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为学之道”对于高专英语教学的启示探究

2018-11-16 12:36胡明敏
学周刊 2018年34期
关键词:儒家英语教学

胡明敏

摘 要:儒家“为学之道”是中华传统为学价值的经典阐发,其为学目的、为学内容及为学方法与健康人性、道义德行、人格修为紧密相连,是具有普世价值的为学观。在分析当今高专英语教学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用儒家“为学之道”指导高专英语教学,让教学目的在人性意义上更为宏大高远,教学内容更具深层内涵,教学方法更能紧靠实际,让高专英语教学在传统经典的指引下解决时下问题,开拓教学思路。

关键词:儒家;为学之道;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34-000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4.004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专英语教学目标在其大纲指引下往往注重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兼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策略的培养,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场工作能力。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理解也相应地趋于工具化,认为英语学习旨在获取知识技能,服务于今后的功名利禄。这种功利化的为学目的将学习与身心情感割离开来,将出于人性需要的为学目的泯灭于社会竞争的压力之下,与中华传统对于“性”与“学”的统一性相背离。因此,高职高专系列英语教材的内容通常缺乏经典美文的编入,文学性与艺术性几乎绝迹,只有基于知识框架的关节性机械填入,血肉的缺失让“知”“德”“行”不能贯通于学之体脉,教师成了知识的机械操控者,学生成了知识的机械接受者,建构而成的知识体系成了头脑里机械式的生存工具,而没有转化成生活的养分,教学缺乏终极人文关怀,“有知识,没文化”的学者也常由此造成。

二、儒家“为学之道”的内涵浅释

儒家为学之“道”既指求学治学的道义德行,亦指求学治学的方法路径。先秦孔子在开创儒家之初就立有为学之道,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大学》);宋明理学是对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力求治学的规律方法,譬如“为学之道,必本于思。”(《二程遗书》)。孔子、其弟子及经典儒学的传承者们以“仁、义、礼、智、信”为核旨,对为学目的、为学内容、为学方法提出了丰富积极的思想。

儒家的为学目的既通行之教化,又达学之所用。《学记》所载“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指出通道是为学目的之一。道既通心道,又通人道。《论语》中“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辩证地阐发了为己亦为人的为学目的,即在修成己性的基础上用以达人,既强调己身修养,又积极入世,学有所用。儒家对己身修养的要求甚高,诚如荀子在《劝学》中所言:“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学习是终生之事,求学的内在动力是对人生意义的追求,人只有不断参悟,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正所谓“随心所欲不逾矩”。

儒家的为学内容以《诗》《书》《礼》《乐》《易》《春秋》经典文籍为主本。孔子非常重视经典教学,常在教学过程中引述经典,倡导经典。《论语》有载:“不学《诗》,无以言。”“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经典之所以成為经典,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文明无疑是经过了历史的洗练而成,是普通文献所不能替代的,此即孔子及后代儒学继承者大力推崇经典的原因。除了学习经典之外,儒家还主张学以躬行,强调知中行,行中知,知行合一。因此,结合实际的行亦成为知的内容。

在为学方法的阐释上,儒家首先提倡立志。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将学习本身立为志向,而学之内容则向“仁”向“道”,诚如“苟志于仁矣,无恶矣。”志一旦立定,则要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其次,以志为导的学习过程是“任重道远”的过程,要不断积累,不能懈怠,正所谓“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再次,为学须持有谦虚的态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孔子眼里,学无常师,无处不学问,这种虚心的学习态度构成获得真知的方法论基础。此外,学思结合、学习结合是重要的学习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只有将学与思、学与实践有机结合,才能学有所成。

三、儒家“为学之道”对于高专英语教学的启示

儒家“为学之道”的内涵宏大博深,对于学者人格、为学价值观具有极大的指导性。放之当今为学能纠其风,正其道,也能为解决高专英语教学的问题提供启示。

在当今高专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目的首当端正。英语教学目的不应止于英语应用能力及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不应以功利为先,而应格局高远,理想远大,放眼于学生的学者修为、道义德行、人格性情,始终坚持中华经典为学价值的引导,用于批判过度西化的价值糟粕,将为学目的引到符合健康人性的轨道上来。

高专英语教学内容通常以教材为蓝本,以单词、短语、语法结构等知识为重难点,听说读写译等知识技能为首要内容。纯粹为知识和技能框架服务的教材在许多情况下缺乏经典性,教师应变教材蓝本为教学参考,引入艺术性、文学性的经典内容,诸如英文经典名著美篇、国内经典译著(《论语》《孟子》等承载中国传统价值取向的译本)、教师自备的与知识相关的经典内容等,此即深化教学内涵,提高教学兴味,锻炼智与情的有效途径。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立下英语的学习之志,而且志必通“仁”通“道”,还要以自身的言谈修养、人格魅力引领学生不忘初心,为实现志向而不懈努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善思善行的能力,将所学英语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达成学有所用。

四、结语

儒家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占据重要地位,缘其经典宏深,国外学者对中华传统教育思想,尤其是对儒家教育思想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将儒家“为学之道”融入高专英语教学,不仅是端正为学目的,合理化为学内容和方法的需要,也是培养国际化人才,适应世界文化主流价值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刘韶军.儒家学习思想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牛晋倩.先秦儒家为学思想研究[D].天津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儒家英语教学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漫谈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民主抑或王道:儒家与现代秩序的追问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