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雪梅/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高职院校单招考试是2007年教育部进行的一次历史性改革,迄今为止已经施行了十年。其改革的初衷是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帮助高职院校选拔综合素质较高、实践能力较强、具有职业潜能的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从而形成高职教育多元化录取机制。这项制度虽然为高职院校选拔适合的优秀技能人才拓宽了新途径,但是也面临着招生的公平公正和招生质量问题。当前,党的十九大又提出要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使更多的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单独招生考试又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由于具有单招资格的学校每年在递增,导致单招逐渐演变成为各职业院校之间的生源竞争。目前,仅山东省就有43所高职院校有单独招生的资格,这样就难免会存在追求生源数量,忽视生源质量的问题,“择优”与“择特”难以甄别选择。而生源多少直接关系到学校的财政状况和下一年度的招生规模,这就导致了只重数量,忽视质量的现状。
由于单独招生考试一般安排在每年的4—5月,考生如果在单招中录取,就不再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所以,成绩较好的学生,一般会选择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给自己更多的选择机会。而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往往会选择单招,以免在高考中失利。结果高职院校单招,实际上招收了一批学习较差、认为自己高考无望的学生,解决了他们的升学问题,实际上是变相降低了高职院校的入学门槛,并没有真正起到择优录取的效果。这和设置单招制度的初衷相悖,但恰恰符合了十九大报告中让更多的年轻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宗旨。
目前我国的高职单独招生考试还存在考试形式单一,测试内容和方法不尽合理,职业技能潜能测试还不完善的问题,被众多考生和家长戏称为“山寨版高考”。这样既不利于学校招收合适的学生,也使高职单招欠缺生命力。所以,单招考试应该走多元化道路,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特色。既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要通过面试和素质技能考核,多方评价,来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潜力,逐步建立和完善高职单独招生多元评价体系,才能解决单招考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单独招生考试,由学校自主命题,自主决定考生的录取,其自由裁量权可能会影响到招生的公平性和科学性。一是可能造成机会不均,对于那些地处偏远、西部地区、山区的学生,由于单独招生的宣传力度不够,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较窄,以及对单招制度的错误理解,可能会错过单独招生的报名时间。二是单独招生考试的内容,对信息闭塞、教育水平相对薄弱的农村学生不公平。三是考试内容不易发现特殊人才,这些学生往往在某方面具有特长,或潜在能力突出,但通过传统的考试却较难展现。四是单独招生考试的过程还不够透明,尤其是面试环节,缺乏一个客观的评价机制。暗箱操作、递条子,甚至涉及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这些恶劣现象都严重危害着招生公平。
单独招生考试的关键是建立科学的考试制度规范,遵循正当录取程序。要按照“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考生的主体情况。报考单招的学生大多数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学习成绩较差,学生自信心不足,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些学生往往在其他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例如:手动操作能力,模仿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文体特长等。这些学生报考单招,主要原因也是担心自己可能在高考中失利,所以想通过单招报考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学校。因此,健立一套科学的考核体系,能够更好发掘考生职业潜能,对提高生源质量,公平公正地招录考生,让更多的“特才”和“偏才”进入高职院校深造是有益的。
单独招生考试内容既要符合高职院校的总培养目标,又要兼顾各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既然单独招生的目的是在“择特”的基础上“择优”,其招生对象主要是那些学习成绩较差、但却有某方面特长和潜能的学生,那么就不能过分看重学生的分数,而是要侧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考察。因此,单独招生考试应当基本遵循四模块考查法。
第一模块:为了能招收到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可以参照考生在高中、技校、中专的平时表现以及学业成绩、社会实践活动状况,各种竞赛成绩、技能资格证书、荣誉证书等,结合学校推荐信确定考生的考前分。该分值总分为50分。
第二模块:是考生的笔试成绩。该笔试分为文化课考试(语文、数学、外语)和综合能力测试两部分。综合能力测试的内容包含时政知识、人文社科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等,每门课150分,总分为600分。
第三模块:是考生的面试成绩。注重考察考生的仪表形象、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思想道德素养、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和服务大局意识、职业潜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该分值总分为50分。
第四模块:是考生的职业实践能力测试。注重考察考生的职业发展潜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例如:对于财经类院校会计专业,可以考察考生的点钞水平。一看考生会不会点钞,二看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点钞的数额。注重选拔那些认真细心、耐心、动手操作强、有较强的观察能力、领悟能力的学生。该分值总分为100分。
这种选拔设计方案的特色在于把面试和职业实践能力测试分开,更加细化,有利于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上每一个模块内,还要设计一套完整的评分标准,这样才能够确保每一个考生得到公平公正的分数。同时,也有效地杜绝考试中的弄虚作假。
参加单招考试的考生最后是否被录取,报考学校有着决定权。为了避免在招生中发生徇私舞弊等现象,要加强整个考试流程的监管,做到过程公开,考试制度公开,信息公开,结果及时公开,尤其是面试环节和技能测试环节,考试分数当场亮分。考试结束后,招生院校必须按照招生简章事先公布的成绩公布方式将成绩及时告知考生。招考学校不能以任何名义、任何形式举办培训班、辅导班、补习班,变相乱收费。为保证单招考试录取工作的公开公正,由学校纪检部门联合地方基层教育部门对考试进行全程监督。
加大单招宣传力度,才会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通过单招考试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学院要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资源效应,扩大宣传覆盖面。加强同中学、中专、技校的联系,必要时组织学生家长来学院参观考察。网络时代更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媒体手段,如:网络、电视、广播电台、报纸、电话宣传等,建立专门的单独招生网站,开辟专门的单独招生通道,通过微博、微信、QQ群等平台加强与考生家长的交流;也可以召开单独招生咨询会,参加政府举办的招生宣传会等。
总之,高职院校的单独招生考试为学校扩大了生源,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招来的学生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学习习惯较差,这就为以后的教育教学带来一定难度。大多数学校对单招学生在按专业分配后,会根据人数情况设置单班上课或插入普通高考班上课。这两种情况各有利弊。单班上课有利于教师按照学生自身学习情况制定教学方案,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惰性,不能在学生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插班上课,是让单招生和普通高考生一起上课,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培养提高单招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但是教师就不能单独就单招生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因此,招生只是第一步,如何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让他们学有所成,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