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心
每一个人以自己的方式感知“一帶一路”。以我自己的经历而言,“纸上得来”的有不时见诸报端的基建新闻,即我国在“一带一路”沿途的各项铁路等建设;“躬行”的,有身边人纷纷走出国门开启的中东亚、东南亚旅行。这些个人的际遇,很容易将宏大抽象的国家发展战略,落地和细化为真实可感的具象体验。
诚如南风窗的报道所言,“一带一路”本质上是聚焦经济逻辑的。当进行到五年这一重要节点时,尤其是在当前的形势下,重申“正本清源”,既是为了提醒自我不忘初衷,更专注地在重点领域与项目上优先发力,也是为了杜绝一些西方国家“政治审视”的噪音。我们需要认识到,从诞生之日起,“一带一路”就立下了参与全球开放合作,同时欢迎中亚、东南亚等区域国家与地区搭上“中国号”发展快车,共同携手并进推动经济发展的壮志雄心。站在此高度审视中国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基建、投资、援助,或许能看得更清晰透彻。
但不可否认的是,尚处崛起阶段的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于自身及周边国家与地区,必然会因为经济联系的强化而附带上其他色彩。如果要准确形容这种影响,笔者认为或许可以用“协作、共享、共赢”来形容。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中国始终坚信“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愿意与周边及世界人民分享成功的经验。这几年,国家层面上的经贸合作、基建援助、技术交流等不断加强,在民间,针对旅游观光、教育卫生、文学艺术等交流也是方兴未艾。最终受惠的不是某一国家和地区,而是整个“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人民。交流与沟通多了,最直接的益处是可以促进优势资源的互补,从长远看,“一带一路”也是消除不同国度、民族、宗教的人民隔膜与误解,确保区域和平稳定的良方。
当然,任何一项宏大的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也难免遇到困难、挫折,乃至暂时和局部的倒退。对此,从国家层面上来说,一方面需要有足够的前期认识,另一方面不妨将困难预估得更充分一点,将应对或备选方案做得更细致一点。但在战略层面,还是要坚定信念,对外界不和谐的声音批判性地听取,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坚定不移地走好自己的路。
作为在“走出去”战略上仍属于后来者的我国,也需要认识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依照客观规律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基本和关键。对于一些西方国家的质疑,虽然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我们也要有意识地通过讲好中国故事等途径,积极向外传达中国睦邻友好、携手周边伙伴共创区域经济美好蓝图的信号,对于在此过程中遭受的质疑和误解,也有必要合情合理、不卑不亢地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