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打出教育扶贫“组合拳”

2018-11-15 09:41:24马丹杨金腾
当代贵州 2018年46期
关键词:毕节市毕节组合拳

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马丹 杨金腾

毕节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公共服务需求为核心,以改善办学条件为依托,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走出了一条既符合实际又具有特色的教育发展新路子。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

地处乌蒙深处的毕节,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因其地理环境因素,交通闭塞,一度陷入“越耕越穷,越穷越耕”恶性循环,传统的劳作模式使得大部分人处于温饱线,更谈不上良好教育。

改革开放后,随着毕节试验区的建立,这里的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教育事业也大踏步前进。

科教兴市 人才强市

近年来,毕节市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公共服务需求为核心,以改善办学条件为依托,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并具有特色的教育发展新路子。

对于教育扶贫,毕节市委、市政府围绕教育发展和教育扶贫的薄弱环节,精准对接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现状和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实际,先后启动实施了4项教育突破工程、教育“9+3”计划、基本普及15年教育、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等一系列“靶向治疗”重大政策措施,打出了教育扶贫“组合拳”。

毕节市在精准推进教育扶贫中,一是精准改善办学条件。通过实施“全面改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农村寄宿制学校攻坚工程等九大类教育工程,增加教育总量,改善硬件设施,缩小城乡学校之间差距。二是精准加强队伍建设。“十二五”期间,毕节积极落实“特岗”计划和“国培”计划,不断提升教师队伍数量和素质,基本解决义务教育师资不足和学科结构不合理问题。三是精准资助贫困学生。毕节认真执行国家资助政策,优先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中职“两助三免(补)”和高校“两助一免(补)”,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规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高农村学生营养健康水平。四是精准关爱特殊群体。实施“教育惠民”行动计划,精准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着力实施“幸福校园、平安校园、自信自强、结对帮扶、亲情桥梁、全程资助”六大精准关爱工程。办好特殊教育学校,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公用经费标准。

向最难处攻坚

作为全省人口大市,在财政负担较重的情况下,毕节市始终秉承“小财政办大教育”的理念,多方筹措资金,坚持资金向农村倾斜,不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毕节市委、市政府教育精准扶贫的思路很明确:构建覆盖全市所有贫困村教育发展的倾斜扶持工作机制,通过教育精准扶贫,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曾是贵州最贫困村寨之一,自然环境恶劣,村民生活贫困。1985年,全村只有5个“读书人”,并且都没有小学毕业。现在,海雀村已经连续10年学龄儿童入学率保持100%。现在的海雀村,村小学成了最亮眼的建筑,漂亮的教学楼与青山辉映,标准的篮球场、宽敞整洁的学生食堂,每个教室还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孩子们在这里快乐地学习成长。

校园是教育的根基,给每个孩子一个美好的学习环境,成为毕节各级教育部门的努力方向。“十二五”期间,毕节市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和教师周转房建设作为一项意义重大的“民生工程”推动,实现了边远贫困山区教育的跨越发展。全市累计完成投资12.6亿元,建成薄弱学校改造项目782个,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完成投资3.9亿元,建成学生食堂1896个,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0.8亿元,建成教师周转房(公租房)项目1318个,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实施优美教室工程和安全围墙工程,完成投资1.1亿元,美化教室17085间。

为实现优质均衡目标,毕节市教育局还通过集团化办学等方式,引导名校资源不断辐射。几年来,毕节市大力推进优质学校、幼儿园集团化办学,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均衡,努力让更多的学校成为“名校”,实现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迈进。伴随着城市框架拉大,优质教育资源加速向周边新开发城区挺进。“推进城市化,教育是‘排头兵’。”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毕节一中高中部迁往金海湖新区,北大附属实验学校、梁才学校等民办学校相继开办,入住周边新城区的孩子不仅“有学上”,还能“上好学”。

近年来,毕节一中高中部迁往金海湖新区,北大附属实验学校、梁才学校等民办学校的相继开办,让入住周边新城区的孩子不仅“有学上”,还能“上好学”。图为威宁梁才学校。(威宁梁才学校供图)

构建教育扶贫大格局

毕节市致力构建教育扶贫大格局,围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目标,不断补充“活水”,不断“造血”,增强内生动力。不仅能培养得出人才,也要留得下人才。毕节市从各个方面努力去“拴住心,留住人”,通过开通“绿色通道”等手段,坚持以就业带动就学、以就学拉动就业、以德育驱动活力、以问责推动落实,吸引大批农村劳力和学生“回流”,成效凸显。

毕节市不只是重视学校教育,还重视农民的再教育,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培养专业人才,通过讲习所讲习的方式,以一带多,多带更多,农民学一技之长,带动产业发展。

教育发展的重点从量的扩张转变到质的提升是教育的内在要求,是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必然选择。毕节市将紧紧抓住提高质量这个关键,推动教育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促进区域、城乡和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以教育现代化推动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建设。

目前,毕节正稳步走进现代化教育新时代,教育成果显著,人才结构越来越多样化和优质化,脱贫攻坚前景可期。

猜你喜欢
毕节市毕节组合拳
打好“组合拳” 书写新答卷
毕节市统筹推进项目实施 推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高质量发展
毕节市旅游文化现状与创新发展研究
打好“组合拳” 攻克“坚中坚”
河北画报(2020年21期)2020-12-14 03:16:16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以毕节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例
寻味贵州——毕节
乡村地理(2018年3期)2018-11-06 06:51:08
游洞——毕节织金洞
乡村地理(2017年4期)2017-09-18 02:53:54
My Best Friend
“组合拳”中出效益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01-24 07:00:03
毕节发展山地高效生态农业
当代贵州(2015年5期)2015-12-07 09:09:57