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胜 李林福,2 樊艳霞 张文婷 赵崇军 曾鸿莲 刘建飞 林瑞超▲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品质评价北京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2;2.赣南医学院药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疼痛科,北京 100083;4.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认证中心,广东深圳 510080;5.江西省瑞金市中医院药剂科,江西瑞金 342500
慢性胃炎属于中医“胃痛”和“痞满”范畴[1],它与生活环境、饮食习惯、遗传特性等诸多因素有关[2],中医认为慢性胃炎症状表现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以气滞、湿热、血瘀为病机[3],常见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胃络瘀阻等证型[4]。临床中,中医药以辨证论治为组方依据,不仅能改善症状,甚至可以改善病理[5]。但是,因功效主治和安全性的相关研究较少,且每年尚有不少由中成药导致的不良反应[6],故本文整理了我国慢性胃炎中成药的处方信息、典籍毒性记载及文献报道,并进行了分析、讨论,以期对我国慢性胃炎中成药的合理选择与使用有所帮助。
查询药智网中成药处方数据库,检索近50年我国的中成药处方。
注:药智网为国内最大最全的医药数据库,笔者对检索结果进行了核实,确认处方信息与《中药成方制剂》、《中国药典》[7]、《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8]等出处的记载一致。
药智网中成药处方检索方法:在“功能主治”项输入搜索条件 “慢性胃炎”,搜索结果即为我国治疗慢性胃炎的中成药,将结果导出至EXCEL软件,建立处方信息表。
对处方信息进行整理:(1)统计中药的频次,并对中药的处方名进行规范化处理,包括异名同源的统一、炮制不同但同效的统一等,如神曲、六神曲统一为神曲。(2)统计中药的归经,一药归多经的,每经各统计一次。(3)统计中药的治法,根据中药的功效确定治法。
对典籍、文献进行整理:(1)以处方中药为检索词,在药智网中检索中药的典籍出处,整理对毒性的记载。(2)以中成药名为关键字,在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检索1993~ 2018年10月的文献,根据临床研究报道,整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中药的归经和功效主要以《中药学》(高学敏著)所记载的内容为基础[9],其他著作则适当引用;无归经和功效分类记载者不作统计。
我国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中成药共有86种,其中,纯中药制剂71种(占82.6%),中西药复方制剂15种(占17.4%)。中西药复方制剂中的西药成分有:胃黏膜保护作用的次硝酸铋、硫糖铝、维生素等,抑制胃酸作用的氧化镁、氢氧化铝、碳酸氢钠等。
排除重复处方后,得到不同的处方61个。将中药名规范化后,涉及中药158种,中药频次总计为436次,平均一个处方约7味中药。根据统计,药味最少的处方仅一味中药,如潞党参膏滋、猴菇片、胃祥宁颗粒等;而药味最多的处方含有25味中药,即胃得安胶囊(片)。
在61个中成药处方中,累计频次大于5的中药有30种,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甘草37(60.6%)、海 螵 蛸 20(32.8%)、木 香 19(31.1%)、白 芍 19(31.1%)陈皮18(29.5%)等,如图1所示。数据表明在搜集到能够治疗慢性胃炎的中成药中,甘草的频次远高于其他中药。
图1 我国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中成药处方中药频次统计—用药频次≥5的中药
如图2所示,61个中成药处方中,归经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脾经57(93.4%)、胃经56(91.8%)、肺经56(91.8%)、肝经55(90.1%)、心经46(75.4%)、肾经45(73.8%)、大肠经42(68.9%)等。
图2 我国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中成药处方归经统计
61个中药处方中共涉及20种治法,如图3所示。频次较高的有补气38(61.3%)、收涩37(59.7%)、清热 35(56.5%)、理气 32(51.6%)、活血31(50%)这5种治法,其次是消食18(29%)、补阴 18(29%)、化湿 16(25.8%)、补血 15(24.2%)、温里15(24.2%)等治法。
图3 我国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中成药治法统计
