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碧华
摘要:节日民俗是文化记忆的重要形式。在节日民俗传承中,视觉是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节日的各种外在表现和形式都通过视觉构成人们的节日记忆和体验。文章将从可采取的路径角度对节日民俗传承中的可视化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传统节日 民俗 可视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8)03-0126-02
引言
节日民俗是一种沉浸式体验的过程,其眼、耳、鼻、口、手的感官体验都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共同构成节日的心理体验和记忆基础,进而对今后的传承基础构成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视觉是节日体验的重要途径,节日中的环境、装饰、色彩、服饰、器物、人物、食品、包装、庆典、仪式等都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我们关于节日的记忆和心理期待。
一、节日民俗传承中的问题
节日民俗传承在当今有诸多障碍,最为显著的两点,包括传承环境的改变和外来文化冲击。中国传统节日民俗就其发展路径来看是依托于农耕社会的时节、环境和相应的活动发展而来,而随着工业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脱离农耕进入城市生活,因传统生活作业模式的改变和族群的瓦解,难以保持原有的节日民俗习惯。为了维持传统节日民俗的传承,需要在新的传承环境中进行装饰、用品、仪式的再设计。在全球化的浪潮冲击下,西方节日的强势形式逐渐影响着本土民众的生活,部分替代了本土节日民俗的生活体验,本土节日民俗的氛围有逐渐变淡的趋势。现有的节日民俗传承复兴路径有很多,包括政府导向、教育引领、商业推动,媒体传播等,不论哪种路径,都离不开专业人士进行的可视化设计的参与。传统节日视觉设计是指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是借助于设计艺术对传统节日主题和相关习俗活动的全面整合和艺术性表达,凡是节日活动中映入人们眼帘的都可作为节日视觉设计的内容。包括静态和动态、平面和立体的视觉形象。在传统节日民俗传承中,可视化设计可经由哪些路径?笔者认为至少包含以下三点:节日民俗元素的再现、节日符号的提取和再设计、节日精神内涵的凝练和衍生设计。
二、传统节日民俗传承中的可视化设计路径
(一)节日民俗元素的再现
节日民俗元素的重现包含若干层面,第一层是节日民俗用品的再现。节日环境的视觉营造离不开节日民俗用品的广泛应用。但在生活环境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节日民俗物品已经部分遗失或难以获得了。以清明节的柳枝、端午节的艾草、菖蒲,重阳节的茱萸为例,这些均是传统节日产生和传承中就地取材并赋予特殊意义的典型用品,而在现代社会,生活在城市的绝大部分人已经无缘在日常生活里接触或轻易采集到了,但不代表这些节日用品可以被完全抛弃。西方的圣诞树虽取材于天然的树木,但现在的圣诞树已非原来的植物范畴,而是被人们進行了精巧的美学创作和装饰。清明插柳、戴柳是旧时全国性的民间风俗,再现清明“柳”的视觉形象首先就可以从家居装饰、环境艺术、饰品、平面海报等入手。在民俗用品的再现中,春节民俗用品的再现情况较好,诸如中国结装饰、金鱼装饰、囍字福字、窗花剪纸装饰等多种多样的节日装扮依托年货市场,广泛地进入各家各户。其他几个主要的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节日用品上简化得都较为严重,如端午中秋仅剩粽子和月饼等食物形象,清明节已无典型的民俗用品,缺乏节日用品所营造的视觉环境体验,其节日氛围就大打折扣,影响节日的传承。
第二层包含对节日用品的再设计。有学者主张将传统节日作为生活的一部分进行生活化的传承。比如一些节日用品,可以不仅是在节日期间才能使用或只用于欣赏,其设计理念应该与现代生活紧密联系,成为普通人的日常用品。以往传统节日用品已经不适合日常需求,针对现在的传承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是必须要做的。如果节日用品在美学、情感以及实用等方面被大众所接受,以某种可见的、物质的形态作为城市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存在,那么当人们接触到这些物品时,它们通过一种视觉的传达会唤起人们对传统的敬仰和自豪。陶瓷用品是最为常见的应用之一,各种节日主题的礼品瓷设计精美、制作精良,就连我们日常使用的碗盘也多应用节日吉祥图案。其他节日用品也可以进行其他材质的重现和形式的抽象表达或再创作。
第三层包含节日民俗仪式的再现。对待节日的仪式感是节日民俗传承的重要方面,正是这种仪式感使其中的精神寄托和传统可以被根植在民族的血液里,无须刻意,自然难以忘记。因社会剧变,中国传统节日民俗在传承中存在一定的断层现象,节日仪式赖以依存的家庭、社区代际传承受到很大的影响。传统上,节日相关仪式可以靠一代代的耳濡目染得到传承,但中青年一代生长在节日活动简化、氛围淡化的时代,很多节日仪式不曾从小见到和经历,缺乏记忆基础,节日意识的视觉化呈现是现代年轻人重新习得传统节日仪式的重要途径_--。近些年火爆的《舌尖上的中国》,《寻找手艺》等纪录片,遍布大街小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海报以及动画等,均是视觉化设计的代表。节日民俗仪式的视觉化呈现可以通过视频、动画、照片、海报、故事绘本等的形式。
