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桂英 敖小爽/贵州六盘水师范学院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是以在校师生读者为依托,为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为目的,如参考需求、求知需求、研究需求和自我发展需求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馆藏文献的采集必须满足高校师生读者对教学、学习、研究等方面的需要。图书馆文献资源以读者的需求为发基础和发展方向。馆藏文献是为了使读者利用文献资料,方便读者查阅而建立起来的一个公共文化设施,读者是它的服务主体,脱离了读者这一主体馆藏文献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而馆藏文献建设必须以读者为主体。
高校图书馆的文献采访以在校师生读者的需求为出发点,针对读者利用需求,从不同方面进行考虑,首先,考虑不同层次和特色读者的阅读需要,读者不同,其所需文献资源也会不同。其次,弄清楚读者的实际需求,例如读者需要什么样的文献资源,在进行文献采访时,就需考虑读者这一主体,需对读者进行广泛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征求,这就需要在文献采集之前做好问卷调查或者召开读者座谈会等,收集整理好读者的有效信息,充分采纳读者的意见和建议;或将所采访的书目推荐给读者,让读者参与到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来,这样更能让文献发挥它的作用。再次,还可以在图书馆或者校园内建立读者“馆藏文献征集意见箱”,及时收集读者对文献资源的反馈信息,达到谁利用,谁推荐,整体提升文献资源建设的合理性。在文献采访中,更多的是考虑文献对于读者的实用性。总之,在图书馆的文献征集中,读者的主体地位尤为重要,文献资源最终是以读者为服务对象的。
高校图书馆做好文献宣传的意义有多方方面,如拉近读者与图书馆的距离,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这一知识殿堂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使更多的读者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以便及时、充分地利用图书馆的馆藏文献。
高校图书馆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做好宣传工作,第一,新书到馆后要及时组织上架,让采集到的新书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与师生见面,不要束之高阁,可望不可及,知识都是在不断更新的,不要等到都成了陈年黄历了才与读者见面;第二,高校图书馆还要做好新书推荐工作,在全校或者图书馆网站上或者在图书馆比较显眼的地方做好新书推荐专栏;第三,学科馆员要发挥好主观能动性,积极做好与各学院、各部门的沟通交流工作,及时向全校师生员工宣传馆藏文献的新动向、新内容,充分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在师生中掀起全民阅读的热潮,让咱们的文献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让我们的读者充分享受到主人的温暖和快乐。
高校图书馆员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图书馆的工作不仅是借借还还的事宜,作为高校图书馆员不仅要做到态度温和,接待热情,还要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和馆藏资源利用知识的学习,要对本馆各方面的工作了如指掌,能够对日常工作运筹帷幄。真正让读者在图书馆中有宾至如归的感受。总之,读者选择怎样的文献资源,与馆藏文献的利用直接相关,能否成功获取所需文献资源,这直接关系到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成效,读者的主体意思同时也体现了读者在图书馆的主体地位,这一点无需赘言,在图书馆,不是馆员的读者服务工作主导读者,而是读者的文献需求主导着图书的读者服务工作,所有的服务工作均围绕读者这一主体而开展,没有读者,何谈读者服务,如果读者这一主体消失,那么,相应的读者服务工作也不存在,因此,读者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毋庸置疑。
多数读者对于自身在图书馆的主体地位并未有明确的认知,在他们眼里,主体是图书馆,而非自己,自己只是文献需求者中的一员,只能是被动式的查找文献,如果没有找到自己所需的文献,也不会过渡纠结,首先并不会多问一句,难道图书馆就不该有这类文献吗?事实真是如此,这些人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借阅者,将自己排除在图书馆这一主体之外,其实不然,这种认知只会导致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自说自话,难以达到读者需求,这种心理对于他们在使用图书馆时受到一定限制。作为图书馆人,应该加强读者对自我主体意识认知的教育工作,让他们及时认识到,并参与到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中来,发挥主人翁的作用,图书馆工作者应尊重读者、了解读者需求,并有效服务于读者,让读者在利用图书馆的同时有一种归家的感觉,使读者清楚地意识到图书馆是专门为他们而设立的,是专门为他们提供阅读,参考,咨询服务的,是他们学习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场所,他们是图书馆的真正主人,享有者和利用者。
高校图书馆的办馆宗旨是以在校师生员工读者服务为目的,所以,高校图书馆制定的相关管理办法须以高校师生读者为主体,符合高校师生最佳利用馆藏资源需求,如馆舍建设要人性化,馆藏资源要丰富,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要合理搭配,开放时间要灵活,不能是早八点,晚五点,可以以早八点晚十点的管理方式,图书馆员上班时间采用轮班制,可以用三班倒或者两班倒的形式,必要时还可以招聘一些大学生自愿者参加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让他们不但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也发挥了管理者的能动作用,让他们在参与图书馆管理中充分了解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