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钟康龙
从2013到2018,历史的年轮又刻完一个五年的印痕,而对于他和他的团队来说,这五年注定是不可磨灭的光辉印记。在这精彩纷呈的五年里,他引领企业过坎爬坡,屡创辉煌,完成一个又一个华丽的转身,见证了无数个令人心潮澎湃的历史瞬间。
他,就是喻世功,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2013年11月,喻世功上任中国十七冶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后,提出了进入中冶集团施工企业第一方阵、进入安徽建筑业前“三甲”的“十七冶发展之梦”目标。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十七冶紧紧围绕中冶集团发展战略,内铸品质,外塑形象,业绩屡创“第一”,取得了“三特三甲”资质,成为安徽省首家、全国建筑行业唯一一家首批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企业,2016年成为全国建筑业唯一一家、中国五矿集团首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公司先后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和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荣获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中国建筑业竞争力百强企业、安徽百强企业第28位等诸多荣誉。全国最大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全国最大炼钢工程、中国南方最大国门项目、国家第四座南极科考站、毛塔第一路、科威特大学城等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项目开建或建成。经过四年多的发展,十七冶已由中冶集团施工企业第三梯队成功迈入第一方阵,2018年7月被中国五矿列为一类重要骨干子企业。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中国十七冶集团将乘着新时代的春风,扬帆搏浪,砥砺前行,实现新梦想!
2014年初,喻世功在公司上下倡导“24小时工作法”,将“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中冶精神在十七冶具体化、细化和量化。公司通过这一制度将中冶精神的内涵“今天的事今天干”“今天的事要好好干”用具体的“24小时”和“层级责任”进行了明确;同时将中冶精神倡导的“好好干”“干就干好”,这个“好”的标准转化为“十七冶发展之梦”。为确保目标落实,公司将指标落实到各位分管领导,目标逐级分解,落实层层明确,并采取项目风险管控“红黄牌”制度、OA公示制度,确保行动有力、高效。将用人和激励机制与业绩紧密挂钩,用“赛马”来选人用人,使目标与责任形成有机统一的指标分配,并且每月“晒”成绩单;在项目
团队建设方面,以建设“优秀项目管理团队”和打造“优秀项目经理部”为切入点,开展项目区域对标管理。公司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2018年上半年破百亿;较之2013年公司利润年均增长15%以上。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在中冶集团排名从2013年的第8和第10位上升到第3位。
在2014年7月25日的十七冶干部大会上,国文清董事长指出,十七冶从特别困难的企业发展到今天,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主要得益于团队团结和谐、向上的精神力量。这几年,十七冶有近10名领导干部调任中冶集团和其他兄弟企业担任要职,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十七冶领导干部的作风和能力得到了中冶集团的充分认可。整体。这种以下级倒逼上级、项目倒逼机关的机制,促使总部机关及二级公司、项目部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公司还将“24小时工作法”的实施与企业党建工作紧密结合,按照中冶集团倡导的“五种能力”和“五种作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提升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
近五年来,公司曾面临转型困难、项目经营风险大、二级公司发展不均衡、区域市场开拓不力等重重困难,发展遇到新瓶颈。面对发展困境,喻世功要求公司领导除了做好分管的工作外,人人都有经济
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的沈阳南站工程
十七冶作为传统冶金企业,在面对冶金、工业等传统市场严重萎缩的客观局面下,面临市场转型这一迫在眉睫的要务。喻世功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打造高效市场开拓团队,对二级公司市场开拓充分放权,调整合作模式,提高市场运作效率。2014年,公司市场订单突破230亿,较2013年增加近一倍。
机遇与风险并存。公司订单中民营企业比例较高,资金风险过大。他果断调整市场方向,确立了“532”市场转型方向和“422111”产品定位,将市场方向集中在“高大上”项目、政府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企项目等方面;同时抓住PPP项目发展机遇,在城市综合管廊等新兴产业方面发力。2015年公司市场开拓超过了300亿元大关,其中政府项目和国企及民营上市企业项目占比近70%,2016年这一比例超过了90%。一批“高大上”项目纷至沓来,产品结构逐步优化,且EPC总承包项目逐渐增多。PPP项目在2016年“开花结果”,成功运作了30多项PPP项目。
