及营养支持、功能恢复等治疗。

指标检测:(1)血清Lp(a):检测试剂购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仪器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2)CRP:检测方法为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试剂购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仪器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3)D-二聚体:检测方法为ELISA法,检测试剂购自上海岚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仪器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4)纤维蛋白原:检测试剂盒购自河南曙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仪器为全自动凝血分析仪(美国)。

上述指标检测均严格按照仪器及试剂使用说明进行,准确记录检测结果。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选取的观察指标包括:(1)急性脑梗死组患者(治疗前、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Lp(a)、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2)急性脑梗死组中三个亚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Lp(a)、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建立基于SPSS19.0版本统计学软件的数据分析模型,计量资料的描述形式为(),两组间样本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样本差异采用方差F检验,组内样本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描述为(%),样本差异采用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为高度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急性脑梗死组、健康对照组组血清Lp(a)、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

急性脑梗死组治疗前的血清Lp(a)、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见表1、2所示。

表1 急性脑梗死组治疗前的血清Lp(a)、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s)

表1 急性脑梗死组治疗前的血清Lp(a)、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s)

组别 n Lp(a)(mg/L) CRP(mg/L) D-二聚体(ng/L) 纤维蛋白原(g/L)急性脑梗死组 200 467.24±79.58 15.98±2.69 281.44±80.17 7.92±0.98健康对照组 120 130.83±42.60 2.13±0.57 159.63±46.50 2.83±0.78 t 16.667 22.526 5.898 18.174 P 0.000 0.000 0.000 0.000

表2 急性脑梗死组治疗后的血清Lp(a)、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s)

表2 急性脑梗死组治疗后的血清Lp(a)、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s)

组别 n Lp(a)(mg/L) CRP(mg/L) D-二聚体(ng/L) 纤维蛋白原(g/L)急性脑梗死组 200 271.56±53.88 8.36±1.01 200.93±40.36 5.71±0.84健康对照组 120 130.83±42.60 2.13±0.57 159.63±46.50 2.83±0.78 t 9.160 24.024 2.000 11.236 P 0.000 0.000 0.005 0.000

表3 急性脑梗死组中不同亚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Lp(a)、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s)

表3 急性脑梗死组中不同亚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Lp(a)、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s)

组别 时间 Lp(a)(mg/L) CRP(mg/L) D-二聚体(ng/L) 纤维蛋白原(g/L)轻型组(n=69) 治疗前 252.46±58.61 5.90±1.07 202.55±52.17 4.05±0.88治疗后 208.31±44.20 3.38±0.98 182.37±38.33 3.77±0.86中型组(n=81) 治疗前 439.30±75.02 13.88±1.25 272.09±79.03 6.82±0.93治疗后 268.47±50.03 8.02±1.13 204.27±40.81 5.62±0.78重型组(n=50) 治疗前 709.85±103.40 27.98±2.18 378.96±100.00 10.58±1.20治疗后 335.16±54.91 12.07±1.09 229.07±40.59 8.01±0.83 F治疗前 5.581 6.033 8.154 5.538治疗后 6.714 8.141 10.022 7.160 P治疗前 0.000 0.000 0.000 0.000治疗后 0.000 0.000 0.000 0.000

2.2 急性脑梗死组中不同亚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Lp(a)、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

治疗前、后,重型组患者的血清Lp(a)、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中型组、轻型组高(P<0.05),中型组患者上述指标表达水平均较轻型组高(P<0.05),且各亚组治疗后上述指标的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见表3所示。

3 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现阶段急性脑梗死的病死率仅次于心肌梗死和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危害国人生命健康的第三大疾病[2]。大量临床实践证实,尽早明确诊断结果,及时给予患者对症治疗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键[8-10]。目前,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和病情评估主要依赖于CT、MRI等影像学工具,长期实践发现,影像学工具虽然能够较直观的观察到患者的病灶情况,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应用局限性,如检查时需要将患者移入到检查室内,可能对患者病情产生影响等[11-12]。因此,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开始寻找能够辅助诊断和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更加便捷、敏感的指标[13]。

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脑梗死相关的生化指标包括血清Lp(a)、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但多为单一指标或两种指标检测。本研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上述四种血清生化指标表达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旨在明确上述指标是否能够用于急性脑梗死的辅助诊断和预后评估。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Lp(a)、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降低,但上述指标治疗前、后的表达水平仍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表明上述指标表达水平升高对急性脑梗死发生有促进作用。对比急性脑梗死组中轻、中、重型组三个亚组患者血清Lp(a)、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表达水平发现,各亚组治疗后上述指标表达水平均有所下降,重型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的表达水平均高于中型组和轻型组,轻型组患者上述指标的表达水平最低。表明上述指标可用于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情况。分析本研究得到上述研究结果的原因为:(1)血清Lp(a)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研究证实其能够通过抑制纤溶酶活性,发挥阻碍血管内皮修复、血栓溶解的作用,其高表达在促进血栓疾病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故在急性脑梗死血清中呈高表达。(2)CRP为国内外研究最多的一种炎性反应指标,该指标在机体受到感染或发生组织损伤时表达水平急剧上升[14]。炎性反应在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中均发挥着促进作用,故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D-二聚体为水解纤维蛋白的一种特异性降解物,在血清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敏感性[15]。研究证实该指标升高往往表示体内纤溶亢进或有血栓形成。急性脑梗死患者处于高凝状态,纤溶活性较强,故该指标呈高表达。(4)纤维蛋白原其本质为凝血因子,参与了血浆内血小板的聚集过程[16]。研究证实高指标表达水平高于5g/L时,发生血栓性疾病的风险会增加4倍,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性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出血清Lp(a)、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可用于评估急性脑梗死的辅助诊断和该疾病患者的预后评估,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治中发挥着重要指导价值。

猜你喜欢
二聚体脑梗死急性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急性心包炎1例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胃黏膜保护治疗的对照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