(二)节日民俗符号的提取和再设计
传统节日符号以节物、节俗、节信、节语为形态,林林总总,森罗万象,春节的年画对联、端午的粽子香包赛龙舟、中秋节吃月饼赏月都是节日民俗符号的代表。以端午节香包为例,传统香包具有功能多样、品种丰富、工艺考究等特色,最有潜力发展成为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象征符号与节令用品。现在中秋符号里月饼最盛,但月宫玉兔和明末民间创造的兔儿爷形象,也是根植很深的中秋文化符号,进行恰当的再设计后有潜力成为与月亮、月饼齐肩的形象符号。
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网络视觉形象的崛起,如微博、微信表情包的传播。在年轻人中间,表情包是视觉语言的重要部分,每到节日,节日主题表情包就十分火爆。节日表情包的设计手法多种多样,有单纯的文字、背景配字的简单形式,更多的则是把传统节日民俗里的某些符号还可以单独提取并进行再设计。如由文文漫画设计的微信表情包“年画娃娃送祝福”(图1)就是符号提取再设计的例子。保留了年画娃娃的喜庆、可爱、丰腴形象,把年画娃娃从年画的固定背景中剥离出来进行符合网络聊天环境的脚本和视觉再设计。而微信表情包“年画迎春”和“年画贺岁”(图2)则是由modo先生根据传统节日吉庆画的相关元素进行的重组和再创作。画面包含多元素,且保留了元素在传统节日民俗语境中所代表的含义,经过有效的简化、组合、再设计形成情节凝练,有感染力的表情包视觉效果。
(三)节日民俗精神的凝练和衍生设计
2017年下半年,一部反映墨西哥亡灵节的美国动画片在国内掀起热潮,一个墨西哥传统节日在电影艺术的演绎和塑造下,深刻而生动地传达了亡灵节作为传统家庭节日的精神内涵。很多人在看过电影以后除了为电影展现的墨西哥文化和故事情节所打动以外,还触动了大家对中国传统节日中元节的联想。我国有诸多传统节日民俗,但近些年在传承中有后继乏力的现象,缺少的正是对节日精神的理解和传达。传统节日民俗有其独特的节日精神支撑,但今天大多数人只是停留在“吃”字上面,其他内容已被遗忘,以至于对于节日内涵的理解越来越单一。节日民俗传承中很重要的一环是要继承节日的精神内涵。精神内涵是传统节日民俗产生的根,只有根的生命力强大,才能繁茂。节日民俗精神的衍生设计可以有以下两种:传统节日民俗精神的表达创新设计和节日民俗形式内容的创新设计。
传统节日民俗精神的表达创新是指以传统节日精神为核心,对节日民俗的精神内涵进行表达手法和形式上的创新。上文所述2017年上映的《追梦环游记》即是一例,将亡灵节的若干精神内涵糅合进一个故事,用讲故事的手法来表达节日传统民俗的精神,采取的形式则是动画电影。2015年央视出品了一个春节公益短片《筷子篇》,打动了无数电视观众,短片用若干人物形象和故事分别表达了不同的精神内涵,这些不同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短片画面都是为了传达背后的精神。当前畅销的儿童绘本——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族节日风俗故事画库》,用图画讲述节日民俗的起源,传达节日民俗背后的故事,传达节日民俗所代表的精神。
节日民俗形式内容的创新设计是指在传统节日民俗精神指导下,不局限于现有过节民俗所進行的内容和形式创新。以节日精神为根,以传统节日民俗为干,节日的内容和形式就像枝叶一样需要不断地生长繁茂。例如春节团聚和破旧迎新,是精神内涵,贴春联、吃团圆饭、穿新衣、放鞭炮、拜新年是内容和形式。还有哪些形式可以体现春节精神或庆祝春节喜庆是需要被再次思考、审视和关注的,最终呈现在民众视野里的,是对节日精神凝练后进行的传承和设计创新。近些年,民俗活动有复兴之势,各地纷纷举行节日“文化周”、节日庙会等活动,但一些活动的相关性和品味不太高,如平时常见的游戏、抽奖、小吃等为主。如何围绕节日民俗精神,进行活动内容、仪式、装饰、器物、服饰及周边产品的衍生设计,是丰富节日氛围的重要渠道。
以端午节为例,端午节传统习俗包括吃粽子、赛龙舟、插艾条、佩戴香包五彩绳、喝雄黄酒等,笔者所在的中原乡村地区还有画麦固的习俗。不同的节日民俗则分别代表相应的精神愿望。这里包含了纪念屈原、除瘟辟邪、保护身体健康、祝愿未来丰收等诸多美好的精神内涵。其中的每一项都可以根据其精神内涵进行衍生设计,如关注身体健康这一精神内涵在传统端午节日民俗中的体现是赛龙舟、插艾条、佩香包五彩、喝雄黄酒,这源于农业社会的居住环境,在现代社会的传承语境中其形式可以推衍开来,用类似的活动和全新的形象来阐释。包含但不限于纪念屈原水上运动及周边用品设计,如水上活动场景设备设计、入水服饰装备设计等;传统中式香薰活动及用品周边设计,如中式香薰保健活动设计、中式香薰用品设计;全民健康体检活动周边设计;端午节日主题玩具等。重要的节日甚至可以以主题文化节的形式囊括各种形式,并鼓励可视化设计创新,如1992年台北县与民间团体合作推出“中元普渡宗教艺术节”,期间号召许多艺术工作者参与制作水灯和创作装置艺术等。
总结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丰富多样,在传承节日民俗传统的过程中进行符合当时环境的可视化设计,是节日民俗传统传承久而弥新的关键。设计师等专业人士应当主动担当起责任,运用各种设计手段来优化节日氛围,增强节日体验,为传统节日民俗的传承尽力。笔者从可视化设计路径的角度切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对可选择的路径进行梳理,以便更好地进行设计,为节日民俗传承并保持生命力尽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