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中非合作新时代

2018-11-17 15:21:27季志业
现代国际关系 2018年8期
关键词:非盟中非非洲

季志业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前院长、高级顾问)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根植于中华文明基因当中的“天下观”与“和文化”,继承并发展了和平共处、和平发展、和谐世界等中国理念,可以说,中非在构建命运共同体的事务中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无论是在反殖反帝、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时期,还是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谋取经济发展的新征程上,中非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中非是天然的同盟军,真正的一家亲。2013年习近平首次当选国家主席之后的首次出访就选择了非洲,提出“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理念;2018年,习近平再次当选国家主席之后首次出访还是来到非洲,可见中国领导人对非洲高度重视。近年来,中非各领域交流合作硕果累累,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新契机,中非发展又迈上了新的台阶,进入新的时代。中国始终坚持从战略高度看待和处理对非关系,将非洲视为“世界政治的重要一极、全球经济的增长一极和人类文明的多彩一极”。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非洲求和平、谋发展、联合自强的趋势不断增强,政治上从“逢选必乱”到基本趋稳,经济上从“失去的年代”转为“希望的世纪”,非洲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国际地位大幅改善,迎来独立后最为有利的发展时期。依据我对非洲这些年发展变化的观察,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非洲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正努力实现 “关键一跃”,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政治上非洲谋长期稳定,20世纪90年代至今,非洲国家普遍处在一党制变为多党制的转型期,在近30年时间里,这种源自西方的制度设计和本土政治传承之间不断碰撞与磨合,成为左右非洲政治发展的一条主线。当前,虽然多党制已经在非洲各国扎根,但呈现出复杂和多元的发展态势,难以用单一的模式加以描述,越来越多的非洲领导人认识到,没有和平稳定的环境,非洲不可能实现发展,已经取得的发展成果也会丧失。这种稳定从根本上来自“适宜的”政治制度所释放的稳健和活力。无数实例证明,盲目照搬外国模式的路走不通,需要构建符合非洲各国民情民意的政治制度。如今,非洲各国正在努力自我调试与完善,有的将执政党建设放到了头等重要的位置,有的将总统任期调至合适的阶段,有的将选举规则调整得更加合理,有的为和谐的部族关系创造条件。总之,都在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国情、实现长治久安的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

第二,经济上非洲谋转型升级。进入新世纪以来,非洲人口的巨大发展潜能正强劲释放,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年均增长超过5%,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成为国际金融危机阴霾下的一抹亮色。目前非洲经济总量达到2.5万亿美元,被公认为全球重要的新兴市场。同时,非洲经济增长的内驱性动力不断增强,不再满足于依赖传统的资源、能源出口,而是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寻求发展现代化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的路径,努力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尼日利亚、南非、埃塞俄比亚等许多国家都把发展“多元经济”作为努力方向,2013年非盟一致通过的《2063年议程》明确提出,大力加强区域互联互通,将实现工业化作为这半个世纪的追求。

第三,外交上非洲谋独立自主。一是非洲国家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2018年3月,44个非洲国家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举行的非盟首脑特别峰会上,签署成立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协议。二是非洲在全球发展、气候变化、国际治理体系改革等重大问题上联合自强,共同发声。非洲国家与七国集团建立机制性对话,要求与发达国家建立平等“伙伴关系”。三是在“非洲问题非洲解决”上取得重大进展。2016年底、2017年初,非盟、西非经济共同体成功应对冈比亚选后换政危机;就在2018年7月初,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两国领导人实现历史性互访,这一困扰非洲长达20年的地缘政治僵局得以舒缓。四是非盟自主性明显提升,降低了对外依赖。截至2017年12月,非盟有20个成员国已开始不同程度地执行非盟自主筹资决议,即将实现自主承担非盟委员会全部日常运作预算资金、非盟75%的项目预算资金以及非盟25%的维和行动预算资金。同时,非盟常备军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在索马里维和、南苏丹促和、马里维稳等一系列热点问题上,非盟担负起领导角色。在世界大发展大变革的背景下,非洲的声音全世界都需要倾听,非洲已成为促进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重要力量。

中国对非洲的发展诉求感同身受,习近平主席在会见非洲客人时反复强调:“无论中国发展到哪一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将始终同非洲等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永远做非洲的真诚朋友和可靠伙伴。”这是中国的郑重承诺,也是中国的肺腑之言。中国愿意全面参与非洲国家的复兴进程,打造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今天的中国,已经连续9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对非直接投资存量突破400亿美元,十年之内有望成为第一大对非投资国。中国还是非洲最大的发展融资提供国。根据麦肯锡公司2017年报告,2015年中国向非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金额累计已达210亿美元,远高于包括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欧洲执行委员会、欧洲投资银行、非洲开发银行和八大工业国组织在内的“非洲基础设施集团”投资总额。

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更是非洲的机遇。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习近平主席在4月的“博鳌”论坛上已经向世界发出了中国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明确信号。未来五年,中国将进口8万亿美元商品,中国对外投资总额将达7500亿美元。中国在继续向非洲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加大对非投资的同时,也欢迎非洲产品更多出口到中国,让中国人品尝“非洲味道”,领略“非洲制造”,享受“非洲服务”。2018年11月,中国将在上海举办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欢迎非洲国家、企业来参展参会。我们欢迎非洲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中国这列快车将永远为非洲朋友保留足够席位。

中国改革开放的决心坚定不移,绝不会因为一些国家的单边主义、保守主义抬头而改变航向。“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和合作的一项具体而重要的举措。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一带一路”建设已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变为现实,一大批重大合作项目落地。非洲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势头强劲,中国已经同非洲多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并收获了丰硕的早期成果,从东非的亚吉铁路、蒙内铁路,到中部非洲刚果(布)欣欣向荣的黑角经济区,到西非塞内加尔的方久尼大桥,再到南非的北汽首款汽车下线,“一带一路”合作在非洲开花结果。

中国人信奉水滴石穿,讲究久久为功。从20世纪60年代的坦赞铁路,到今天的亚吉铁路、蒙内铁路,中非合作的历史证明,中国将坚守与非洲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初心。一位诗人曾说:“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中国和非洲是同风雨、共患难的好朋友、好兄弟。

当前,世界正在经历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新的挑战层出不穷,但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不会逆转;非洲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但和平发展的大势不可阻挡。非洲神话中的长生鸟菲尼克斯每隔500年引火自焚,然后在灰烬中再生。中国神话中也有凤凰涅槃的故事。这两个故事,异曲同工地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非洲复兴的历史必然。中非之间需要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携手创造属于21世纪的人间奇迹。○

猜你喜欢
非盟中非非洲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时代邮刊(2020年8期)2020-06-22 08:13:54
SelTrac®CBTC系统中非通信障碍物的设计和处理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刑法论丛(2018年2期)2018-10-10 03:31:38
非洲鼓,打起来
“中国监听非盟”说遭驳斥
环球时报(2018-01-30)2018-01-30 05:27:20
穆加贝卖300头牛给非盟捐款
环球时报(2017-07-05)2017-07-05 08:14:35
深化中非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合作
中国公路(2017年13期)2017-02-06 03:16:22
课堂教学中非言语交往研究
对叶百部中非生物碱化学成分的研究
非洲的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