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要“摁葫芦抠籽”

2018-11-17 09:13张世斌
当代陕西 2018年10期
关键词:葫芦作风攻坚

文/张世斌

“摁住葫芦抠籽——一个一个解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啃下的“硬骨头”。目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关键阶段,全省各级党员干部都要有“摁葫芦抠籽”的精神,帮助贫困群众真脱贫、脱真贫、不返贫。

摁葫芦抠籽,首先要“瞅准”。要解决问题,找准问题是前提。当前,一些地方扶贫政策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总结在会议上,就是很难落实到行动上;一些地方表格横行、数字扶贫、展板成堆、评比不断,基层干部有苦难言;一些地方的扶贫政策生搬硬套,不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拿“一张药方治百病”,搞“一刀切”;一些村组不认真对待扶贫政策,为了减少所谓“矛盾”,简单平分,搞扶贫“平均主义”;一些干部扶贫走过场、做样子,作风漂浮、纪律松散,“三天打渔两天晒网”,驻村呆不住、政策搞不清,弄得群众也跟着雾里看花;一些基层干部把扶贫资金当肥肉,吃拿卡要、雁过拔毛,群众反映强烈;一些贫困群众等着扶、躺着要,争贫、赖贫,哭穷、晒穷,“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这些问题,如不认真加以解决,国家的扶贫政策就不会落地生根,我们的扶贫目标就只能是一句口号。

摁葫芦抠籽,要“摁牢”。发现问题后,要盯紧问题。针对脱贫攻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要区分哪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哪些问题是主观造成的,哪些是在执行上级政策时走了样儿,哪些是制度漏洞造成的,找准“病灶”,开方抓药,精准施治。比如,针对部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安于现状的问题,加强政策宣传的同时,给他们思想上补补“钙”,采取宣传、感化、示范引领、集中教育培训、比学赶帮超等综合措施,使贫困群众对脱贫攻坚产生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激发内在活力。针对部分贫困群众怕干事创业、怕失败等精气神不足的问题,要主动培养脱贫“领头雁”、致富“带头人”,用“邻家典型”的鲜活故事做样本,让贫困群众在“吃鱼”的过程中学会“钓鱼”,让群众知晓“幸福的生活是奋斗出来的”。针对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要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以作风建设新成效促进脱贫攻坚任务落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多一份狠劲、多一份力道,见线索就查、露苗头就打,对贪污挪用扶贫款项的行为严惩不贷,决不能让这边摁下去一个葫芦,那边再浮起来一个瓢。

摁葫芦抠籽,最终要“抠净”。发现问题、找准问题,最终是为了解决问题。脱贫攻坚不是一场运动,不能“一哄而上”“一阵风”,更不能“一劳永逸”,而是一场持久的战争。全省各级党员干部要对标中央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责任心,有足够的耐心和意志,有扎实的工作作风和精准的工作措施,要下“绣花功夫”,扒掉“花拳绣腿”,以作风攻坚促脱贫攻坚。要把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做到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要弄清现阶段主要矛盾和问题,弄“实”情况、做“实”工作、写“实”文章,最终让贫困群众收获“果实”。要实事求是,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扶志”与“扶智”“输血”与“造血”结合,上下、内外形成合力。要坚持问题导向,集中力量解决扶贫领域“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工作作风不扎实、考核评估不严格等突出问题,“摁”住问题不放手,一个一个加以解决。如此一来,才能“实打实、硬碰硬”集中优势兵力打好攻坚战,才能摁住“葫芦”抠净“籽”,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摁”住问题不放手,一个一个加以解决。才能“实打实、硬碰硬”集中优势兵力打好攻坚战,才能摁住“葫芦”抠净“籽”,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猜你喜欢
葫芦作风攻坚
“葫芦镇”上喜事多
“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为民服务要在“群众频道”——改进作风不能“乔装打扮”
规矩立起来 作风严起来 履职实起来
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
宝葫芦
画葫芦
巨大的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