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很多院校都在打造着自己的学科竞赛品牌项目,旨在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这其中有很多脱颖而出的优秀学生,但也有人表示,学科竞赛具有功利性,“毁”人不倦。
@彭真明 学科竞赛具有学科和专业背景,它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储备基础上。准备一个赛事,往往需要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大学,有的学生每年都忙于参加各种各样的学科竞赛,尽管奖杯、奖状拿到手软,却很少有时间学习专业知识。这类学生属于典型的拣了芝麻丢了西瓜,这种做法最不可取。在我看来,学生有参与学科竞赛的经历是很重要的,但若一味追求学科竞赛,从长远来说,可能得不偿失。
@白桦林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组织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之一。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把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在团队的配合下完成學科活动。学科竞赛有助于把理论知识通过竞赛的方式进行分析,把专业领域中的实际问题深入解决,再加上老师有针对性的指导、管理和强化,实践能力在活动中就会逐渐得到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会得到提高,这对他们更好地学习专业、甚至就业创业都是很有意义的。
@笔记本 这是一个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甚至不同学生具体分析的问题,对于那些为了获得竞赛加分而频繁参加各类跨领域竞赛的同学来说,这样不仅丢掉了专业,其他领域的知识技能也仅仅接触到皮毛而已。如果真在某领域具备了一定专业能力,可以适当参加赛事。尽管竞赛有不少诱惑,同学们还是应该理性看待学科竞赛,充分结合自身条件权衡利弊后再选择是否参加。毕竟,学科竞赛不是证明自己能力的唯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