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磊/重庆文理学院数学与财经学院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人才储备的重要力量,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是对大学生人才综合素质和思想政治水平进行教育和提升的重要途径,在新常态背景下,只有对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进行不断的优化,才能够使思政教育的水平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思政教育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意识进行规范的重要途径,思政教育的水平对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尽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得到不断的强调,但在当下的高校中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发展仍然不容乐观。一方面,在学校的角度上对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视和投入不足,不能够对思政教育的地位进行重视和提升;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由于思政教育内容和形式的陈旧性不能够对思政教育产生兴趣,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来进行思政学习[1]。
2014年5月习近平首次提及了新常态,提出中国经济社会进入了新常态环境中,是战略发展的重要时期。新常态的到来使我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发展和变化,在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介的发展促进下,我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形态不断地受到外部力量的冲击。新常态的开放性特征使多样的文化和思想传入到我国社会,高校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中的重要群体,在思想的成熟性和稳定性上还存在着不足,对多样文化如何进行甄别和适应是思政教育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信息科技已经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新型的交流和传媒手段对人们交流和认知世界的方式产生了很大的转变。高校大学生作为对新型技术接受程度较高和对信息交流手段应用较为频繁的群体,对新型交流和传媒手段的使用和依赖程度更大[2]。信息网络的虚拟性和共享性在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大学生不断地接触到更加繁杂的信息内容,如何通过思政教育强化大学生对不良信息内容的甄别,降低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
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已经开展了较长的时间,高校和教育机构也在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思政教育的情况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从整体来说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教学形式还不能够满足新常态下社会和学生的发展。现代大学生所承受的学习和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对课程学习的实效性要求更高,思政教育在内容上与学生的学习和就业等联系还是较为薄弱,不能够激起学生的重视。
新常态环境给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水平和思政教育环境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要在新的环境下对思政教育的核心与关键内容进行明确和掌握。在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下,高校思政教育仍然要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的教育。无论在何种社会形势下,坚持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都是大学思政教育必须坚持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将我国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思政教育中才能够保证思政教育的准确性。
新常态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要不断地对时代发展进行关注和重视,将时代创新的内容融入到思政教育工作中,增强思政工作的实效性,同时提升学生对思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思政教育要针对当下社会中的文化现实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将思政教育与社会实际形势和事件进行结合,增强思政教育内容的现实性。另外,思政教育还要对信心技术和传媒手段进行利用,一方面对强化地大学生的信息文化教育,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同时对教学手段和形式进行创新。
首先,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思政教育的开展奠定基础。思政教师和相关人员要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进行及时的掌握,尤其是针对新入校的新生要对其心理上的问题和困难进行解决和疏导。其次,要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进行改善。最后,要将思政教育与学生的学习和就业相联系,通过帮助学生开展学习、职业规划和开展离校就业辅导等形式,将思政教育真正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
综上所述,通过明确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提升思政教育内容和形式的时代性、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践性几点策略,能够对新常态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进行不断的优化,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
[1]侯瑞贺,栾庆波.新常态下高校辅导员加强和改进学生工作的思考[J].才智,2017,20(09):164.
[2]祝春梅,宋治非.互联网新常态下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职业素质的提升[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17):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