表1 我国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中成药处方中的“有毒”中药
经检索《中国药典》、《中华本草》等相关医药标准和典籍[10],有21种中药被明确记载为有毒,这些有毒中药分别是大黄、白矾、半夏等。见表1。
在我国治疗慢性胃炎的61种中成药中,共有34种中成药含上述有毒中药,在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检索、查阅相关文献,有13种中成药报道存在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症状与“有毒”中药的常见不良反应相似[11-26]。
在我国治疗慢性胃炎的中成药组方中,频次较高的为甘草、海螵蛸、白芍、木香、延胡索等临床常用的中药,低频次的为相对少用的中药以及“有毒”中药,这表明,甘草、海螵蛸、白芍、木香、延胡索等中药优先被临床选择,更受临床的认可,是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代表性中药。
统计结果显示,归脾胃肺肝经频次最高,心肾大肠等经次之。表明慢性胃炎的治疗不仅与胃脾肝密切相关,也与肺、心、肾、大肠等经有不可忽视的关系。由此观之,虽然慢性胃炎的主要病位为胃脾肝,但也兼顾调节其他脏腑[27]。肺主气、司呼吸,补气药、理气药经过肺经的运转,才有肝的疏泄和脾升胃降;所以肺经与胃脾肝地位相当;心主血脉,清热药、温里药、活血化瘀药循血脉而达病所,进而清胃热、祛寒湿、化瘀阻;肾主水液,化湿药、利水渗湿药走水道而除湿,肾为脏腑阴阳之根本,补虚药主要入肾经得以弥补脾阳、胃阴;大肠主传化糟粕,体内邪毒、积滞通过大肠排出体外。
综上所述,我国慢性胃炎中成药归经以脾胃肺肝经为主,心肾大肠经次之。在辨证用药时,根据疾病的病位所在,选择相应归经特点的中成药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例如,对于阴虚证且心烦不宁的患者,可借助麦冬的滋养胃阴、清心除烦功效,选用含麦冬的中成药。
慢性胃炎的病机为气滞、湿热、血瘀,需调理气机、去除湿热、活血化瘀。统计结果显示,我国慢性胃炎中成药以补气、收涩、清热、理气、活血治法为主,与慢性胃炎的治疗原则一致。
医生和患者选用中成药时,针对不同病机所致证型慢性胃炎应选择相应的中成药,例如,对于瘀血阻滞、寒凝气滞导致的胃络瘀阻型患者,选用的中成药处方中应有活血、温里、理气作用的中药,如复方田七胃痛片,其组方中三七、延胡索能活血,吴茱萸能温里,川楝子能理气;而对于热灼胃阴、湿滞脾运所致的脾胃湿热型患者,则选用的中成药处方中应有清热、化湿作用的中药,如溃疡冲剂[28],其组方中黄芩能清热,滑石粉能化湿。
统计结果显示,“有毒”中药的频次相对较低,在处方中的用量不多,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报道可能由“有毒”中药导致,也可能由复方制剂中铋、铝化合物导致的[29]。但是,由于我国治疗慢性胃炎的中成药的循证研究起步较晚,多数中成药缺少相关研究,因此,对处方安全性的确切评价有待进一步研究。
我国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中成药种类较多,组方规律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常用的为甘草、海螵蛸、白芍、木香、延胡索等中药,治法以补气、收涩、清热、理气、活血为主,主要通过对脾胃肺肝进行治疗。需要注意的是,不少中成药含有“有毒”中药,临床已有不良反应报道,“有毒”中药不仅有致急性毒副作用的风险,在长期服用的情况下,也可能因毒性成分的蓄积而对身体产生损害。鉴于循证医学证据不足,建议临床中对含有毒中药的中成药应慎重选用,同时,生产企业应主动搜集患者病例、开展临床试验或毒理药理实验,以研究药品的安全性。若发现药品确有不良反应和禁忌,应当及时修改说明,使患者可获得准确的用药信息。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严格以说明书注明“慢性胃炎”作为纳入研究的处方,而实际上,临床中也常使用一些药品说明书并未注明“慢性胃炎”的中成药,例如摩罗丹,其说明书功能主治项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而循证研究与临床证据表明,摩罗丹对于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多种胃病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30-32],其处方由白芍、延胡索、白术、三七等18味常用中药组成,与我国慢性胃炎中成药的用药、归经、治法一致性较高,且安全性良好[33],被中华医学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等多个共识意见推荐为治疗慢性胃炎的中成药。因此,本研究认为,临床中,应综合参考说明书、临床实际及指南共识的推荐选择合适的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