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洋 董亚臣/华北理工大学
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学生党员的培育和发展,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和高校党支部的责任,也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教育和管理的一种教育发展实践活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之所以重要,不仅因为党建工作可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且能形成大学生良好的思想、组织、行为的作风。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基层党组织需要积极配合和发展的重要方向。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带给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机制的发展面临着及其严峻和复杂的社会环境,所以,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的环境下,在发达的互联网世界中,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管理者和教育者都要义务思考和着手解决如何开展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市场化、经济全球化、市场大众化等互联网特点都众所周知,互联网迅猛发展,这不仅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发展机遇,相对的,也给了其严峻的考验。从不好的方面展开,全球化的经济、多元化的社会会让发展党员、积极分子的动机和理想信念受到冲击,价值观、世界观和道德思想观念都会发生改变;另外,高等教育大众化会降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使得师资队伍资源变缺乏,高等教育的基本体系结构就会发生不平衡发展,也会导致教育中一些基础设施条件减弱。
“互联网+”的形势,是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本。一方面,网络发展可以打破地域国界的约束,自由传播世界各地的文化思想,能加强文化的交流,另一方面,各类杂乱无章的信息冲击、融入到思想观念中,意思是能让西方意识形态的观念和敌对文化有机可乘。因此,“互联网+”的时代能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和管理者要清楚地认识到“互联网+”的利弊,把握好机遇,创造出新的工作思路,把“互联网+学生党建工作”合理发展壮大,并且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符合我国国情的党建工作信念,才能以宣传主流的意识建设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互联网阵地。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不仅提供了网络信息资源的无限复制的可能,也进一步优化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办公环境,在扩散教育内容极低成本的条件下,开阔了教育平台。这样的发展趋势不仅能为党建工作的工作时间与空间带来便利,也为传播党的思想文化、先进理论带来契机,有利于参与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学生党员发展的党建办工作人员能有条掌握思想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
开展网络的新媒体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聚焦于互联网的党建工作模式,通过抓时间节点、建设师资教师队伍、用生动形式、搭建网络平台等形式,来开展“互联网+”的学生党建工作。第一,用网络活动吸引学生,通过以党建工作为核心举办大型的互联网活动,并且抓住时间节点,在合适的时候将党建的网络文化广泛宣传。第二,建设优质的党建队伍,通过培养思想政治优秀的教师,来主导党建文化网络的舆论方向,在辅导员担任党支部书记的基础上实行了分工。第三,以推文、音频、视频等形式宣传党建工作,这样的形式更易于现在大学生接受;最后,要宣传和开展互联网学生党建工作,就要搭建党建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易班等交流平台。另外,在努力开展网络党建工作的同时,也要主动学习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络平台,吸收不同的工作模式,跟上潮流,摒弃不利于发展的信息,采取易于大学生接受的方式,推动互联网党建工作发展。
互联网给党建工作带来了党建网站,建设好大学生房间网站,有利于建设优良的网站环境。第一,可以关注相关的国内外时政要点,并适当增加网站维护管理员的自身看法,使广大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和关心网站的同学能了解重大问题并面对事件能有前进主流的声音,从而可以坚定自身立场。第二,可以在网站上设计经典模块,将经典著作和重大理论、书籍等汇集在一起,例如中国好书籍、习近平系列讲话、党章党规、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阵政策等文献资料。通过将经典著作推荐给广大学生,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经典著作、形成阅读习惯,还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第三,跟上潮流,引领学生接受主流文化。以提供例如纪录片、革命影片、马克思主义经典文学名著等大量优秀的文化作品,让学生能专心欣赏文化,同时,让学生易于接受潮流、主流的文化知识。
为了更好的指导和发展发展对象、积极分子、学生党员,建立健全学生党建工作网络管理机制,能实现各类同志的线上培养,有利于党建网络的考核机制的实行,将线上线下的工作联系起来。通过完善考核体系来推动考核机制,可以从公益活动、支部风采、党性修养等方面对同志们进行考核,作为考核期的认证指标。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党建工作网络管理平台,让各类同志能随时随地的查阅切身相关的学习课表、计划等,也能安排支部工作、查看各类成绩,体现了信息网络传播的及时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党建工作网络管理平台,有利于大学生间产生一种互相追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透过平台向更多的榜样学习。
高校的社团是学校举办各类活动的主体,是推进各种活动顺利开展的核心。同时,社团中汇聚了许多优秀的学生榜样,如果在理论社团中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展开有鲜明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还能不断改变学生的兴趣爱好、品行习惯。另外,高校社团管理层一般都会设计团支书,在这基础上可以设计党小组,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基层组织的引导和指导作用。
便利的互联网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由于学术论文的发行量有限,合理利用学报网站不仅能提供开放资源,还能为学生形成浏览和下载的服务,节约纸张资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社会的主要产物,而最近几年,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就会取代二十世纪的大学生步入高校校园,新时代的青少年个性张扬开放,思想前卫,有着强烈的表现欲和自我表现力,同时性格浮躁,缺乏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感,对于功利比较看重,缺少系统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和有些许抵制社会主义传统观念。因此,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就要求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和管理者要根据新时代学生的性格特点来开展党建工作。结合本文所说内容,党建工作者要聚焦于党建工作的工作模式,建设大学生党建网站,建设良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互联网环境,设立学生党建工作网络管理机制,结合社团和学报网站资源,立足于实际,为探索高校党建工作新道路不懈努力。
[1]张娟娟.“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探索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21):69.
[2]周敏.“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创新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3):128~129.
[3]于鑫.依托微信促进高校党建工作常态化模式探索——以“知行青春”微信平台为例[J].高教学刊,2016(13):228~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