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产业链上增值收益
——汉滨区现代农业园区调查

2018-11-17 14:28汉滨区委常委副区长
当代陕西 2018年16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现代农业园区

◎汉滨区委常委、副区长 荆 钟

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大力培育特色龙头企业,打造品牌优势,用好“互联网+”平台,推动产业从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升级,农产品从质量优势向品牌优势转变

汉滨区总人口102万,农业人口有79万人,是农民占多数、农业占主导的农业大区,也是全省唯一绝对贫困人口数量超过10万人的县区。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针对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及脱贫成本高、难度大等现状,汉滨坚持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产业扶贫长效机制,走出了一条“多元投入、长效运营、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精准扶贫新路径。

现状

汉滨区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呈现四个特点:一是农业园区数量多。全区已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15个,其中省级园区10个、市级园区44个,区级园区61个,园区数量和省市级园区数量均据全省各县区前列。二是农业产业种类全。产业涵盖了畜牧、水产、蔬菜、粮油、茶叶、核桃、花卉苗木、食用菌、油茶、休闲观光等多个特色产业;从农业链条上看,园区既有农业生产园区,又有农产品加工园区,也有休闲观光园区,涵盖了一二三产业。三是农业园区效益好。115个园区规划建设面积39.5万亩,计划投资46.2亿元,目前已建成21.5万亩,完成投资36亿元,培育产值2千万以上的园区24个。2017年,园区实现产值16.2亿元,实现利润2.7亿元。四是精准扶贫模式新。在发展实践中,汉滨区探索出了“阳晨模式”“忠诚模式”“京康模式”等多种园区发展、带动群众增收新模式,其中,“阳晨模式”被省委、省政府写进“一号文件”,“忠诚模式”“京康模式”分别得到国家农业部和省政府的肯定。通过多年持续探索,找到了汉滨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园区建设的基本路径。

现代农业园区是汉滨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其“载体作用”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规模经营。全区累计流转土地27.4万亩(含林地),其中园区流转土地占比达到90%以上;建设钢架大棚面积1.4万亩,90%集中在现代农业园区。二是产业融合。已建成的园区,大部分都实行了生产、储藏、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其中,依托重点园区,整合畜牧、水产、茶叶、蔬菜产业资源,分别组建了四个销售公司,建立了两个物流配送中心,部分园区在安康中心城区和西安市设立了销售门店。三是质量品牌。全区有31个园区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农产品检测和质量可追溯。全区42个农产品获得了无公害产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四是农业技术。园区开发实现了机械化耕作、保鲜储藏加工,实施了粮油高产创建、蔬菜标准示范园建设、畜牧标准化创建及茶叶标准化示范园建设。五是精准扶贫。汉滨所有农业园区均建立了园区和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其中四个园区被列为全省产业精准扶贫试点。目前已与5000多户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累计带动贫困户1.9万户、5.4万人脱贫致富,人均年增收4000元左右,实现了“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的转变。

问题

随着农业产业不断转型升级,汉滨区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在提质增效、体制机制建设、市场培育也遇到了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投入严重不足。汉滨区属秦巴山地丘陵沟壑区,90%土地是丘陵和山地,高标准农田仅占可耕地面积的20%,土地条件差,分布零散,园区的路、水、电配套设施建设投入巨大。在现行政策下,土地以及在农用地上建设的设施不能作为抵押物贷款,园区建设融资异常困难,园区建设资金严重不足。

产业效益不高。目前,大部分园区尚处于前期建设阶段,产出效益不高,仅部分农业园区实现了盈利。其主要原因是园区各自为战,缺乏横向联合,难以做大做强;机械化率偏低,造成成本上升,劳务费用比周边的关中、汉中等地区高;产品加工层次低,缺乏精深加工的高端产品,增值效应不强;品牌化程度不高,小而多,多而杂;受国际国内市场影响,农产品价格已触及“天花板”,主要农产品价格严重倒挂,区内生产价格高于从外地调运价格。

园区业主培育难。一方面,由于农业园区建设投资大、见效慢、效益低,有经济实力的企业业主投资新建园区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一些愿意投入农业园区建设的企业业主,因经济实力弱而有心无力。目前,农业园区建设主体严重不足,而且缺乏“后备军”。

园区与农户利益联结不紧密。目前,只有忠诚等少数园区将大棚“反包到户”进行经营,利益捆绑比较紧密,既降低了劳务成本、又调动了农户的积极性;其他绝大部分园区与农户是雇佣关系,联系相对松散,农户主人翁意识不强,增加了园区生产成本,园区和农户的收益都受到了影响。

对策

多渠道加大园区投入。紧紧抓住当前产业精准扶贫等政策机遇,争取更多农业园区发展引导资金。建立区级财政支持农业园区发展专项基金,加大高标准农田、土地治理、农田水利、节水灌溉、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等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重点倾斜扶持农业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其发展壮大做强。大胆探索金融扶持园区的融资创新,鼓励社会资本支持农业园区建设,建立多元化农业园区融资机制。

着力提升产业层次。全力建设五里富硒食品加工园区,壮大富硒农产品加工基地,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推进农业园区接二连三,融合发展。通过村党支部引领,引导农户、园区、企业通过土地入股、相互参股等形式,加强横向、纵向的联合与利益连接,享受全产业链增值收益。支持农产品仓储、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完善市场信息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农业园区电子商务网上交易平台,探索推行“园区+电商企业+消费终端配送”等营销模式。加大对园区品牌培育、“三品一标”认证等奖励扶持力度,大力培育名优产品和著名品牌,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加快创新经营机制。大力推广阳晨、忠诚、京康、双龙等园区建设发展模式,引导园区加强一二三产融合,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引导园区的规模化生产与农户适度规模经营相融合,发挥农户的主体作用,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大力推广“智慧农业”,健全“支部+X(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生产经营组织模式,强化利益联结,壮大园区经济实力,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稳定脱贫。探索农户以土地等资产入股园区,变“单个的业主建园区”为“全体农户建园区”,建立园区与农户的利益共同体,形成捆绑发展良性机制。

大力培育经营主体。加大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推介,增强工商企业、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园区的吸引力,壮大园区建设的业主“后备军”。倾力支持园区申报省、市级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鼓励企业参与园区建设和经营,促进园区壮大、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规范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鼓励农村专业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组建合作社或公司,提高农民参与园区发展的组织化程度。

探索利益联接新机制。坚持“党支部+X+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按照“三变改革”“三权分置”“三产融合”同步推进的方法,积极探索并大力实施“三变改革”,全口径整合涉农资金,积极筹措农业产业发展资金,按照“区级统筹,镇办实施,资金(股金)村(社区)共有,园区(企业)使用,股份收益固定,贫困户分红受益”的原则,对一般贫困村每户按1万元,深度贫困村按每户2万元规模,采取“拨改投、投转股、股分红”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同步探索发展易地置业、资产租赁、光伏发电等产业,通过折股到村、量化到户的方式发展产业,促进群众增收、企业增效、壮大村集体经济。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现代农业园区
发展现代农业念好地里的“致富经”
深入考察调研 携手打造现代农业高地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露地蔬菜创新团队启动会成功召开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孔学堂 纯粹的国学园区
农业产业基金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农业产业发展的电子商务契合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