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高虹
智能导航胶囊胃镜机器人,不仅能自助导航,还可以自动诊断疾病;“智家狗”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实现了公安人口系统数据与社区门禁进出数据互通的管理模式;智慧能源小镇,光伏设施全部并网后,屋顶和幕墙就能发电……
进入新时代,当传统产业与大数据、智能化碰撞,当传统制造业这棵“老树”发出现代“智造”业的“新芽”,一种产业变革的新活力正在重庆两江(长江和嘉陵江)两岸日渐涌动。
长安汽车、嘉陵摩托、重庆钢铁、重庆机电……这些老百姓耳熟能详的知名品牌,都出自重庆。
作为我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重庆制造业基础雄厚,工业行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较为完备,尤其汽车和电子制造两大支柱产业占据了重庆工业的半壁江山。然而,近年来随着支柱产业支撑力明显减弱,压力之下,这座老工业城市迫切需要寻求让传统产业焕发活力的“金钥匙”。
重庆市经过深入调研、反复研究,得出了答案:运用大数据、智能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重庆的传统制造业基础,是历史留给大数据智能化的财富,是大数据智能化应用的广阔市场空间和发展空间。”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认为,重庆要利用这些重要资源,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发挥好新老结合的优势。
2015年国家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以来,重庆力争先机,先后承担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和数控一代科技支撑示范工程,重庆机床集团、长安集团等20多家企业承担了30余项国家智能制造专项项目。市级科技计划依托中船重工、中冶赛迪等核心企业,突破了机械、汽车、电子、冶金等行业中的多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开发出了高档数控机床、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等新型高端智能制造产品,相关技术和产品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科技创新的年增加值超过500亿元。
2016年底,重庆颁布实施了《重庆市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十三五”规划》,将电子核心基础部件、物联网、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智能终端等新兴产业作为重庆未来重点发展方向。
今年3月,《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超算、软件服务、物联网、汽车电子、智能机器人、智能硬件、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装备、数字内容等十二大产业,打造智能产业集群。
重庆谋划发展数字经济、智能产业,并着力为传统产业植入“智能因子”。目前重庆已有大数据智能化产业企业约30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900家。今年上半年,全市智能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282亿元,同比增长21.7%,预计全年有望超过4500亿元。
电梯门板制作生产线上,6台ABB机器人在进行切割作业,2名工人在负责设备监控等工作……这些科幻电影里的场景,正是重庆市大足高新区施密特电梯生产车间的实景。经过智能化改造后,车间以前10个人的活,如今只需2人就能完成,生产效率较以往提高10-15倍。
近几年,随着中国制造业的低成本优势不再,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大面积推广“机器换人”。对于转向技术优势,从资本、人才等要素看仍需一定积累期,于是“机器换人”成为当前中小企业易学易用、见效较快的升级捷径。浙江许多生产机器人的企业都实现了产值大幅增长,也带动了一线员工加快向知识型生产者转型。长安汽车等重庆企业,近年也已在进行“机器换人”。
重庆东矩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笔记本电脑外壳生产,该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号召,率先推行“机器换人”。截至今年8月,该公司已累计投入1601万元进行“机器换人”,共购买机器人61台,替代劳动力202个。在公司订单增加36.9%的情况下,生产效率提高了32.2%,良品率提升10.12%,毛利率提高6.61%。
今年,重庆将实施100个“机器换人”项目,推动5个智能工厂和50个数字化车间建设,让传统企业应用更多的智能化装备,加快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改造步伐。
据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下称重庆市经信委)介绍,重庆六大电子终端代工企业实施“机器换人”后,良品率较上年提高6%,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至29.3万元/人,比全市工业行业平均水平(29.1万元/人)高2000元/人。此外,2017年重庆笔记本电脑产量达到6095万台,同比增长9.9%。
“当前,重庆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要转型,光靠改造传统产业还不够,还须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今年8月,首届中国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兴办,重庆市经信委主任陈金山在会上介绍,重庆将牢牢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发展的重大机遇,推动智能产业发展,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育智能产业,为重庆产业发展装配新“引擎”。
当两江新区某条路上的一盏路灯坏了,无论白天或夜晚,维护人员可第一时间收到故障报警的准确位置信息,然后通过大数据分析掌握故障的根源,从而排除故障。这就是“智慧城管”。
事实上,不论数字产业化,还是产业数字化,最终的落脚点都是通过商业应用开发,让技术服务于民生福祉,让城市变得更加“智慧”。
“在推动智能发展中,智能化应用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陈金山说,充分发挥好大数据和智能化在商用、政用和民用的价值尤为关键。目前,重庆各个领域的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已遍地开花,山城市民开始拥抱智能时代,共享智慧生活。
在机场,无纸乘机、刷脸通关、行李可视已成为现实;在医院,远程会诊的医疗手段被广泛使用;在商店,刷脸支付成为现实。不用带现金,只需一部手机,就可以吃饭、看病、购物……如今,这样的生活方式,重庆市民早已习以为常。在蚂蚁金服的助力下,支付宝“生活缴费”功能已覆盖重庆640万个家庭。
值得借鉴的是,重庆的智能化发展之路是“硬件”与“软件”协同发力。在空间布局上,则注重多点支撑、错位发展以及相互协调。如两江新区积极打造国家级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西永微电子园区、重庆高新区、重庆经开区等重点打造一批国家级的智能产业集聚区和智能园区;渝北、江北、北碚等主城区,则依托科技、教育、人才等优势,大力发展软件服务、智能集成等产业。
2017年底以来,腾讯、阿里巴巴、紫光、小米、京东、华为陆续与重庆签订合作协议,大数据智能化企业在重庆加速集聚。目前,阿里巴巴重庆公司已完成注册,位于两江新区服务贸易产业园的阿里巴巴重庆总部正在加快建设步伐。这里将成为阿里巴巴的“智能重庆中心”,助力重庆打造“亚洲最智能特大型城市”。
随着大数据智能化应用的深入推进,目前,重庆信息化发展指数为72.18,位居全国第十二位、西部第二位。交通、信息、公共安全、社会管理、教育等领域初步实现智能化,城市智慧生活指数在全国324个大中城市中名列第七位。
大数据、智能化,正引领着重庆这座年轻的直辖市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