喻世功构建“一体两翼、挺进中原、布局雄安、国内海外、协同发展”市场发展战略,推动公司市场签约量保持高速增长,2017年再次取得了20%以上的增长,在中冶集团排名由2013年的第8位上升至第2位,创造了十七冶有史以来最高水平。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市场签约量增长了18.63%。
2013年底,喻世功以“一转一拆一分”举措拉开了新一轮企业组织机构改革大幕。“一转”将甘肃分公司的管辖权从冶金工程技术公司转为公司直管,“一拆”将路桥工程技术公司拆分成路桥和交通两公司,“一分”将国际工程技术公司的管理职能进行拆分,把具体业务划归各专业公司,实施板块化专业管理,优化资源利用效率。几年来,甘肃分公司发展成为了中冶集团甘肃分公司,市场规模由原来的不到10亿元发展到超过100亿元;路桥业绩持续增长,业务量由原来的占比不到10%增长到了近30%;海外项目管理关系明晰,经营受控,承建一批标志性建筑。在中冶集团子公司中第一家成立投融资管理部,为公司在投融项目拓展上创造条件。
2015年底,为了化解因冶金市场萎缩造成冶金分公司资源富余、面临亏损的不利局面,同时应对管廊工程等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公司将原冶金分公司一分为二,成立冶金分公司和管廊分公司。现在,冶金分公司由无米下锅发展到具有年均超过30亿元市场规模。而管廊分公司稳步迈入发展快车道。与此同时,公司对冶金公司管辖的三个区域分公司的管辖权进行了调整,让其再现生机。2016年初公司在全国各地成立了多家以市场开拓为主的区域平台公司,为市场开拓发挥了巨大作用。
近两年,喻世功又将两家规模较小、盈利能力不强的公司进行了整合,将其主营业务划归各专业公司,把有限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到主营业务上,并将原达成公司的经营业务进行调整,突出其教育培训和劳务人员配制能力,打造了皖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建筑技能培训基地。2018年初,公司在兰州成立西北公司,打造十七冶副中心,经过半年多的运营,取得了良好成效,市场和营业收入为公司贡献了六分之一和百分之二十,实现了公司既定的目标。
在“强身健体”举措下,公司发展质量持续上升。获得“鲁班奖”、代表我国当前最高水平的宝钢湛江钢铁基地炼钢工程展现了十七冶炼钢精炼“国家队”风采,占全国20%市场份额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体现了十七冶“中国管廊第一品牌”实力,取得中冶集团首个公路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让“中冶路桥品牌”再放异彩,广西东兴国门、兰州现代职业学院、甘肃体育馆、贵州大健康产业园等高端房建,中国南极科考站泰山站、毛里塔尼亚第一路希望三角洲公路、科威特大学城、马来西亚碧桂园、印尼海螺水泥生产线以及国电、华润等新能源建设让十七冶品牌享誉海内外。
在项目管理上,公司进一步明确了各管理层级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定位、职责,做到“实体精品、过程文明、管理高效、团队优秀”。几年来,公司获得国家、省、市级标准化示范小区、安全标化工地、质量标化工地等荣誉超百项。中国中冶副总裁王石磊调研西安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时,称赞该项目优秀的管控体系、良好的实体质量、标准化的文明施工管理、BIM、VR等新技术的应用感到非常地震撼,为管廊施工树立了典范。
科威特大学城、西安管廊项目先后3次登上央视新闻综合栏目,《人民日报》以《千年古都建“地宫”》为题长篇报道了十七冶承建的西安管廊工程,让“十七冶管廊建设第一品牌”享誉全国。兰州市北绕城东段高速公路盐场堡至什川连接线项目入选了人民网《党的十八大重大工程巡礼》栏目,人民网以《大西北的“新丝路”》为题进行了重点报道。
长期以来,公司的高学历人才凤毛麟角,各岗位基本都是工程管理人才“唱大戏”,管理人员的专业及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喻世功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公司共引入10多名从事企业管理和高端技术研发的博士,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管理升级与科技创新工作;还积极推选优秀博士参加国家“博士服务团”,在帮扶西部发展的同时,扩大企业在地方的影响力。在干部任用方面,他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倡导“干部在一线检验,形象在一线树立”,以“赛马”选人用人。通过增加高层次人才,减少低端员工,有效改进了公司人才结构。
高端人才的引进为公司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喻世功全面围绕技术创新开展工作,促进了公司科技创新呈现出“井喷”式发展,每年获得的专利超过200项,目前公司累计拥有授权专利近2000件。自2015年十七冶成为中冶集团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排名第一的子公司以来,技术创新水平连年位居中冶集团前茅;另外在装配式技术、大跨度钢桁架安装技术方面成果均处于国内领先以上水平。目前,公司在建的大规模装配式住宅项目达到了4个。
中国十七冶集团全面推动转型发展华丽转身,实现了进入中冶集团第一方阵、安徽建筑企业“前三甲”。对于十七冶来说,也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内外环境状态正佳。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中国十七冶集团将乘着新时代的春风,在喻世功的带领下扬帆再搏浪,砥砺前行实现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