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若莹
汉江蜿蜒曲折,如W字般将首尔一分为二,江南区的狎鸥亭位于这个W字中心的尖端。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江南开发”以来,狎鸥亭不但见证韩国经济迅速腾飞,更目睹了韩国时尚潮流的变迁。
作为韩国潮流风尚的坐标,狎鸥亭街头最为显眼的,除了如韩剧主人公一般打扮精致的男女,还有楼宇间整形诊所打出的大幅广告。广告牌下不时经过行色匆匆、包裹严实的路人,鸭舌帽与墨镜下是用纱布遮盖了大半的面容。
说起韩国整形产业的渊源,拉尔夫·米拉德与郝华德·洛斯克两位医生应该没有料想到,二人在20世纪50年代对朝鲜战争伤员所进行的面部修复手术,竟带动了韩国整形产业的兴起与发展。
不论是金融危机,还是半岛之变,都未阻挠人们的爱美之心。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整容“革命”席卷亚洲,韩国更是在2011年拔得头筹,成为“世界第一整形大国”。
随着对整形的认识趋于理性以及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社会整体对整形的态度日渐宽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表示赞同甚至鼓励周围的朋友或是伴侣,通过整形来改善外貌。
根据国际美容整形协会(ISAPS)的统计,韩国每1000人中,平均有13.5人接受过整形手术。这一比例在韩国女性群体中更为突出,每5名韩国女性中就有1人曾接受整形手术。
但相对于女性,男性对于整形在心理上仍旧存在距离感。最近韩国庆北大学医学院一项针对大邱地区大学新生的调查显示,在1086名大一新生中,接受过整形手术的女生占28.9%, 而接受过整形手术的男生仅占2.5%。
另一方面,部分女性对整容的过度热衷,甚至为此而负债的行为,也使韩国社会对接受整形手术的女性产生不少负面认识,甚至将她们同拜金、物质化、好逸恶劳等同看待,并冠以“江南美人”的称号加以讽刺。
如果说之前对于整形的狂热来自对西方审美的追随,近年来韩国人对于整形项目的选择则更符合亚洲人的审美需求。
相对于西方人,亚洲人的面部轮廓更为扁平,没有西方人的高颧骨与凌厉的下颚线,更偏爱于圆润饱满的面庞。认为柔和的面部曲线更能给人以温和善良的印象。这种美学追求投影在整形行业里,表现为传统的双眼皮、隆鼻、丰胸项目,逐渐让位于面部轮廓手术。更多人希望以手术、填充或是注射的方式,改变面部曲线。
智能手机和网络社交平台的普及,也加速了整形产业的发展。大家可以随时通过网络了解各种整形项目适合的对象、术前术后的比较,以及术后反馈。尽管整形的消费主力仍以20~40岁的女性为主,但消费者的年龄构成愈加多样,青少年及年长层人群对于整形的需求激增。青少年多受韩流偶像团体的影响,整形项目多集中在眼部和鼻子;年长的人士大多热衷于除皱、填充、提拉以及上眼睑整形。
此外,求职新生代的整形需求也逐渐增加。韩国政府为了转换“以貌取人”的招聘方式,鼓励用工单位不再要求求职者在简历中附加照片,提倡盲选。这样一来,在简历筛选阶段,应聘者的学历、学分及工作经验变得更为重要。
尽管政府的政策是出于善意,但对初入社会的新生代而言,彼此的学历学分接近,这一举措无疑增加了面试的权重值。为了给招聘企业留下好印象,很多求职者选择到整形外科或是皮肤科做一些修整。他们大多是选择时间短、收效快的项目,譬如眼部轮廓调整、眼尾整形、丰唇手术或是注射肉毒杆菌。
经常有人比较日韩的整形风格,事实上它们在整形技术上很难分出伯仲。由于两国的法律法规不同,韩国在设备开发方面拥有更高的灵活度,可以根据顾客的需求开发订制整形设备,而日本对新设备投入临床使用的规定相對保守。为弥补这一方面的劣势,日本的整形机构更多地将重点放在服务方面,并尽量保留顾客自身的外貌特点。
当然,由于两国物价水平的差异,日本的整形费用总体上会比韩国高一些。以埋线双眼皮手术为例,韩国的价格在80~150万韩币(大约5000~9000元),日本的价格为9~17万日元(大约5500~10500元)。
