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 郑 立
难老泉,晋阳第一泉。
曾流响在我课本上的泉水,流响在我的眼前。
难老,在李世民“飞泉涌砌、激石分湍”的想象里,在李白“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的神往里,在司马光“山寒太行晓,水碧晋祠春”的伏笔里,在范仲淹“千家溉禾稻,满目江乡田”的遐思里……被历代的墨客一再咂味,被历代的文人一再掩卷,被历代的伶人一再唱罢,又被此时的我,轻轻地扶起,在明末清初傅山的题匾上,静默无语。
在水母楼前,我捧起滔滔不可遏、泠泠无竭时的猜想。石龙吐泉、沙弥举盏的造像,智伯渠上挂雪飞花的回眸,《山海经》“悬瓮之山,晋水出焉”的余韵,都是天地同流的时光。
天旱不减,雨涝不增。在《水经注》里,安稳的民心,白练飞展。在《后汉书》里,栖息的民情,琴筝和鸣。在我潺潺的热望里,冬结春苔,春留冬镜。
翼然欲飞的八角泉亭,如锥的尖顶,拂过北齐天保年间古朴的风,湿过明嘉靖年间简洁的雨。一眼圆井,难老泉,在我踽踽的逡巡中,奕世长清,昼夜不舍。
难老若弦,灵泉浩浩。随心东去的是天下的吐哺。
晋祠如歌,圣水溶溶。绕心西来的是三晋的澄明。
这一刻,阳光如蝶。
一棵与晋祠齐年的西周的卧龙柏,被一棵一千八百年的西晋的撑天柏,毅然托起。
托起我的惊愕,托起了古貌离丽的眼神。
三千年,在圣母殿北侧,簇拥在卧龙柏上,颤动太阳的蜜汁。酣梦淋漓,金光闪闪。
在倾斜的树身上,一个巴掌大的树洞,一只时光之眼,埋下喑哑的雷霆。如梦如幻。
苦难之光,赎回了真理之身,洞穿一切世相的虚妄。如雾如电。
苍色的骨质的木纹,忍说出欧阳修的感叹:“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
冥顽之痛,愚昧之殇。“谁知千年根,忽遭斧斤断”。
所有的旁证,振振有词。在清朝太原县训导王省山的《吊晋祠古柏》里,道光年间的一斧斤的锋刃,划开了沃血森森的古时光。
苍劲之骨,翠碧之血。“晋源之柏第一章”。
所有的评说,掷地有声。在傅山的立碑题字上,漫漫岁月的腐蚀和砥砺,故事里的想象和欲望,已是春暖花开的传唱。
欣悦坦荡的灵魂,凌云劲节的葳蕤,在长龄柏、隋槐、唐槐、复生槐之间,在众木临水的婆娑里,淆之不浊,与世长清。
这一刻,阳光如梦。
触摸晋祠。彼此,已成为彼此的船。
三千年的岸,松柏交横,在几米之远。
一千八百年的停顿,楼台显豁,在举头之间。
波谲云诡的历史,在我绵薄的手掌里,举重若轻。
在晋祠的台面。
同是影子的空寂,同是入寐的灵台,泉流鸣渠。
水镜台,一双彩绘的眼睛。看尽了世态炎凉,看惯了人情冷暖。
恍若是正面,却又是背面。都是生旦净末丑的轮转。都是台上台下的流年。
金人台,四个铁人的掌故。
其说不一的源头,其说归一的滥觞,都是忽来忽去的福泽。
求富贵的铭文,求平安的心声,都是同气连枝的渴望。
清水明镜。轻裾长袖。忠奸是非。
我听见,清词丽曲、丝竹管弦的和鸣。
莲台映月。天辅地佐。后裔承恩。
我看见,人间香火、日月灵性的辉映。
在人心的台面。
同样入醉的心境,同样濯洗的灵魂,花落梦乡。
都说世道无常,水镜台后的仙人桥有无通灵之气?
脚步轻些,我是鱼沼飞梁的神往,在水镜台上唱过,鸟语花笑。白鹤亭上的低眉,松水亭上的企望,有我的聆听。
都说人心不古,金人台西的对越坊有无雄伟之笔?
脚步再轻些,我是八角莲池的敬慕,在金人台上走过,水秀山明。鼓楼的风,钟楼的雨,献殿的牲膳,有我的虔诚。
谁在拨动范仲淹《咏晋祠水》的诗句?“大道果能行,时雨宜不怼。皆如晋祠下,生民无旱年。”
心气如台,诗句如台。我,一个壮志未酬的老生,抖三尺长髯,酬神赛唱,人生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