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文 史 蕾 刘允华/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数据”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当今社会逐步实现数据驱动,智能化自动化的时代,而当代大学生也进入到思想和行为更加“自由”的空间。
传统课堂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承载着引导人、教育人、启发人以及成就人的重大功能。而随着网络大数据这个名词从专业领域跨入热点词汇,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们可以看到“大数据”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对受教育对象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思想及价值观念运用网络大数据的手段进行深刻了解沟通,并充分有效利用大数据分析教育对象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以提高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程的认识,确保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质量和课堂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思想阵地,必然要在一定的现实环境中实施开展,客观上必然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我国当前正处于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加速转型期,各种社会思潮毫无节制的在网络空间、自媒体空间中广泛传播,因为各种信息纷繁芜杂、良莠不齐,造成了大学生思想观点多元化,无形消解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引导方向。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推广,微博、微信已经成为了老少皆宜的沟通媒介。微博等自媒体传播的普及,为大众与主流意识形态互动提供了物质基础,拓宽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路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更加便捷更加迅速;另外QQ、微信的广泛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意识形态的隐性传播特征,QQ群、微信群可以在圈子化的社群中不断制造传播各种生活中大众关心的话题、意见并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在一定条件下向社会公共认知输送讨论话题和舆论,尤其是微信平台,它们发挥着微信社交网络信息源的重要功能,是各级政府机构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媒介。
一是要高水平打造学校官网权威微信、QQ、微博等宣传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掌握校园意识形态动向和网络舆情,积极应对校园网的各类错误言论、思潮等负面热点信息,不断提升校园官方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二是要锻造专业网络思政工作队伍,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数字化、视听化、网络化改造,打造成为浅显易懂、特色鲜明、师生喜爱的文化产品,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引导功能。三是要通过互联网即时通信平台广泛开展网上直播、互动交流等校园文化活动,增强校方主流媒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大数据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大数据的交换、整合和分析,发现新的知识,创造新的价值,带来新的发展。在大数据时代,高校要主动积极“深耕”大数据谋求变革。一是要强化“大数据”思维,构建规范化高校思政管理智能系统,为思政舆情研判提供“全景”的数据分析。二是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大力推进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政品牌栏目、品牌活动,赢得广大学生的广泛参与,最终获得情感认同和思想认同。三是要积极构建校园网络化学习平台,建立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理论智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库、革命文化智库、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智库等共享资源库,为师生提供随时可享的精神文化。
做好大数据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者大数据素养的提高。传统知识体系更新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部分高校教师缺乏大数据意识,或者说大数据思维尚未被传统教育者掌握并加权,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思维模式,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受到阻碍的一个直接原因。此外,由于网络媒体的开放性特点,网络上的大量消息、“数据”良莠不齐,毫无章法,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通过高素养教育技能培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于各种信息资讯的科学辨析能力,把握新媒体时代“数据”传播的价值取向,善于识别网络信息,密切关注学生与媒介接触状况,帮助大学生在信息化时代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建立起科学的现代思维方式,最大限度地抵御各种伪科学信息的侵袭,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理想信念。
总之,在大数据背景下,我省的思想政治工作形势严峻,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我们应当深入研究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新特点和规律,掌握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群体思想动态,创新探索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和话语权,坚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话语权阵地,培养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合格接班人和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