谈到与日本同行的比较,韩国的整形医师们展现出足够的自信。韩国整形诊所的分布相对集中,产业竞争相当激烈,只有在技术和服务领域不断推陈出新,才能生存。
此外,在韩流影响下,很多中国或东南亚的顾客选择来韩国整形,这不仅增进了韩国医师对这些地区顾客需求的了解,更使得韩国整形在上述地区形成一定的口碑。每年因整形和美容而访韩的外国游客接近10万人,所支付的诊疗费用达到2700亿韩币。首尔江南区的大型整形诊所,继英语、中文、日语和俄语之后,开始招聘越南语翻译人员。海外游客人均整形费用也呈逐年攀升的态势,人均消费达到462万韩币,较2009年增加39倍。
韩国政府也关注到了整形市场的前景,并将视线转向了来自海外的观光客,积极推动医疗观光的发展。政策开始允许整形机构在免税店、机场码头、地铁等公众场合张贴广告,吸引赴韩观光旅游的顾客。2016年起,在韩国政府指定的诊所进行整形的游客享受退税优惠,这使得韩国整形较其他地区更具性价比。
根据2017年韩国保健福利委员会的统计,来自中国的整形游客人数最多,高达27646人,占全体赴韩整形外国游客的57.7%,之后依次是日本、美国、泰国、俄罗斯、新加坡和越南。其中,来自泰国与中国的游客多进行面部轮廓的调整,越南人偏爱隆鼻,印尼人多调整眼部线条。
美容产业的繁荣与否,某种程度上成为衡量一国经济荣衰的指标。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国民收入的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美容整形,中国也成为全球医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目前,中国国内整形的顾客群体以20~30岁的年轻女性为主。近年来美妆视频的火爆以及各种手机美颜程序盛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年轻女性越来越看重自己的外貌,她们出于社交、就业或是自我满足等各种目的,选择接受整形手术。中韩两国人外貌的相似,以及韩流的影响,使韩国的审美开始渐入中国人心,不少爱美人士选择赴韩整形。
韩国整形机构与中国整形机构有一定差异。韩国目前实行的是医疗法人制度,即非营利法人,在对营利业务和分红的限制、规范性问题、财务税收政策方面,都较营利性法人有更多的要求。中国的整形机构属于营利法人,民营整形机构是主力,大概占据整个市场的80%。
中国整形机构受这种经营制度的影响,形成了咨询和医师诊疗分离的体系。咨询师负责与顾客商谈、手术项目的选择,以及手术费用的计算;医师只在手术阶段参与诊疗。而这种咨询师制度事实上不能完全满足顾客的需求。
韩国整形机构在整形医师与顾客一对一直接沟通方面展现了一定优势,同时在医师资质、诊所設施及可施诊项目等方面,也较中国的整形机构存在一定优势。
根据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的估计,中国的整形市场规模以每年40%的增速不断扩大,在2020年估计将达到4640亿人民币的规模。韩国整形业者瞄准了中国市场的巨大商机,许多整形医师或诊所与中国的整形医院合作,甚至直接到中国开设整形机构。相关医疗设备企业也不甘示弱。中国的整形机构使用的吸脂设备、镭射激光设备、各种填充物、玻尿酸,有80%左右依靠进口,大部分来自韩国、美国和欧洲。
面对中国等亚洲新兴整容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韩国厂商锐意进取。就拿美容机构用以除皱的肉毒毒素来说,以往都是美国产品的天下,韩国企业着意研制性价比更高的替代产品,如今韩国生产的肉毒毒素出口量节节攀升,2017年仅在亚洲地区的出口量就较上一年增加了50%,大有与美国企业分庭抗礼之势。
中国整形市场的急速成长使韩国业者跃跃欲试,面对中国将在2019年全面开放服务领域的消息,韩国的知名整形机构纷纷开出计划,准备到中国开设全资诊所。没准到时候,中国顾客不必远赴韩国,即可在家门口体验韩国整形医师的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