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张仙凤 杨子慧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文叶飞
不管天晴下雨、寒来暑往,河面上每天都可以看到一条船,船上有一根竹篙、一个网兜、两个箩筐,丈夫蹲在船尾掌舵,妻子站在船头一边瞭望一边打捞起河面上的垃圾,这是铜仁市碧江区环卫局河面打捞环卫工芦忠华夫妇的打捞船。
十里锦江,清澈明净,花繁树茂,风景如画。不管天晴下雨、寒来暑往,河面上每天都可以看到一条船,船上有一根竹篙、一个网兜、两个箩筐,丈夫蹲在船尾掌舵,妻子站在船头一边瞭望一边打捞起河面上的垃圾,这就是铜仁市碧江区环卫局河面打捞环卫工芦忠华夫妇的打捞船。
12年,4000多个日子,芦忠华夫妇用双手守护着悠悠锦江的万顷碧波,得到了环保部门领导和群众的交口称赞。
“在锦江河上打捞了12年的垃圾,看着河水越来越清澈,每天划着小舟摇曳在碧水蓝天间,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8月3日,记者在铜仁污水处理厂打捞船队码头找到芦忠华,听他讲述与锦江的故事。
芦忠华从小在锦江边上长大,1998年下岗后养过猪、开过船、卖过肉、捕过鱼。2006年,他看到乱倒垃圾现象普遍,河面上漂浮的垃圾不堪入目,于是加入了铜仁污水处理厂打捞船队。
芦忠华每天和队友负责面积约350万平方米、长约12公里的锦江流域垃圾打捞工作,对风吹下的落叶、行人乱丢的白色垃圾、突然飘浮的“水锅巴”进行打捞、处理。
“每天早上六点上船,晚上七点多才下船回家,有时候遇到值班或者突发情况,要干到晚上十一二点。”妻子胡孟君看到芦忠华这样辛苦,决定跟他一起到船上工作。
因为水性好,胡孟君具备了在船上工作的条件。2012年,胡孟君成为打捞队里唯一的女性。
大明边城、清水桥、东关大桥、水晶阁、西门桥、铜岩阁……芦忠华夫妇的打捞船每天往来于江面上,不停穿梭。
为了便于工作并管理好船只,2014年,芦忠华夫妇索性把家搬进了宽不足1米5的小船上,吃住都在船上。直到今年5月,碧江区环卫局安排了专人管理船只,他们才搬回家中居住。芦忠华说:“住在船上的3年多时间,一年365天中有300天都在江面上。”
凭借水性好、水况熟、经验足,芦忠华被推任为打捞队队长。他清楚地记得,刚开始招募队员时,有人只干了1个小时就丢下工具下船走了,有的干了半天走了,有的坚持了1个月后还是觉得吃不消,也走了。前前后后走了30多人,能坚持下来的都是打捞队的“老人”。
经常有人问芦忠华,一个月就那点收入,还拉着妻子这样干,值得吗?他总是朴实的一笑,答案永远是那句:“能换来这一江碧水,我们再辛苦都值。”
“每次下暴雨后,我们就‘惨’了。”芦忠华话还没说出口,旁边的队友罗生亮就抢着告诉记者。每次暴雨过后,打捞队的队员会立即开着船开始打捞,不管工作多久,只要看到江面上还有杂物,大家都不会下船。
在铜仁市2016年的“7.4”和2017年的“6.24”特大洪灾中,芦忠华彻夜不眠地在码头观察水位上升情况,移动船只防止被洪水冲走。洪水过后,芦忠华又率领打捞队伍连夜冲洗被洪水淹过的沿江步道。
由于在抗洪抢险工作中表现出的高度责任心,以及不计得失、苦干实干的奉献精神,2016年,芦忠华被碧江区委评为“优秀抗洪先进工人”。
12年来,芦忠华用坏的打捞船就有2条。以前船只没有机械动力,全靠人力划,一个来回就得花3个多小时,时常是凌晨5点开始工作,半夜12点才能收工,每天打捞的垃圾少则几百斤,多则10多吨,工作强度非常大。
作为打捞队长,芦忠华一直在研究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在他的建议下,打捞队在打捞船上装了机械动力,一个来回仅需30分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他还推动成立了“锦江环卫”水上清理队,打捞船由原来的2条增加至15条;队员也由原来的4人壮大为目前的25人。
由于工作时间长,报酬少,还长期不能回家居住,家里人对芦忠华夫妇有了意见,可他却说:“我们一天不工作就会影响其他人的打捞工作,增加其他人的劳动强度和危险性,既然干了这份工作,就要对它负责。”
“我们偶尔会从河里救起不慎落水的人。”芦忠华说,他们干得最多的份外工作就是救人,每每看到被平安救起的人,都会觉得很开心。
2009年冬月,芦忠华看见江面上飘来一个黑色塑料袋,赶紧开船去打捞,刚靠近就听到婴儿的啼哭声,他赶快将袋子打捞上来,打开一看,有一名男婴。于是他立即拨打110,并将孩子送到附近派出所。回忆起那一幕,芦忠华说,打捞垃圾本就是自己的工作职责,同时还能救人,感觉自己身上的责任更重了。
还有一次,打捞队结束工作准备在下南门收船上岸时,芦忠华发现一名5岁左右的小男孩落水,来不及多想就纵身一跃跳进水中将其救起。当时孩子快要失去生命体征,芦忠华凭着经验用手揉孩子的肚子,揉了近半个小时,终于孩子喉咙发出“哗哗”声,嘴里淌出一股水,随后开始哭了起来。为孩子实施紧急抢救后,芦忠华又将其送到附近派出所,孩子家人赶到派出所时泣不成声,拉住卢忠华的手不停致谢,感谢他对孩子的救命之恩。
在锦江上工作的这些年,芦忠华亲手救起的人小到襁褓婴儿大到中年妇女,累计近30人。
芦忠华出生在锦江岸边的桐梓巷村,从小在锦江边上长大,对家门前这条母亲河有着很深的感情。
“尽管工作枯燥、辛苦,但这活儿总得有人来干,保护锦江这条母亲河,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芦忠华告诉记者,做这份工作需要动真情、下恒心、做奉献,自己没有别的专长,但从小就喜欢在锦江河游泳,骨子里对锦江有着深厚感情,于是选择了服务锦江,并一直坚持至今。
盛夏的铜仁骄阳似火,露天作业的芦忠华夫妇没时间回到岸边休息,依然在河面上忙碌着。记者随船行驶到夫妇俩日常作业的河段,芦忠华左手掌舵,右手提起网兜捞起河面漂浮物,妻子也在一边瞭望一边捞起河面上的垃圾,豆大的汗珠从他们脸上滚落,来不及擦拭,两人又将网兜里装满的垃圾倒进船上的箩筐里。
若说锦江是铜仁的一道靓丽风景,那么此时此刻,那条轻轻摇曳的小木船,两个弯着腰打捞的身影,就是锦江上的靓丽风景。
芦忠华一边打捞,一边告诉记者,与2014年之前相比,现在向锦江乱排乱放的现象越来越少,这主要得益于政府宣传、治理并进,市民自觉性提高,时常有人制止向河面乱丢垃圾的行为,并提醒说环卫工很辛苦,请大家珍惜劳动成果。
据碧江区环卫局局长向宇估算,目前打捞队每天从锦江河打捞上岸的各种垃圾至少有3.2吨,一年下来就是上千吨了。
在打捞队这群河道“美容师”的辛勤劳动下,如今的锦江水清亮洁、风景如画,钓鱼的老人、散步的市民、观光的游客越来越多,大家看到这支队伍,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